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24 21:26:10
一座沖擊“千億城、百萬人”的市域副中心正在蓉北悄然崛起,成為支撐全市制造業發展的“戰略增量”之一。

圖片來源:張勇 攝
縣域強則全市強,縣域活則全域活。在成都超2.3萬億元的經濟版圖中,簡陽、都江堰、彭州等8市縣是“關鍵變量”,成為成都再出發的重要支點。
9月22日,成都市重點產業鏈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市委主要領導強調,要以更高站位、更強擔當推進重點產業鏈建設,加快強鏈突破,推動聚鏈成群,全面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能級水平。
這也對增強產業承載做好“立園滿園”文章提出新的要求,“增強產業園區承載力吸引力,加快推動企業滿園、產業提質。”作為全市制造業的“戰略增量”區域,簡陽、彭州、金堂等3個全國百強縣也迎來能級躍升的契機。
2025年,彭州提出聚焦強產、聚人、興城三個重點,全力建設成都市域副中心。2029年,全面實現“千億城、百萬人”目標,省級園區破1000億、市級園區超150億。
這既是彭州跳起摸高,又是成都以縣域經濟為支點撬動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2024年10月24日,成都市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啟動“立園滿園”行動,如今一年過去,彭州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2025年前9月全市新引進項目54個,協議總投資達251.55億元,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
這背后,一座沖擊“千億城、百萬人”的市域副中心正在蓉北悄然崛起,越發成為支撐全市制造業發展的“戰略增量”之一。
7月初,成都彭州出現強降雨過程,河道水位明顯上漲。龍門山鎮、通濟鎮、桂花鎮無人機值守機庫隨即啟動,無人機沿河道、公路等對暴雨后地質狀況進行排查,許多難以察覺的風險點被捕捉。
比如,彭州山區某段因水流沖刷而產生局部河堤開裂、松動,無人機巡查生成的坡邊數字表面模型識別出潛在坍塌風險等。

成都低空經濟產業示范園 圖片來源:茍小靜 攝
這是彭州市低空智慧政務系統首次集中用于防災防汛實戰應急作業。“我們擁有成都唯一的國家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天空之眼’,空域條件也是全市最好,所以成為全市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范區。”彭州市低空經濟專班相關負責人說道,很多場景都是彭州先行打造,像低空物流、低空政務、低空應急、低空文旅等都是從彭州開始示范推廣。
“我們招引企業也主要是圍繞場景來驅動,彭州有很多場景可以與企業合作。”他說。
也正是在“天空之眼”,每天都有上百架次的無人機在進行出廠前的“終極考核”,也有全國各地的無人機反制企業進行測試。這也是全國唯一能進行攻防對抗測試的基地,吸引很多企業落地雙湖科技園、航空動力小鎮,“山下研發制造,山上直接測試”。

彭州航空動力小鎮
這是彭州建強產業園區,聚鏈成群,帶動產業能級提升的生動體現。今年6月,成都印發《成都市加快提升低空飛行能力 培育低空經濟市場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加快探索低空經濟新業態新模式,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打造西部低空經濟中心,而彭州作為成都低空經濟綜合示范區,正逐步承擔起“領飛”的角色。
尤其是依托天空之眼“旗艦級平臺”,為全市低空經濟企業產品測試、研發制造,以及場景的示范推廣提供重要支撐。而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經濟的“撬動力”也正在持續釋放。
不久前,成都市委十四屆七次全會舉行,聚焦推動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彭州近年來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全市累計建成152個戶外運動項目,總投資額達218億元,形成涵蓋賽事場館、訓練基地、特色民宿、智慧步道的全產業鏈,成為推動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的重要牽引力。
特別是今年5月,彭州龍門山旅游度假區正式加入國際山地旅游聯盟(IMTA),向“世界級山地旅游目的地”加快邁進。彭州依托國家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及全國首個山地戶外運動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等載體,“文化+商業+旅游+產業”全域模式的消費新場景不斷涌現。

湔江堰 圖片來源:高仕蓉 攝
比如,彭州打造全國首個山地戶外賽事“低空綜合保障解決方案”,以及“龍門徑”戶外運動中心(白鹿站),為山地旅游注入新活力、帶來新場景。
這也是彭州借助低空推動“文旅+百業”“百業+文旅”雙向融合的縮影。依托“低空+”,越來越多的新場景開始進入試驗、落地、推廣,也為彭州加快建設成都市“副中心”,構建成都都市新消費旅居目的地注入新的活力。
在全國62個千億縣中,成都亟待“破零”。而8個縣市新城發展到“量變積累”向“質變突破”的關鍵時刻,彭州已經劃定“千億城、百萬人”的線路圖——
到2027年,GDP總量突破850億,園區營收省級均達800億、市級均破100億;到2029年,全面實現“千億城、百萬人”目標,園區營收省級均破1000億、市級均超150億。
這是一個“跳起摸高”的目標。2024年,彭州GDP突破714.6億元,工業總產值邁入千億級,而“千億城”就是要在五年內完成300億元的跨越,在成都縣域經濟版圖上提供更大的支撐力。
在此過程中,成都將承接先進制造功能性引領性項目,推動裝備制造、先進能源、新型材料產業向簡陽市、彭州市、金堂縣傾斜布局,打造成都制造業“戰略增量區域”。

成都新材料產業化工園區
在成都新材料產業化工園區相關負責人看來,“戰略增量區域”是指能夠為成都制造業發展做好支撐和保障,同時能創造經濟增長新動能、突破現有發展瓶頸的核心發展空間。
“彭州油、氣、氫產能在全省名列前茅,我們是成都唯一的省級化工園區,為全市制造業發展提供能源保障、化工基礎原料,同時也承擔著建設‘四川能源化工創新谷’的重任。”她說。下一步將持續建強園區“成渝地區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礎材料保障基地”功能,堅持做大做強現有能源化工產業,為成都市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創新藥等多個重點產業鏈做好支撐。
作為亞洲最大的石油勘探用各類金剛石鉆頭鉆井技術服務商,成都百施特工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百施特”)就是該園區的代表性企業之一。“我們公司所有的石油天然氣鉆井相關工具都是在這里生產,今年上半年營收大概三千多萬元,全年也將奮力爭取1億元的目標。也正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像中東、俄羅斯、伊朗,包括歐洲等地有一些市場前景。” 成都百施特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也是彭州依托產業園區建設,加快打造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的生動體現。去年10月,成都市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彭州隨即提出“2+2”園區體系,即——
四川彭州經濟開發區和成都市唯一的省級化工園區——成都新材料產業化工園區2個省級園區,龍門山旅游度假區和天府蔬香農業產業園2個成都市級園區,形成多點支撐、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

天府蔬香博覽園
過去一年來,彭州持續優化產業園區“1+4+N”行動體系,“一園一策”地明確園區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創新構建“園中園”發展模式,推動新材料、低空經濟、中醫藥等產業顯示度不斷提升。根據規劃,到2029年,成都新材料產業化工園區、四川彭州經濟開發區均要實現營收1000億元,龍門山旅游度假區、天府蔬香農業產業園要分別實現營收200億元、150億元。
這也支撐彭州加快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態勢,新材料、低空經濟等新興賽道加快突破,現代農業在全市的引領力也不斷增強。彭州作為全國五大商品蔬菜生產基地之一,常年種植蔬菜82萬畝,產量235萬噸,穩定供應成都市40%的蔬果需求。依托天府蔬香農業產業園,彭州推動四川雨潤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提檔升級,力爭到2027年,果蔬交易量達到1000萬噸,交易額達到800億元,輻射帶動成都市、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區蔬菜產業品種結構優化,全力打造中國西部最具影響力的蔬菜全產業鏈集群和保供基地。
從一定程度而言,“2+2”園區將成為彭州加快打造“千億城”的硬核支撐。
“2011年,我們在川大獲批承擔國家重大儀器專項,2016年順利完成。在推進產業化落地時,經過多方考察,基于彭州這邊優越的營商環境,有力的政策支持,成熟的產業鏈配套,以及緊鄰成都的區域優勢,最終選擇落戶彭州作建立產業化基地。”
艾立本科技作為四川省專精特新企業,在彭州經開區天府中藥城深耕多年,其董事長段憶翔說道,目前成功研發20余款質譜、光譜以及VOCs醫學診斷類系列產品,廣泛用于醫藥衛生、食品安全、環境監測、石油勘探等領域。
他透露,今年目前已經有訂單3000多萬元,相當于用半年多的時間超過了去年一整年的業績,正處于快速增長中。我們機械加工的部分基本上是由當地供應商解決,同時我們生產的質譜儀也可以用于中草藥的分析、環境分析等,在彭州也都有相應的需求。

彭州經開區天府中藥城 圖片來源:張勇 攝
一個個高成長性企業的“拔節生長”,也映射出彭州經開區天府中藥城的“肥沃土壤”。在段憶翔看來,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彭州以及園區都做了很多支持性工作,在人才引進、技術創新和產業服務上提供的全方位支持,為我們項目的快速落地和長遠發展也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們也在不斷地協助彭州引進一些上下游企業,包括一些創新技術。”他說。
這種企業與園區發展的“互饋”,是彭州營商環境升級的生動體現。近年來,彭州持續推出為企辦實事十大攻堅舉措,并聚焦“十心”服務,推動“立園滿園”產業集聚與“五廊共治”全域共興,擦亮“彭派宜商”品牌,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催化劑”。
比如,彭州以“有需必應”與“無事不擾”的精準平衡,為企業發展貼心護航,與企業攜手培育產業生態,吸引力持續釋放。
從更深層次看,彭州作為蓉北交通門戶樞紐,正逐步成為一個新的“磁極”,承接主城區教育、醫療、創新等資源外溢,并支撐蓉北區域聯動德陽裝備制造等產業集群,成為成都產業要素向北輻射的重要支點。
彭州作為四川省中醫藥產業聚集地之一,推動以彭州經開區天府中藥城為主承載區發展為全省起步最早、綜合實力最強、三次產業鏈條最完整的中醫藥產業聚集地。目前,該園區聚集四川新綠色藥業等醫藥健康企業300余家(包括中國醫藥百強企業4家),培育年銷售過億元中藥單品10個,占四川一半,其產業競爭力可見一斑。
截至目前,彭州經開區天府中藥城工業企業數量達923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31家。今年1-9月,實現規上工業產值143.57億元,同比增長6.6%,其中主攻產業(醫藥健康、裝備制造、新材料)占比70%,集群化發展的效應不斷增強。
眼下,彭州經開區天府中藥城正加速建設全國一流的現代中醫藥研發制造基地和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區,推動彭州創新藥產業鏈能級進一步躍升。“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力方向,更是個好的發展契機。彭州以中醫藥為基礎做了很多工作,也很有特點,下一步我們將用好園區這一大平臺,對各種中藥材性能研究基礎上,更多地把中醫藥和現代技術結合起來,包括分離、鑒別、監測等方面有更多的投入。” 段憶翔認為。
這些園區的加速發展,輻射外溢,也正是彭州全力建設“千億城、百萬人”的市域副中心的生動側影。當前,彭州以制造強市為統領、以園區建設為核心,不斷強化科技創新賦能,積極建設先進能源、新型材料、醫藥健康、航空動力、低空經濟等產業集群,縣市新城高質量發展“排頭兵”地位持續鞏固。
從國家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國家重點航空動力產業集聚區,再到打造全國一流的中醫藥研發制造基地,種種跡象顯示,彭州的城市能級和產業能級正在迎來新的躍升。
文/淡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