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湖北搶先“落子”,“中三省”機會來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27 12:49:53

          每經記者|淡忠奎    每經編輯|程鵬 楊歡    

          wzRMnLyrf37lXulic73JMesz0vic5xDROg8DMiarAy7iaoyfBSxGBsd62pwDx2fiagibewXH04ChfHKEiaiaKvGU219X9w.jpg

          區域性中心城市還有誰

          地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長江中游城市群,正在迎來新的“坐標方位”。

          國家“十五五”規劃建議首次提出“促進區域聯動發展”,并在這一部分單獨點名“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加快發展”,培育發展若干區域性中心城市,更好發揮區域聯結型地區支撐帶動作用。

          站在這一要求下,中三省如何“解題”?近期,地方“十五五”規劃建議正在密集公布,作為中三省“帶頭大哥”,湖北率先布局,在其“十五五”規劃建議中提出,要在高水平跨省聯動中推動優勢互補,并聯動鄂湘贛發展。

          時間倒回2015年,彼時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這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臺后,國務院批復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

          當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江中游等一些內陸地區城市群,目前還處于培育成長的關鍵階段。通過編制實施規劃來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對于為中西部地區、東北等廣大內陸地區培育發展較大的城市群,承擔著探索路徑、積累經驗的責任。

          然而在后續幾年的發展走向中,長江中游城市群的表現始終未能盡如人意,一個最明顯的表現是,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之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上升為國家戰略,坐穩“經濟第四極”的位置,長江中游城市群在外界的定位已經變成了“經濟第五極”。

          在專家看來,面對“十五五”的新機遇新要求,長江中游城市群要做全國區域聯動發展的表率,區域聯動要從競爭走向協同,從分割走向一體。作為“帶頭大哥”的湖北有何布局?面對打造若干個區域中心城市的機遇,湖北還將推動哪些城市“升級”?

          1

          地位升級

          “長江中游城市群在全國區域經濟版圖上有著特殊的區位優勢,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尤其進入‘十五五’以后,區域經濟發展更大程度要去發揮這種不同區域的聯動協同的疊加效應,這種特殊優勢更加凸顯。”

          湖南省政府參事、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教授李琳對城市進化論分析,長江中游城市群處于全國區域經濟版圖“鉆石菱形”格局的幾何中心,在五大城市群中處于“空間樞紐”戰略方位。

          wzRMnLyrf37lXulic73JMesz0vic5xDROg6SiaUTVLpoVU9ATkMj9Y3TBzjVIpIdyXQYCiaxW1fqTjY9RnvaaSTsug.png

          圖片來源:《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

          尤其是要打造全國統一大市場,本質上就要加快不同區域之間、不同城市群之間要素的快速流動與優化配置,打破行政壁壘,實現不同板塊之間的聯動協同,空間樞紐的傳導作用尤為重要。

          一個十分明顯的信號是,從《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推動成為“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到“十五五”規劃建議在“促進區域聯動發展”中單獨點名,長江中游城市群在全國格局中的地位持續躍升。

          在“十四五”時期,長江中游城市群經濟總量先后跨越10萬億元、11萬億元、12萬億元臺階,占全國經濟總量比重躍升至9.2%,支撐力也穩步提升。但與此同時,長三角地區經濟總量突破33萬億元,創造了全國1/4的經濟總量,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30%。 

          “中部地區地域廣袤,人口也很密集,但整個發展還是比較滯后的。長江中游城市群面積35.08萬平方公里,跟長三角相近,但是經濟總量卻只有后者的1/3。”在湖北省戰略規劃中心副主任陳濤看來,從全國發展格局看,不管從南到北,還是由東向西,中間都迫切需要打造一個能夠聚合資源、帶動全局發展的增長極。

          不過客觀而言,長江中游城市群與長三角、粵港澳等先進地區相比,還存在一體化發展水平較低、中心城市輻射力度不足、核心競爭力產業較少等突出短板,需要在協同聯動中加快破解,才能在長江經濟帶真正挺起“龍腰”。

          今年前三季度,湖北、湖南、江西GDP分別為4.49萬億元、4.02萬億元、2.5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0%、5.4%、5.4%。作為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帶頭大哥”,湖北未來五年鎖定“加快建成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取得決定性進展”的總目標,戰略地位與發展動能均持續提升。

          2

          區域中心

          面向“十五五”,湖北提出,要堅持極核引領,支持武漢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現代化大武漢,并支持襄陽打造中西部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宜昌打造聯結長江中上游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武漢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當之無愧的‘領頭羊’,宜昌和襄陽也是中部地級市發展的‘排頭兵’?!痹陉悵磥?,湖北的區域發展戰略已經從“一主兩翼、三大都市圈”轉向漢襄宜“金三角”,逐步走向區域協同發展。

          過去多年,湖北“一點一線”(武漢、三線建設)的布局,帶動宜昌、十堰等地發展,但是江漢平原這一條件最好的區域至今都處于“塌陷”狀態,而今,借助“金三角”戰略有望重新激活整個江漢平原的發展潛力。

          wzRMnLyrf37lXulic73JMesz0vic5xDROgqRmibKtT206vB6sbWq0GibjNxW1YVkzwwR6SNTcJ7mM2VUEd2FaIy0ibQ.jpg

          圖片來源:湖北省戰略規劃中心副主任陳濤提供

          湖北省“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促進“金三角”協同發展。推動武漢、襄陽、宜昌三地科技共興、產業共鏈、交通共網、生態共治、服務共享,從基礎設施“硬聯通”向聯合創新、產業協作、民生共享的“軟協同”邁進,全面提升經濟集聚度、區域協同性和整體競爭力。

          這將有力支撐武漢都市圈從“壯圈”向“帶群”進化,同時也為長江中游城市群其他省份的協同發展作出示范。在陳濤看來,武漢、襄陽和宜昌應當在更大范圍內構成一個武漢大都市圈,其空間尺度與上海大都市圈(杭州、南京、蘇錫常等都市圈構成)相近,且在同一省級行政區內可以更好地融合,從而支撐“中三角”協同發展。

          “武漢、長沙和南昌是更高層次城市群和都市圈層面的核心增長極,尤其是武漢和長沙和二級中心城市之間的差距是很懸殊的,缺少‘二傳手’。”在李琳看來,就像湖北的襄陽、宜昌兩座省域副中心城市一定程度上能夠承接武漢的創新,然后通過自己的副中心效應進行放大,再去帶動周邊城市。

          實際上,中心城市與副中心城市在“高標準協同中實現錯位發展”的路徑,本身就是國家點題“聯動發展”的要求。“十五五”規劃建議在提到“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加快發展”時,強調要“培育發展若干區域性中心城市”,更好發揮區域聯結型地區支撐帶動作用。

          3

          如何聯動

          根據李琳團隊研究,進入“十一五”以來,長江中游城市群科產融合指數持續提升,年均增速1.72%。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科產融合水平均高于長江中游城市群和全國平均水平,但是環鄱陽湖城市群低于長江中游城市群和全國均值,一定程度上存在“拖后腿”的現象。

          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長江中游城市群圈際發展“不均衡”的現狀,而聯動發展正在成為重要的突破口。在湖北看來,要堅持開放合作,在高水平跨省聯動中推動優勢互補。湖北省“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到“三個層次”——

          聯動鄂湘贛“鄰里圈”。深化產業、交通、生態、文旅、開放、民生協同,共建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創新聯動發展共同體,打造“科創鏈上的中三角”、“產業鏈上的都市圈”、長江中游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等。

          聯動中部地區“朋友圈”。拓展與中部地區、沿長江省市合作,推進省際毗鄰地區協同發展,打造一批省際區域合作示范區。

          聯動區域戰略“發展圈”。深度對接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和成渝等區域,推動區域發展戰略融合疊加、走深走實。

          不難發現,三個“圈”層次遞進,相互賦能。不過首要任務還是聯動鄂湘贛“鄰里圈”,加快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在中部地區立起一個聚合資源、帶動全局發展的增長極。

          在武漢大學教授、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吳傳清看來,長三角通過“頂層設計+平臺載體”雙輪驅動形成協同創新的格局,長江中游城市群可以借鑒其“科創飛地”創新協同的模式,推動武漢市與長沙市、南昌市共建“離岸科創園”,在集成電路、新能源等領域開展聯合攻關。

          wzRMnLyrf37lXulic73JMesz0vic5xDROgticQBVcxXXfDzp02ibMZXgqrKAODT3JhYepn5QBicksaF9xUcrf41RWvw.jpg

          圖片來源:攝圖網700794860

          這種科創要素和產業要素的跨區域流動,也正是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的重要方向。11月初,央地共建武漢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工作推進會在武漢舉行,科技部部長陰和俊強調,要強化協同聯動,打造長江中游城市群創新共同體。時間還不到1個月,創新共同體已經從部委點題到省域部署,可見協同創新將成為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的重中之重。

          就像長三角城市群的G60科創走廊就是跨區域協同創新的示范,李琳也呼吁,長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武漢-岳陽-長沙科創走廊,培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示范帶。

          這一科創走廊也將以科技-產業-制度三輪驅動,不斷由低級向高級、單一合作向多維度合作推動的螺旋式上升,空間上也將從小范圍開始不斷地動態擴大。

          “我們可以創新人才的柔性共享機制,推廣科創飛地、人才飛地等新模式,讓高科技復合型人才在整個長江中游城市群中流動共享。這可以是多層次的,城市群內部城市之間可以設立科創飛地,長江中游城市群也可以‘抱團’去長三角等地設立科創飛地?!崩盍照f,“十五五”時期,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打破行政壁壘,去整合資源,實現要素的流動和共享。

          記者|淡忠奎    

          編輯|程鵬 楊歡 杜波    

          校對|陳柯名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700808648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區域性中心城市還有誰 地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長江中游城市群,正在迎來新的“坐標方位”。 國家“十五五”規劃建議首次提出“促進區域聯動發展”,并在這一部分單獨點名“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加快發展”,培育發展若干區域性中心城市,更好發揮區域聯結型地區支撐帶動作用。 站在這一要求下,中三省如何“解題”?近期,地方“十五五”規劃建議正在密集公布,作為中三省“帶頭大哥”,湖北率先布局,在其“十五五”規劃建議中提出,要在高水平跨省聯動中推動優勢互補,并聯動鄂湘贛發展。 時間倒回2015年,彼時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這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臺后,國務院批復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 當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江中游等一些內陸地區城市群,目前還處于培育成長的關鍵階段。通過編制實施規劃來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對于為中西部地區、東北等廣大內陸地區培育發展較大的城市群,承擔著探索路徑、積累經驗的責任。 然而在后續幾年的發展走向中,長江中游城市群的表現始終未能盡如人意,一個最明顯的表現是,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之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上升為國家戰略,坐穩“經濟第四極”的位置,長江中游城市群在外界的定位已經變成了“經濟第五極”。 在專家看來,面對“十五五”的新機遇新要求,長江中游城市群要做全國區域聯動發展的表率,區域聯動要從競爭走向協同,從分割走向一體。作為“帶頭大哥”的湖北有何布局?面對打造若干個區域中心城市的機遇,湖北還將推動哪些城市“升級”? 1 地位升級 “長江中游城市群在全國區域經濟版圖上有著特殊的區位優勢,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尤其進入‘十五五’以后,區域經濟發展更大程度要去發揮這種不同區域的聯動協同的疊加效應,這種特殊優勢更加凸顯?!? 湖南省政府參事、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教授李琳對城市進化論分析,長江中游城市群處于全國區域經濟版圖“鉆石菱形”格局的幾何中心,在五大城市群中處于“空間樞紐”戰略方位。 圖片來源:《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 尤其是要打造全國統一大市場,本質上就要加快不同區域之間、不同城市群之間要素的快速流動與優化配置,打破行政壁壘,實現不同板塊之間的聯動協同,空間樞紐的傳導作用尤為重要。 一個十分明顯的信號是,從《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推動成為“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到“十五五”規劃建議在“促進區域聯動發展”中單獨點名,長江中游城市群在全國格局中的地位持續躍升。 在“十四五”時期,長江中游城市群經濟總量先后跨越10萬億元、11萬億元、12萬億元臺階,占全國經濟總量比重躍升至9.2%,支撐力也穩步提升。但與此同時,長三角地區經濟總量突破33萬億元,創造了全國1/4的經濟總量,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30%。 “中部地區地域廣袤,人口也很密集,但整個發展還是比較滯后的。長江中游城市群面積35.08萬平方公里,跟長三角相近,但是經濟總量卻只有后者的1/3?!痹诤笔鹇砸巹澲行母敝魅?a href="http://www.jxzk19.com/articles/2023-04-02/2741698.html" title="%E9%99%88%E6%B6%9B">陳濤看來,從全國發展格局看,不管從南到北,還是由東向西,中間都迫切需要打造一個能夠聚合資源、帶動全局發展的增長極。 不過客觀而言,長江中游城市群與長三角、粵港澳等先進地區相比,還存在一體化發展水平較低、中心城市輻射力度不足、核心競爭力產業較少等突出短板,需要在協同聯動中加快破解,才能在長江經濟帶真正挺起“龍腰”。 今年前三季度,湖北、湖南、江西GDP分別為4.49萬億元、4.02萬億元、2.5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0%、5.4%、5.4%。作為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帶頭大哥”,湖北未來五年鎖定“加快建成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取得決定性進展”的總目標,戰略地位與發展動能均持續提升。 2 區域中心 面向“十五五”,湖北提出,要堅持極核引領,支持武漢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現代化大武漢,并支持襄陽打造中西部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宜昌打造聯結長江中上游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武漢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當之無愧的‘領頭羊’,宜昌和襄陽也是中部地級市發展的‘排頭兵’?!痹陉悵磥?,湖北的區域發展戰略已經從“一主兩翼、三大都市圈”轉向漢襄宜“金三角”,逐步走向區域協同發展。 過去多年,湖北“一點一線”(武漢、三線建設)的布局,帶動宜昌、十堰等地發展,但是江漢平原這一條件最好的區域至今都處于“塌陷”狀態,而今,借助“金三角”戰略有望重新激活整個江漢平原的發展潛力。 圖片來源:湖北省戰略規劃中心副主任陳濤提供 湖北省“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促進“金三角”協同發展。推動武漢、襄陽、宜昌三地科技共興、產業共鏈、交通共網、生態共治、服務共享,從基礎設施“硬聯通”向聯合創新、產業協作、民生共享的“軟協同”邁進,全面提升經濟集聚度、區域協同性和整體競爭力。 這將有力支撐武漢都市圈從“壯圈”向“帶群”進化,同時也為長江中游城市群其他省份的協同發展作出示范。在陳濤看來,武漢、襄陽和宜昌應當在更大范圍內構成一個武漢大都市圈,其空間尺度與上海大都市圈(杭州、南京、蘇錫常等都市圈構成)相近,且在同一省級行政區內可以更好地融合,從而支撐“中三角”協同發展。 “武漢、長沙和南昌是更高層次城市群和都市圈層面的核心增長極,尤其是武漢和長沙和二級中心城市之間的差距是很懸殊的,缺少‘二傳手’?!痹诶盍湛磥恚拖窈钡南尻?、宜昌兩座省域副中心城市一定程度上能夠承接武漢的創新,然后通過自己的副中心效應進行放大,再去帶動周邊城市。 實際上,中心城市與副中心城市在“高標準協同中實現錯位發展”的路徑,本身就是國家點題“聯動發展”的要求。“十五五”規劃建議在提到“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加快發展”時,強調要“培育發展若干區域性中心城市”,更好發揮區域聯結型地區支撐帶動作用。 3 如何聯動 根據李琳團隊研究,進入“十一五”以來,長江中游城市群科產融合指數持續提升,年均增速1.72%。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科產融合水平均高于長江中游城市群和全國平均水平,但是環鄱陽湖城市群低于長江中游城市群和全國均值,一定程度上存在“拖后腿”的現象。 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長江中游城市群圈際發展“不均衡”的現狀,而聯動發展正在成為重要的突破口。在湖北看來,要堅持開放合作,在高水平跨省聯動中推動優勢互補。湖北省“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到“三個層次”—— 聯動鄂湘贛“鄰里圈”。深化產業、交通、生態、文旅、開放、民生協同,共建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創新聯動發展共同體,打造“科創鏈上的中三角”、“產業鏈上的都市圈”、長江中游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等。 聯動中部地區“朋友圈”。拓展與中部地區、沿長江省市合作,推進省際毗鄰地區協同發展,打造一批省際區域合作示范區。 聯動區域戰略“發展圈”。深度對接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和成渝等區域,推動區域發展戰略融合疊加、走深走實。 不難發現,三個“圈”層次遞進,相互賦能。不過首要任務還是聯動鄂湘贛“鄰里圈”,加快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在中部地區立起一個聚合資源、帶動全局發展的增長極。 在武漢大學教授、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吳傳清看來,長三角通過“頂層設計+平臺載體”雙輪驅動形成協同創新的格局,長江中游城市群可以借鑒其“科創飛地”創新協同的模式,推動武漢市與長沙市、南昌市共建“離岸科創園”,在集成電路、新能源等領域開展聯合攻關。 圖片來源:攝圖網700794860 這種科創要素和產業要素的跨區域流動,也正是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的重要方向。11月初,央地共建武漢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工作推進會在武漢舉行,科技部部長陰和俊強調,要強化協同聯動,打造長江中游城市群創新共同體。時間還不到1個月,創新共同體已經從部委點題到省域部署,可見協同創新將成為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的重中之重。 就像長三角城市群的G60科創走廊就是跨區域協同創新的示范,李琳也呼吁,長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武漢-岳陽-長沙科創走廊,培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示范帶。 這一科創走廊也將以科技-產業-制度三輪驅動,不斷由低級向高級、單一合作向多維度合作推動的螺旋式上升,空間上也將從小范圍開始不斷地動態擴大。 “我們可以創新人才的柔性共享機制,推廣科創飛地、人才飛地等新模式,讓高科技復合型人才在整個長江中游城市群中流動共享。這可以是多層次的,城市群內部城市之間可以設立科創飛地,長江中游城市群也可以‘抱團’去長三角等地設立科創飛地?!崩盍照f,“十五五”時期,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打破行政壁壘,去整合資源,實現要素的流動和共享。 記者|淡忠奎 編輯|程鵬 楊歡 杜波 校對|陳柯名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700808648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最新在线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 |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 |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国产亚洲 | 日本一区二区三不卡精品区免费 | 亚洲人成电影手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