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15 23:32:06
3月15日(周三),A股走平,主板略漲,“雙創”略跌,絕大多數個股上漲,總成交額有所縮窄。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0.55%至3263.31點,深證綜指漲0.26%至2081.26點,創業板綜指跌0.10%,科創50指數跌0.60%。
權重股中的銀行、保險、券商以漲為主,加上部分“中字頭”仍較強,故主板股指表現相對強一些。在其他板塊中,國企相關個股及“一帶一路”概念股、中藥等個股表現稍強。數據安全、信創、國產軟件、酒店餐飲等板塊跌幅居前。
北向資金全天凈流入32.86億元。相關市場方面,隔夜美股三大股指均顯著上漲,其中科技股權重很大的納指漲幅最大。近期美股中的重災區銀行股大多出現了劇烈反彈。在科技股方面,剛剛宣布了“再次裁員萬人”的元宇宙龍頭Meta大漲7.25%。
外圍市場關于美國硅谷銀行破產的負面影響已經消解,但市場因為此事而顯著減弱的加息預期卻得以維持。目前多數機構預測下周美聯儲利率會議將加息25個基點,少數機構如高盛等預期不會加息,而一周前絕大多數機構預期的是加息50個基點。美國周二公布的物價并未爆冷,所以加息預期基本上保持不變,也就是說下周極有可能加息25個基點。
下周美聯儲利率會議前美國再無重磅經濟指標公布,加上短期內銀行業危機似乎不太可能發酵,故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的變數已極小。外盤變數趨小一般有利于于A股,接下來A股將更多聚焦內部因素,顯然我們經濟能否比較快速地回升應該是重中之重。
國家統計局周三早間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3.5%,符合預期;前兩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5.5%,優于預期的增4.4%;前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2.40%,稍稍不及預期的增2.60%。
由于本月稍早公布的物價指數弱于預期,這一般暗示需求不振,在這種情況下公布的社零銷售總額仍大致符合預期,由這個角度來看數據還算不錯。不過,若將所有2月份經濟指標放在一起看,我個人感覺仍然難以令一些做多的投資者滿意。
由最近市場熱點看,一些“中字頭”、6G、數字經濟等有各類利好消息支持的板塊表現相對較強,市場資金只是在追逐較少的熱點,而絕大多數個股的表現稍弱,成交也比較稀疏。
我覺得市場出現這種“縮容式炒作”應屬正常,畢竟絕大多數公司股價表現依賴于宏觀經濟形勢,而宏觀經濟形勢也僅是稍稍轉好而已,故多數公司股價在經歷了年尾的一波上攻后即失去了動能。
在以往許多年份中,每當經濟增速放緩時,往往就容易見到較劇烈的經濟刺激政策出臺,如今這種情況基本上已較少見,國家經濟政策側重點已由數量轉向質量。
考慮到經濟增長動能一時還比較溫和,我個人感覺大盤有可能維持震蕩格局,股指暫難產生較大的上漲動能。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經牛眼(微信號: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