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8 20:43:04
市場的震蕩回調仍在延續,等行情迎來冰點后,自然就會迎來反彈。本輪牛市還長,牛市途中也會有調整與震蕩,要理性看待市場的震蕩回調。
繼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買入谷歌股票、千問App公測版正式上線、谷歌即將發布Gemini 3.0人工智能模型之后,AI應用領域再度出現三個事件。
首先,馬斯克旗下xAI正式發布聊天機器人Grok 4.1最新版本。馬斯克表示,用戶應能“注意到相較前代產品在速度和品質上的顯著提升”。該版本支持兩種模式:思考模式可進行深度推理,非推理模式則無需消耗token即可實現即時響應。
Grok聊天機器人還在特斯拉車輛中充當語音助手,與OpenAI的ChatGPT、Google Gemini及微軟Copilot等主流AI助手展開競爭。
其次,螞蟻集團發布全模態通用AI助手“靈光”,支持“自然語言30秒生成小應用”,同時它也是業內首個全代碼生成多模態內容的AI助手,支持3D數字模型、音頻、圖標、動畫、地圖等全模態的信息輸出,對話更生動,交流更高效。
從功能來看,“靈光”已經成為一個應用生成平臺,表明阿里系正全面押注AI應用入口爭奪。
最后,百度發布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三季度,百度首次披露AI業務收入,顯示同比增長超50%。其中,AI云收入同比增長33%;AI應用收入達26億元;AI原生營銷服務收入同比增長262%,達28億元。
除以上三個事件之外,AI應用領域還有其他消息傳來。
據界面新聞報道,從知情人士處獲悉,AI漫劇成為今年短劇從業者追逐的新內容品類,抖音旗下營銷服務平臺巨量引擎的日廣告消耗已于近日翻倍。但該消息并未獲得字節跳動方面的回應。
AI應用方面不斷傳來消息,與之對應的是,AI硬件的全球總龍頭英偉達近期卻傳來了資本密集減持的新聞。
橋水基金、軟銀、億萬富翁Peter Thiel旗下Thiel Macro紛紛減倉英偉達。其中,軟銀、Thiel Macro清空了英偉達的股份,橋水基金在英偉達上的持倉較二季度末下降了65.3%。
今天達哥在網上看到一張圖,圖片表達的大致意思是,英偉達的財報是支撐全球股市的一只腳。這張圖雖然有點夸張,但也說明全球投資者對英偉達財報的翹首以盼。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AI泡沫論,谷歌母公司Alphabet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警告稱,如果人工智能泡沫破裂,沒有一家公司會毫發無損。
我們回到市場。
今天,A股三大指數集體回調,大盤日K線三連陰。截至收盤,上證指數下跌0.81%,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數分別下跌0.92%、1.16%。
滬深兩市成交額19261億元,較昨日小幅放量153億元。整個市場的上漲個股與下跌個股數量分別為1278只、4106只,個股漲跌幅的中位數為下跌1.17%。
大市方面,昨天達哥提到今天大盤將反彈,結果直接低開低走了,出乎預料。在震蕩回調的行情中,預判反彈確實容易被打臉。
上證指數已經跌破了前期的震蕩低點3980點,因此,倘若反彈,一定要關注3980點的壓力。
總體而言,即便有反彈,也應控制倉位。
板塊方面,AI應用方向今天領漲。上漲的10個行業板塊中,AI應用方向就占了一半,分別是互聯網、軟件服務、廣告包裝、文教休閑、傳媒娛樂。
其中,一些高辨識度個股的表現普遍不錯,比如福石控股、宣亞國際、藍色光標、因賽集團、易點天下、三六零、浪潮軟件、萬興科技、中文在線等。
鋰電池板塊今天跌多漲少,近期大漲的鋰電上游個股更是迎來了大幅調整,超過20只個股跌停或跌幅超過10%。
鋰電板塊大幅調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近期漲幅太大了。大家常說的話就是:漲多了就是“原罪”。
投機方向,因平潭發展、海峽創新停牌核查,投機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多只個股劇烈震蕩并大幅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下午一點半之后,華夏幸福從接近跌停,直接拉升至漲停板,帶動了投機方向回升。這說明,在行情疲弱之下,投機資金并不想無所作為,更何況還有一些個股仍在繼續連板。
從A股歷史來看,年末兩個月,資金投機風潮盛行。雖然部分投機股經歷了今天的震蕩及大幅調整,但在未來一個月里,資金在投機方向上還會有所作為。
總體來看,今天虧錢效應最明顯的板塊,正是近期大漲的板塊;今天大漲的板塊,正是近期不少投資者不太重視的AI應用。
對于每個投資者來說,在板塊個股上賺大錢就是牛市感受,今天只不過是換了一批人感受板塊個股的牛市。
4000點不是本輪牛市的終點,牛市還長,不應因近期震蕩回調而擔憂。
最后,達哥作一個總結:市場的震蕩回調仍在延續,等行情迎來冰點后,自然就會迎來反彈。達哥在周日的文章中提到,大盤震蕩幅度可能會加大,因此,如果有反彈出現,也應控制倉位。本輪牛市還長,牛市途中也會有調整與震蕩,要理性看待市場的震蕩回調。
PS:想了解達哥的更多觀點,或想和達哥交流,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道達號”。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文多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