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6-25 21:51:59
在消費回歸理性的時代,用戶購車決策愈發謹慎。“賺錢不易,錢要花在刀刃上”的務實訴求、“選油車還是電車”的技術路線抉擇、“安全與智能如何兼得”的產品力拷問,成為橫亙在豪華車市場前的三大挑戰。
看似割裂的痛點,實則指向同一個核心訴求,消費者需要拒絕妥協的座駕。梅賽德斯-奔馳長軸距E級車(“奔馳長軸距E級車”)用實力詮釋可油可電、全場景覆蓋的豪華出行體驗。
以“豪華旗艦”之名,奔馳長軸距E級車直擊痛點,用技術實力與品牌擔當,為消費者提供一份“不妥協”的答案:既要短期省心,更要長期保值;既要駕駛樂趣,更要全域安全;既要智能體驗,更要責任擔當。
安全基因進化論:從鋼鐵堡壘到主動關懷
當消費者在“要安全還是智能”的偽命題中糾結時,奔馳用百年安全哲學給出了自己的態度,真正的豪華從不需要妥協。1951年,工程師貝拉·巴恩伊發明的“緩沖潰縮區+剛性乘員艙”安全車身,奠定了現代汽車被動安全的基石。這一理念在奔馳長軸距E級車上進化出三重生命防線:采用全球統一開發策略的鋼鋁混合車身,高強度鋼使用比例超過77%,其中包含20%的超高強度鋼,實現高強度的安全保護性能,再加上全系標配同級數量領先的13個安全氣囊,尤其是覆蓋從A柱到B柱區域新款大型側氣簾,以及副駕膝部氣囊、前排座椅中部氣囊,構建成了其被動防護的“鋼鐵堡壘”。
這并非簡單的材料堆砌,而是基于實車碰撞測試的深刻洞察。奔馳長軸距E級車在研發階段針對長軸距和中國路況增加了50多次碰撞測試,包括后排柱碰、80公里/小時后碰等測試,均達到奔馳內部的高標準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奔馳全球首創將高速射線技術率先應用于碰撞測試中,以每秒最多1000張的圖像,讓車輛和假人內部結構能實時可視化,使以前不可見的形變和過程變得透明,開辟了實車碰撞測試新視角。
真正的安全,也是防患于未然。奔馳長軸距E級車搭載了預防性安全系統(Pre-Safe®),當系統監測到即將發生側碰時,預防性安全系統座椅脈沖側碰保護功能會讓前排座椅靠背的側氣囊在幾分之一秒內進行充氣,將駕駛員或前排乘客推向車輛中心,為乘員構建“預防護盾”。更令人稱道的是其聽力保護功能,檢測到不可避免的碰撞時,可提前制造粉紅噪聲刺激鐙骨肌,降低碰撞噪聲對聽力的傷害。
在智能化時代,奔馳將安全融入場景化體驗。奔馳長軸距E級車全系標配高通8295智能座艙芯片和5G通信技術,并搭載第3代MBUX智能人機交互系統,通過“讀心語音助理”實現全場景免喚醒交互。更進一步,奔馳通過“安全為先”的研發理念,將導航輔助駕駛系統覆蓋在日常行駛的高速及城市快速路段,可實現主動制動輔助系統、避讓輔助功能、主動式車道保持輔助系統等一系列輔助功能。
在隱私安全方面,奔馳長軸距E級車也能做到“數據私有、模型共享”,做到“數據不出車、智能不打折”。以語音為例,可實現“關閉,不聆聽;聆聽,有提醒;不同意,不上云;上云數據,必脫敏”——將安全的范疇延展至“數據”,守護用車全旅程的安全。
重新定義“豪華價值”奔馳的“長期主義”哲學
如果說安全技術的突破是奔馳長軸距E級車的“硬實力”,那么其對豪華價值的重新定義,則展現了奔馳的“軟智慧”。在流量至上的時代,奔馳選擇了一條用技術沉淀價值、用服務延續價值、用責任升華價值的路。奔馳長軸距E級車,以“產品保值”構建了豪華車的價值錨點。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分會汽車金融暨保值率研究委員會和藍本價聯合發布的《2025Q1中國汽車保值率排行榜》,E級車三年保值率穩居中大型轎車榜首。
當技術參數與保值率成為討論焦點時,奔馳長軸距E級車卻又用設計詮釋著豪華的本質。步入車內,MBUX超級屏以整塊玻璃覆蓋了14.4英寸中央顯示屏和12.3英寸乘客顯示屏,將科技感與藝術性融為一體;源自邁巴赫的360度環繞式環境氛圍燈、“璀璨星雨”數字大燈、“流星掠影”光毯等,每一處細節都是百年豪華品牌的積淀。而3094毫米的軸距帶來的寬敞空間,更讓后排乘客享受行政級禮遇;還有可放倒36度的后排電動可調座椅、后排“老板鍵”等10項中國專屬后排豪華配置……豪華,是空間與美學的共生,是讓每一位乘員都能感受到被尊重的儀式感。
身處流量焦慮與價格競爭彌漫的車市,梅賽德斯-奔馳長軸距E級車用行動定義了豪華車的價值標準。它不是勸用戶“為品牌溢價買單”,而是用技術實力證明“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它不參與“油電口水戰”,而是用“一車雙能”提供確定性答案;它不標榜“黑科技”,而是將安全、智能、保值融入日常體驗。
當競爭對手還在糾結“堆配置”還是“降價格”時,奔馳已悄然完成價值升維。這或許正是豪華品牌應有的姿態:不追逐風口,而成為風口;不定義時代,而引領時代。文/申立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