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02 12:37:37
依托阿里旗下餓了么成熟的配送體系,星巴克將在位于北京和上海重點商圈的約150家門店試運行外送業務,隨后逐步延伸至全國,計劃今年年底前覆蓋30個主要城市超過2000家門店。
每經記者 王星平 每經編輯 曾健輝
圖片來源:阿里官方
一條“秘而不宣”卻在業界傳了許久的消息終于落定。
8月2日,星巴克咖啡公司(納斯達克:SBUX)與阿里巴巴集團 (紐交所:BABA) 在上海宣布達成新零售全面戰略合作。合作內容涉及阿里巴巴旗下餓了么、盒馬、淘寶、支付寶、天貓和口碑等多個業務線。
從今年9月中旬開始,“星粉”們翹首以盼的“隨時隨地一杯星巴克”,將成為現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依托阿里旗下餓了么成熟的配送體系,星巴克將在位于北京和上海重點商圈的約150家門店試運行外送業務,隨后逐步延伸至全國,計劃于今年年底前覆蓋30個主要城市超過2000家門店,“消費者點單到配送會在30分鐘內送達”。
“我們的合作絕不只是外賣咖啡這么簡單。”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阿里巴巴與星巴克的合作還會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合作,不只是覆蓋線上,還會讓星巴克的到店體驗產生新的感覺。
記者了解到,星巴克還將與盒馬深度合作,基于其以門店為中心的新零售配送體系,共同打造首家進駐盒馬鮮生的品牌外送廚房——星巴克“外送星廚”。星巴克“外送星廚”最快將于今年9月落戶上海和杭州部分盒馬門店,今后將陸續進駐更多其他城市。
不僅僅是外賣和外送廚房。星巴克和阿里巴巴將共同打造具有突破意義的星巴克線上新零售智慧門店,基于天貓新零售方案橫向打通星巴克和阿里生態系統的多個數字化消費者運營平臺,實現全域消費場景下會員注冊、權益兌換和服務場景的互聯互通。
事實上,此次與阿里巴巴合作試水外賣業務,對1971年就成立的老牌咖啡企業星巴克也是全球首次,甚至算得上是一次有變革意義的嘗試。
眾所周知,外賣市場一直是眾多巨頭爭搶的一塊“蛋糕”。從餓了么和美團外賣發布的數據來看,2017年在線外賣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2000億元,平臺用戶數量超過3億,且仍在不斷增長。對于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星巴克為何久久未曾開發?星巴克曾解釋過原因:一是外賣用時過長,無法保證咖啡的口感;二是咖啡配送利潤不高。
然而,堅持了幾十年的原則,突然被打破。是什么讓這家以“慢”著稱的咖啡巨頭,開始追求速度呢?
世上大多數變化都源于困境的出現,星巴克也是如此。如今,星巴克的危機已經體現在財務數據上。7月27日,星巴克剛剛發布2018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雖然收入和運營收入同比分別上漲46%和5%,但營運利潤率卻下降7.6個百分點至19%,這是該數據近9年來的首次下降。此外,星巴克中國區門店同店銷售同比下降2%,與去年同期上漲7%形成了鮮明對比。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或多或少與中國咖啡市場涌現出的一股生猛的新銳實力有關。多個本土咖啡連鎖品牌在互聯網加持下獲得了飛速增長的勢能,反觀擁有20年歷史的上島咖啡則從巔峰時期的3000家門店收縮到現在不足600家。
對此,星巴克咖啡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凱文·約翰遜(Kevin Johnson)表示,星巴克與阿里巴巴是一年前開始談合作的,中國市場變化很快,未來星巴克還將可能面臨更多競爭對手,如何讓星巴克提供更多更好的消費體驗,才是公司所有決策的初衷。
分析人士認為,星巴克發力外賣,全面擁抱阿里新零售,有望為星巴克帶來新的業績提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