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5-06 14:10:14
2025年4月末,保薦機構跟投科創板浮虧比例達42%,環比3月下降近3個百分點,去年8月末曾高達74%。截至4月30日,7家科創板公司跟投浮盈過億,其中3只個股4月逆勢上漲。同時,18個科創板項目跟投浮盈與跟投金額比值超1,12個項目跟投浮盈超承銷保薦費。此外,一季度主動型基金增配科創板,配置比例提升至15.18%,已連續3個季度增配。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葉峰
今年來,在A股各大指數中,科創100始終處于領跑狀態。盡管4月上旬市場一度出現大幅波動,但科創板表現仍然相對強勢,這也讓今年保薦機構的科創板跟投紅利得以繼續維持。
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2025年4月末,保薦機構跟投浮虧比例達42%,環比3月下降了近3個百分點,而去年8月末保薦機構跟投浮虧比例曾高達74%。
此外,多家保薦機構從科創板跟投中獲益不菲。截至4月30日收盤,保薦機構跟投浮盈規模過億的科創板公司7家,占跟投限售期未滿科創板公司總數的10%。
保薦機構跟投浮虧比例環比下降
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2025年4月末,保薦機構跟投限售期還沒滿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共有69家,其中出現跟投浮虧的共有29家,保薦機構跟投浮虧比例達42%,環比今年3月末下降近3個百分點。在“924行情”啟動前的去年8月末,保薦機構跟投限售期還沒滿的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浮虧比例曾一度高達74%,此后隨行情回暖,保薦機構跟投浮虧比例漸次走低。
截至今年4月末,保薦機構跟投浮盈規模排名前10的科創板公司
具體而言,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今年4月30日收盤,保薦機構跟投浮盈規模過億的科創板公司多達7家,且分屬7家保薦機構,分別為合合信息(保薦機構:中金公司)、達夢數據(保薦機構:招商證券)、華豐科技(保薦機構:申萬宏源承銷保薦)、中科飛測(保薦機構:國泰君安)、先鋒精科(保薦機構:華泰聯合)、聯蕓科技(保薦機構:中信建投)、海博思創(保薦機構:中泰證券),其中,先鋒精科、聯蕓科技、金天鈦業、海博思創均為去年末以來上市的次新股。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7只個股中有3只在4月出現強者恒強的逆勢上漲,其中,合合信息、華豐科技的漲幅都達到了兩位數。不過,3月末跟投浮盈曾過億的金天鈦業、萊斯信息由于4月下跌,目前跟投浮盈已低于1億。
據統計,截至4月末收盤,上述7家目前跟投浮盈規模過億的科創板公司中,有多達6家公司的跟投浮盈超過了承銷保薦費,對保薦機構而言可謂獲益不菲。
此外,還有一組數據可以反映部分科創板跟投項目帶給保薦機構的效益。據統計,截至今年4月末,有18個科創板項目給保薦機構帶來的跟投浮盈與跟投金額的比值超過了1,其中華豐科技、先鋒精科、合合信息這一比值分別為5.45、4.27、3.54,排名前三。與此同時,截至4月末,有12個科創板項目帶給保薦機構的跟投浮盈甚至超過了承銷保薦費收入,環比3月持平。其中,達夢數據、華豐科技、合合信息3個項目保薦機構的跟投浮盈與承銷保薦費收入的差額分別高達1.39億元、1.28億元、1.09億元,位列前三,且這3個項目保薦機構跟投浮盈與承銷保薦費收入之和都超過了2億元。
另一方面,截至4月末,有4家科創板公司帶給保薦機構的跟投浮虧超3000萬元,分別為航材股份(保薦機構:中信證券)、芯聯集成-U(保薦機構:海通證券)、西山科技(保薦機構:東方證券承銷保薦)、雙元科技(保薦機構:民生證券)。不過,保薦機構所獲得的承銷保薦費均能完全覆蓋跟投浮虧。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做科創板跟投也有踩雷的風險。逸飛激光5月6日正式“戴帽”(簡稱變更為ST逸飛),開盤即大跌20%,這也讓保薦機構民生證券吃到一記“悶棍”。今年7月,民生證券對該公司的跟投就要解禁,以5月6日中午收盤價計算,目前浮虧近0.2億元。
一季度主動型基金增配科創板
盡管4月上旬,全球市場一度出現大幅波動,A股市場也在4月整體回調,但科創板表現仍然相對強勢。據Choice統計,4月,在A股20多個核心指數中,科創50指數表現排名第一(4月下跌1%),科創100指數排名第四(4月下跌1.35%)。今年1~4月,科創100指數累計上漲9.2%,排名第一,而創業板指數下跌9%,排名倒數第一。
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便今年一季報科創板整體業績仍有壓力,但主流機構對科創板的態度仍較為積極。多家券商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主動偏股型基金再度增配了科創板。據興業證券策略團隊統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主動偏股型基金科創板配置比例環比進一步提升2.12個百分點至15.18%,主板與創業板倉位則分別下降0.61個百分點與1.58個百分點。這已是主動偏股型基金連續第3個季度增加對科創板的配置。
相比之下,主動偏股型基金已連續第3個季度減少對主板的配置。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一季度小盤股出現大幅波動之際,主動偏股型基金一度大幅增配了主板,這也使得去年一季度公募基金重倉集中度罕見提升,公募前30大重倉股集中度提升2.91個百分點至34.55%。
具體到個股層面,一季度在機構整體增配科創板的同時,一些科創龍頭企業卻遭減持。據民生證券統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寒武紀-U不再是主動偏股基金前10大重倉A股。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一季度末,基金持倉寒武紀-U 6200萬股,環比去年四季度下降近3500萬股。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