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4-26 08:40:43
每經實習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昨天(4月2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3月底,全國工傷保險參保人數比2012年底減少187萬人,超過往年同期,高風險行業將是下一步推行工傷保險的重點領域。
不過,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礦山等高風險行業參保費用比較高,推行工傷保險有一定難度。”
工傷保險參保面臨雙重壓力
從人社部公布的社會保障工作進展情況來看,今年3月底,城鎮職工工傷保險的參保人數接近1.9億人,覆蓋面僅次于基本醫療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但是,與其他4個險種的參保人數不斷增加相比,工傷保險參保人數比2012年底銳減了187萬人。
對此,尹成基解釋,這跟一季度的農民工用工情況變化相關。一季度正值“雙節”,有些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可能在這個季節出現轉換工作崗位的情況,有一部分就地就近就業了,或者是選擇別的地方就業了,他們還沒有退出工傷保險的參保,但新的單位的參保還沒有參加進去,這就會出現人數減少的情況。“往年在一季度也有這種情況發生,但今年減少的人數相對多一些。”
郝演蘇認為,今年初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出現較大減少,一方面和“雙節”來臨大量工人辭職返鄉有關,另一方面則是受制于經濟發展環境、用工成本等,去年底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一些企業出現大量裁員現象。
不過,記者梳理資料發現,2012年同期與2011年底相比,工傷保險的參保人數僅減少7萬人。
私營企業參保積極性不高
尹成基介紹,工傷保險的一個最大特點是雇主責任,就是由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不用承擔繳費的義務。還有一個特點是實行行業的差別費率和浮動費率,不同的行業由于發生工傷風險程度不同,實施不同的費率,像建筑、礦山這類高風險行業是人社部關注的重點。
新工傷保險條例擴大了工傷的認定范圍,大幅提高工傷保險待遇,增加工傷保險基本支出項目,大大加強了對職工的社會保障能力,但是,與企業而言,可能會有自己的顧慮。
據了解,我國工傷保險的繳費按照不同行業風險程度進行劃分,大致分為較小風險的一類企業、中等風險的二類企業和較大風險的三類企業,同時,還會根據企業工傷事故的發生率高低,有一個浮動費率。
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教授呂學靜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各地工傷保險的繳費費率不同,采用差別費率,一般幅度是從(工資總額)的0.5%到2%不等,另外,還有一些有浮動費用,發生事故少就少繳,事故多的企業則要多繳。”
根據2011年1月1日新修訂的《工傷保險條例》要求,工傷保險費采取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則,確定費率。實際上,一些地區已經在逐步上調工傷保險基準費率。
以寧波為例,2012年3月,寧波市人社局就將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的平均費率將由0.48%上升至1%左右。
與此同時,隨著各地最低工資標準的不斷上調,繳納工傷保險費基數也在攀升。
呂學靜介紹,國有高風險的企業參保的積極性高,但是,私營企業在給員工繳納工傷保險上的積極性并不高,尤其是對于一些勞動密集型的企業來說,為員工購買工傷保險的成本壓力較大。
要改觀尚需提高違規成本
尹成基介紹,最近幾年,人社部一直把這些高風險的企業、行業的職工參保作為一個重點。人社部采取重點監測、重點督促的措施。通過這些措施,使盡可能多的高風險行業的職工參加到工傷保險的行列中來。
為此,呂學靜稱:“現在來推動工傷保險,我覺得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在企業中快速推進工傷保險并非易事,尤其是對于民營企業。郝演蘇說:“推廣工傷保險肯定會遇到較大困難,因為一些高風險企業的人事管理比較混亂,很多員工并沒有被列入企業員工名單。”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曾經對山西煤礦企業進行調研時發現,很多私營煤礦企業都沒有給員工繳納工傷保險,因為一些煤礦每年的事故率相對平穩,考慮到成本問題,一些企業認為,私了可能比為員工繳納工傷保險更“劃算”。
根據新工傷保險條例的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雇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據了解,高風險企業中出現漏繳、瞞報工傷保險的現象很普遍,對于一些瞞報的企業,一般只有出現較大的工傷事故之后,才會被暴露出來,這也是一些企業選擇逃避繳納工傷保險的一個原因。
要想真正快速推進工傷保險的廣泛覆蓋,呂學靜認為,需要加大宣傳和監督力度,通過嚴厲的監督檢查讓那些違規企業無處遁形。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