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 19:25:07
每經記者|王硯丹 每經編輯|趙云
A股市場又到關鍵點位。本周,滬指圍繞3600點窄幅波動,熱點層出不窮,創新藥、CPO等板塊結構性活躍,極大激發了市場人氣。
截至目前,去年10月滬指3674點的高點尚未有效突破,這也引發了投資者的關注和期待。
對此,申萬宏源研究策略首席分析師傅靜濤表示,時間已經是牛市的朋友。過去兩周,市場行情在“牛市氛圍”中演進,市場向上彈性大,調整幅度小。短期結構輪動中,科創已是相對滯漲的方向,短期可能有修復行情。
傅靜濤進一步闡釋,“時間已經是牛市的朋友”這一判斷,核心源于時間對基本面改善與增量資金流入的推動作用。在他看來,隨著時間推移,兩大關鍵變量的積極變化正漸行漸近。
從基本面看,中游制造領域的供給出清趨勢值得關注。傅靜濤分析,中游制造從2026年年中開始,本來就將出現供給出清,其固定資產增速會低于名義GDP增速。而“反內卷”若能實現“去資本開支”,將讓中游制造資本開支負增長更深、更持續,進而延長供需格局容易改善的窗口。這意味著本輪行情并非無源之水,而是有遠期基本面改善作為支撐。
他同時指出,2025年下半年經濟增長不及上半年、國內經濟刺激力度難以滿足最樂觀預期,仍是基準假設。但在遠期存在困境反轉預期的背景下,2025年下半年經濟驗證承壓或僅帶來短期波折。
另外,資金面方面,傅靜濤指出,居民全面增配權益需等待A股賺錢效應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積累。當前,2020-2021年新發行的公募產品尚未解套,盈利客戶占比也未回到歷史中位附近。不過,賺錢效應的累積正在加速,6月23日以來,基金重倉股指數已上漲11%,居民增配權益的通道打通時間可能明顯提前。
從牛市“三塊拼圖”的視角觀察,傅靜濤認為,增量資金持續流入A股、基本面的周期性改善,都可能隨時間推移逐步兌現。而過去半年邊際變化最快的,恰恰是長周期、大波段的樂觀預期。中國競爭優勢的認知不斷強化,中國體系出海(經濟、政治、軍事、文化、金融協同出海)趨勢已成,這些都是強化“中國戰略機遇期”敘事的重要因素。
對于近期市場火熱的“高切低”行情,傅靜濤表示,其賺錢效應極強,核心邏輯并非僅在于“高切低”本身,而是疊加了“反內卷”和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站催化的結果,且這兩大催化因素與牛市核心邏輯直接相關。
具體而言,“反內卷”強化了2026年中游制造供需格局改善的預期;雅下水電工程則是中國領先敘事在基建領域的集中體現,也是中國全球影響力提升的例證。因此,順周期低估值板塊演繹成高彈性主題在情理之中。他同時提到,本輪周期行情呈現出商品強于股市、預期領先于基本面的特征。
傅靜濤進一步分析,高切低行情是市場向上突破、“牛市氛圍”強化后,尋找牛市主線結構的過渡階段。當帶動市場突破的金融、AI算力、低估值順周期等結構先后休整,市場會積極嘗試各類結構以尋找新的突破口。在弱勢市場,缺乏主線時市場會明顯調整;而在強勢市場,缺乏主線階段則會演繹高切低輪動行情?,F階段,投資者仍可積極尋找新的結構機會。
具體而言,短期結構輪動中,科創已是相對滯漲的方向,短期借芯片自主可控預期升溫,科創半導體可能有修復行情。主線行情休整階段,可以看長做短,堅守中期有機會的方向。交易性資金更加關注非銀金融在牛市行情中的重估機會,而創新藥是機構投資者共識較強的方向,短期都值得堅守。
傅靜濤同時提示三條中期投資策略選擇線索:
一是,中期挖掘景氣改善與供給出清/反內卷政策超預期共振的中游制造才是重點。
二是,港股可能是潛在牛市中領漲市場的判斷。繼續看好港股創新藥、新消費龍頭,港股互聯網龍頭估值修復,港股高股息仍是性價比更高的舉牌選擇。
三是,保險配置高股息是長期正確,高股息的關注度降低,構成再配置的機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