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反對聲持續高漲!中汽協:對歐委會披露的臨時反補貼稅率強烈不滿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09 19:23:45

          每經記者|李星    每經編輯|孫磊

          隨著歐盟對華電動汽車臨時加征關稅生效,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強烈。

          7月8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表示,6月12日,歐盟委員會在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信息披露中,罔顧事實,堅持認為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存在高額“補貼”,對歐盟電動汽車產業帶來損害,并擬對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性反補貼稅。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深感遺憾,并表示堅決不能接受。

          圖片來源:中汽協微信公眾號

          車企方面,MG品牌于7月8日發布“MG品牌關于歐盟實施關稅加征政策的聲明”稱,對歐盟委員會征收高額臨時性關稅這一有悖公平競爭和自由貿易原則的行為表示強烈反對。

          7月9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名義征稅是完全錯誤的,短期對中國汽車出口帶來一定影響,長期看無法阻礙中國車企走出去的堅定決心。

          商務部回應歐方不實言論

          此次歐盟委員會執行的臨時反補貼稅政策需追溯到2023年9月。去年9月13日,歐盟委員會官網披露消息稱,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發表第四次“盟情咨文”時表示,歐盟委員會將啟動一項針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

          2023年10月,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稱,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彼時,中汽協發文呼吁,歐盟應審慎發起“反補貼”調查和采取限制措施,避免破壞中歐汽車產業鏈互利共贏的良好發展勢頭。

          盡管外界反對聲不斷,也未能阻止歐盟委員會的反補貼調查行為。6月12日,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稱,擬從7月4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將對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分別加征17.4%、20%和38.1%的關稅。合作但未被抽樣的中國生產商將被征收20.8%的加權平均關稅,未合作的公司稅率為37.6%。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桐桐 攝(資料圖)

          當地時間7月4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稱,歐盟委員會在對中國電動汽車(BEV)進行為期九個月的反補貼調查后,決定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進口征收臨時反補貼稅。此臨時關稅將于2024年7月5日生效,最長持續四個月。

          對于此次歐盟委員會執行的臨時關稅行為,央視新聞消息稱,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在7月4日召開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中國和歐盟雙方工作團隊正在就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初步關稅一事“抓緊推進磋商”,并希望能找到一個“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據新華社報道,歐盟駐華大使庹堯誨近日稱,雖然歐盟數月來嘗試就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案與中國接觸,但中國直至近期才尋求磋商。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7月8日回應稱,“該言論與事實嚴重不符”。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2023年10月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以來,中方一直通過多雙邊場合表示強烈反對,并始終主張從維護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大局出發,敦促歐方通過對話磋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

          中汽協方面也表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與歐洲汽車產業界經過多輪交流,一致認為交流磋商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合作共贏才是長遠之道。

          中汽協呼吁歐盟聽取產業界意見

          在崔東樹看來,此次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調查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強大后,必然會出現的反壟斷現象。“歐盟此舉明顯違反市場規律和國際規則,不僅直接損害歐洲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不利于歐洲汽車產業加速轉型,還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國際貿易環境,不利于世界節能減碳的大趨勢。”崔東樹表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能源車企高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近年來,中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技術、產品,以及服務等方面均做了大量工作和投入,使得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歐盟之所以想要進行‘反補貼’調查,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電動汽車對當地汽車發展造成了威脅,這也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得到肯定的另一種表現。”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新能源車企高管認為。

          在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看來,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額外關稅的做法完全行不通。這么做不僅不能提升歐洲汽車制造商的競爭力,反而可能會損害那些在全球范圍內積極開展業務的企業。“加征關稅還會限制對歐洲消費者的電動汽車供應,從而延緩歐洲交通行業的低碳發展進程。”齊普策認為,這種做法也嚴重破壞了歐盟一貫倡導的自由貿易原則。

          上汽集團則在7月5日宣布,為切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全球客戶的利益,將正式要求歐盟委員會就中國電動車臨時反補貼稅措施舉行聽證會,并進一步依法行使抗辯權。

          MG品牌在上述聲明中則提出,7月4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BEV)征收臨時性關稅,其中對上汽MG加征比例為最高的37.6%(合計稅率達到47.6%),MG品牌對這一有悖公平競爭和自由貿易原則的行為表示強烈反對。“此次稅率調整,MG品牌必將直面歐盟市場的挑戰和可能出現的銷量波動。”上汽MG名爵方面稱。

          圖片來源:上汽MG名爵微信公眾號

          已開始進軍歐洲市場的蔚來回復記者稱:“在歐洲,我們將繼續服務好蔚來用戶。我們相信適當的市場競爭對用戶有益,并希望在2024年11月實施最終措施之前與歐盟達成解決方案。”

          中汽協方面呼吁,希望歐盟成員認真聽取產業界意見,糾正歐盟委員會的錯誤行為,共同維護雙方汽車產業的良好合作局面,為中歐乃至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營造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隨著歐盟對華電動汽車臨時加征關稅生效,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強烈。 7月8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表示,6月12日,歐盟委員會在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信息披露中,罔顧事實,堅持認為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存在高額“補貼”,對歐盟電動汽車產業帶來損害,并擬對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性反補貼稅。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深感遺憾,并表示堅決不能接受。 圖片來源:中汽協微信公眾號 車企方面,MG品牌于7月8日發布“MG品牌關于歐盟實施關稅加征政策的聲明”稱,對歐盟委員會征收高額臨時性關稅這一有悖公平競爭和自由貿易原則的行為表示強烈反對。 7月9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名義征稅是完全錯誤的,短期對中國汽車出口帶來一定影響,長期看無法阻礙中國車企走出去的堅定決心。 商務部回應歐方不實言論 此次歐盟委員會執行的臨時反補貼稅政策需追溯到2023年9月。去年9月13日,歐盟委員會官網披露消息稱,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發表第四次“盟情咨文”時表示,歐盟委員會將啟動一項針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 2023年10月,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稱,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彼時,中汽協發文呼吁,歐盟應審慎發起“反補貼”調查和采取限制措施,避免破壞中歐汽車產業鏈互利共贏的良好發展勢頭。 盡管外界反對聲不斷,也未能阻止歐盟委員會的反補貼調查行為。6月12日,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稱,擬從7月4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將對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分別加征17.4%、20%和38.1%的關稅。合作但未被抽樣的中國生產商將被征收20.8%的加權平均關稅,未合作的公司稅率為37.6%。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桐桐 攝(資料圖) 當地時間7月4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稱,歐盟委員會在對中國電動汽車(BEV)進行為期九個月的反補貼調查后,決定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進口征收臨時反補貼稅。此臨時關稅將于2024年7月5日生效,最長持續四個月。 對于此次歐盟委員會執行的臨時關稅行為,央視新聞消息稱,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在7月4日召開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中國和歐盟雙方工作團隊正在就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初步關稅一事“抓緊推進磋商”,并希望能找到一個“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據新華社報道,歐盟駐華大使庹堯誨近日稱,雖然歐盟數月來嘗試就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案與中國接觸,但中國直至近期才尋求磋商。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7月8日回應稱,“該言論與事實嚴重不符”。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2023年10月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以來,中方一直通過多雙邊場合表示強烈反對,并始終主張從維護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大局出發,敦促歐方通過對話磋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 中汽協方面也表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與歐洲汽車產業界經過多輪交流,一致認為交流磋商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合作共贏才是長遠之道。 中汽協呼吁歐盟聽取產業界意見 在崔東樹看來,此次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調查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強大后,必然會出現的反壟斷現象。“歐盟此舉明顯違反市場規律和國際規則,不僅直接損害歐洲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不利于歐洲汽車產業加速轉型,還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國際貿易環境,不利于世界節能減碳的大趨勢。”崔東樹表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能源車企高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近年來,中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技術、產品,以及服務等方面均做了大量工作和投入,使得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歐盟之所以想要進行‘反補貼’調查,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電動汽車對當地汽車發展造成了威脅,這也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得到肯定的另一種表現。”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新能源車企高管認為。 在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看來,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額外關稅的做法完全行不通。這么做不僅不能提升歐洲汽車制造商的競爭力,反而可能會損害那些在全球范圍內積極開展業務的企業。“加征關稅還會限制對歐洲消費者的電動汽車供應,從而延緩歐洲交通行業的低碳發展進程。”齊普策認為,這種做法也嚴重破壞了歐盟一貫倡導的自由貿易原則。 上汽集團則在7月5日宣布,為切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全球客戶的利益,將正式要求歐盟委員會就中國電動車臨時反補貼稅措施舉行聽證會,并進一步依法行使抗辯權。 MG品牌在上述聲明中則提出,7月4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BEV)征收臨時性關稅,其中對上汽MG加征比例為最高的37.6%(合計稅率達到47.6%),MG品牌對這一有悖公平競爭和自由貿易原則的行為表示強烈反對。“此次稅率調整,MG品牌必將直面歐盟市場的挑戰和可能出現的銷量波動。”上汽MG名爵方面稱。 圖片來源:上汽MG名爵微信公眾號 已開始進軍歐洲市場的蔚來回復記者稱:“在歐洲,我們將繼續服務好蔚來用戶。我們相信適當的市場競爭對用戶有益,并希望在2024年11月實施最終措施之前與歐盟達成解決方案。” 中汽協方面呼吁,希望歐盟成員認真聽取產業界意見,糾正歐盟委員會的錯誤行為,共同維護雙方汽車產業的良好合作局面,為中歐乃至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營造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尹人香蕉99久久综合网站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影院在线 | 午夜在线观看亚洲国产欧洲 | 亚洲免费偷窥视频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二区 | 亚洲аv天堂手机版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