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06 14:33:58
◎“我們認為,ESG報告是從可持續性發展、更深層次地來剖析一家公司,我們以一個非常負責任的態度在做這個事,我們也認為這份報告是能夠比較客觀、審慎,也是如實地反映了兆易創新現在的情況以及以后面對ESG的態度。”
◎“兆易創新也在積極地把自己的ESG理念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傳遞到合作伙伴和供應商中,隨著整個大環境的變化,當未來有更清晰的指引和監管要求的時候,大家都面臨同樣的社會責任,企業的經營方面也需要逐漸轉型。”
每經記者|可楊 每經編輯|梁梟
編者按:“雙碳”目標下,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價值觀,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日益成為重構上市公司價值成長的新邏輯、新風口、新路徑。同時,監管層也多次發文,對上市公司的ESG建設,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可以說,ESG蘊含全新機遇,也意味著上市公司需承擔更多共同責任。有鑒于此,每日經濟新聞啟動“尋路可持續發展——上市公司ESG高管系列訪談”,專訪上市公司各個行業的領軍企業和ESG先行者,請他們講述ESG經驗,傳遞ESG價值,探路可持續發展。本期專訪兆易創新董事會秘書李曉燕。
2022年行至后半程,兆易創新(SH603986,股價90.97元,市值607億元)披露了《2021環境、社會及管制報告》(ESG報告),這也是其首份ESG報告,從啟動到發布,耗時約一年。
在這份報告中,兆易創新對其過去多年在產品創新、低碳環保、員工發展與社會責任方面的成績進行了全方位的梳理與呈現。兆易創新董秘李曉燕認為,這份報告完整、真實地呈現了公司在財務指標之外的經營情況,也將成為兆易創新踐行ESG理念的新起點。
首份ESG報告如何誕生?ESG理念如何影響這家國內半導體的龍頭企業?企業在ESG披露層面還有何難點?針對這些問題,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兆易創新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李曉燕。
在李曉燕的闡述中,兆易創新的首份ESG報告的披露是水到渠成的,在市場競爭中,ESG管理體系的重要性日漸凸顯,作為“長期共識”的ESG發展理念,塑造著行業的參與主體,而扎實的ESG體系,也有助于企業長期穩定地發展。
兆易創新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李曉燕
NBD:公司為何選擇今年披露首份ESG報告?
李曉燕:隨著企業的不斷規范化發展,在市場競爭中,我們切實地感受到ESG管理體系的重要性。
很多客戶對供應商的環境方案、公司治理提出了很明確的要求,他們希望合作方能夠持續地以長期規劃戰略和可落地的方式,把ESG理念通過公司的戰略梳理、規劃系統地執行;同時希望企業不斷地迭代,復盤和持續踐行這個理念的過程。我們認為,這個過程就是ESG理念傳遞的可持續發展、持續進一步提升。
兆易創新今年發布ESG報告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兒。一份ESG報告需要很多實質性的內容,我們過去所做的種種,包括產學研的融合、行業人才的培養,產品的創新、供應鏈管理,甚至質量方向上提到的“零缺陷專案”,都是目前在踏實踐行的,未來也將繼續提升和深化。
NBD:這是兆易創新的首份ESG報告,您給這個報告打幾分?
李曉燕:這份報告可以看作是對兆易創新過去多年歷史的系統梳理,我們覺得它是一個起點,而不是一個評價,ESG是我們持續關注的一件事。
上市公司通常有三份報表,而ESG報告通常被稱為第四份報表。財務報表里一般都是理性客觀的數字,大家能通過它了解到公司內部的經營狀況。除了這些數字以外,企業的其他部分是怎么運行的,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公司經營狀況,從如何做產品、管理供應鏈、如何對待員工到如何看待長期發展,如何推動產學研的融合,幫助行業培養人才……可以通過這份報告全面地認識兆易創新。
我們認為,ESG報告是從可持續性發展、更深層次地來剖析一家公司,我們以一個非常負責任的態度在做這個事,我們也認為這份報告是能夠比較客觀、審慎,也是如實地反映了兆易創新現在的情況以及以后面對ESG的態度。
NBD:ESG戰略在兆易創新的未來發展中處于什么位置?
李曉燕:兆易創新今年首次發布了ESG報告,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將公司過去ESG方面的狀況系統、真實地呈現給大家,在我們后續的提升計劃里,也會把這部分進一步完善起來。
ESG涉及環境、公司治理等等很多方面。除此之外,對于兆易創新而言,大家一直非常關注我們在研發方面的持續創新,所以在踐行ESG理念的過程,也是把我們過去始終在踐行的“持續創新”和“使命必達”的價值觀,持續運用在整個企業生產和經營活動里的過程里。
NBD:兆易創新如何踐行ESG發展理念?請舉例說明。
李曉燕:兆易創新是一家專注于研發的企業,我們持續研發了很多低功耗的產品。例如新推出的1.2V超低功耗SPI NOR Flash產品——GD25UF系列,相比于現在行業中通常的1.8V電壓供電的FLASH產品,顯著降低了33%的電壓,所需功耗也大幅降低,能夠延長設備的待機時間,間接的減少了對能源的需求,從而對環境更加友好。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不斷地推出、迭代產品時,通過技術研發在持續為低碳、應對氣候變化去做貢獻。
NBD:作為半導體行業的龍頭企業,兆易創新是行業中率先進行ESG披露的公司之一。從企業的角度,這個過程中是否有過什么困惑?
李曉燕:在ESG重大議題的整理和呈現過程中,會涉及很多細節的數據收集和梳理,如果大家用的方法并不完全一致,或者組成的樣本之間有較大差別時,背后的成因涉及方面就比較多。
對企業而言,我們也在摸索一套合適的流程,大家能在同一個方法和同一個邏輯下呈現公司的情況和狀態。
NBD:這樣的困惑之下,兆易創新的這份報告是如何完成的?
李曉燕:各個行業關注的指標不一樣,所以披露的ESG報告并不完全統一。在制作報告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參考了評級機構都關心哪些部分,同時也去研究了同行企業,挖掘一些共性的內容。
除此之外,也考慮了我們哪些地方做得比較好,可以把我們持續穩健經營的一些好的經驗共享和呈現出來。
NBD:在研究了同行業的企業后,有沒有總結出本行業披露ESG信息,和其他行業相比的特點都有什么?
李曉燕:半導體行業跟其他行業還是有挺大差別的。傳統企業的行業特點相對清晰,而半導體行業細分比較復雜,上中下游企業的業態也不一樣,關注的重點也不太一樣。兆易創新是一家設計為主的企業,我們重點關注與產品設計的創新與研發。
近兩年新能源、節能減排備受關注,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發展也比較好,我們的芯片提供給這些行業,也是利用市場機會,和大家一起發展。
同時,兆易創新也在積極地把自己的ESG理念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傳遞到合作伙伴和供應商中,隨著整個大環境的變化,當未來有更清晰的指引和監管要求的時候,大家都面臨同樣的社會責任,企業的經營方面也需要逐漸轉型。
在國內,兆易創新走得相對比較早,也在和整個國內的ESG發展同頻共振,我們認為隨著時間推移,外部條件具備時,大家對ESG的觀念會逐漸形成共識。
NBD:在供應商管理時,與他們建立ESG理念的共識會有什么難點嗎?公司對于短期的負擔和長期的效益之間的關系是如何平衡的?
李曉燕:ESG是一個長期的話題,未來幾年之后大家是有共識的。但從短期的經營目標上來講,可能有一點沖突,這也很難回避。大家明確這個方向,無論是長期和短期、內部和外部,都可以階段性地調整。
兆易創新并不是大能耗企業,而是以人為主的,大部分員工都是研發、后臺支持和銷售,所以在公司內部,我們推行無紙化辦公。從供應鏈角度,我們要求供應商遵守RoHS及REACH等的合規要求。
兆易創新也在梳理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現狀及下一步的目標,思考未來通過幾年、用什么路徑實現長期效益,這可能是我們下一步的動作。
NBD:“以人為主”的企業,在踐行低碳理念上是不是有先天的優勢?兆易創新有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的時間表嗎?
李曉燕:首先相對于制造企業來講,我們的總排放量不會太大,而總排放量是ESG的指標之一。ESG是一個理念、一套方法、一個體系,這套體系需要用在公司內部管理上,而不是單純去降某一個數據。
實現雙碳的時間表我們還在討論,需要一點時間,我們的利益相關方對此關注程度很高,我們也在不斷地協調,也希望能夠定出一個合理、可執行、可達成的時間表。因為我們是第一次做,所以在公司內部需要有達成共識的過程。
NBD:在這份報告重點議題的部分,兆易創新將創新研發、產品質量和人力資源管理排在前列,公司是如何給這些重點議題排序的?
李曉燕:我們請了公司的利益相關方進行投票。這個投票的結果和我們對公司未來發展所關注的要素也高度吻合。并且公司長遠發展,要靠自己的技術實力、管理團隊以及供應鏈等多個環節協同發展。
NBD:關于ESG信息披露的平衡性原則,很多投資者非常希望了解公司的非財務性風險。但我們發現,很多ESG報告只說一些積極的方面,那么,兆易創新怎么把握風險性的非財務信息呈現?
李曉燕:首先,ESG被認為能夠剔除有潛在非財務風險的公司,選出更優秀、業績更穩定公司。某種意義上說,ESG是衡量好公司的又一標準。其次,披露ESG報告的意義在于溝通與負責、審視與復盤。通過ESG報告的組織和呈現,有助于幫助公司管理層識別弱項,幫助公司持續改進。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成功的基因,基因到底是什么?可能是來自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也是在來自內部的理念、管理模式。如果用一套報告來呈現公司內部的體系、方法,我個人認為ESG報告是一個非常豐滿的呈現。
NBD:基于行業內其他想要去進行ESG信息披露的企業,兆易創新有什么經驗和建議嗎?
李曉燕:首先,把ESG體系做得很扎實,有助于幫助企業長期穩定地發展,這對于企業來講也非常重要。
其次,對于整個行業而言,一個企業會影響到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到多個行業也會互相影響,最終傳導到全社會。如果大家在一定共識的基礎上,能夠將ESG理念相對一致地往前推進,也有助于整個社會共同成長和進步。
NBD:兆易創新的年報里提到,碳中和的趨勢會給半導體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具體而言,這將給行業帶來什么樣的機遇?
李曉燕:碳中和概念、創新的智能化發展在當前還處于早期。雙碳之下,技術變革和技術創新為基礎的設備升級改造是必經之路,萬物以芯為本,才有未來智能化的可能性,包括智慧城市、智慧農業,到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都是大家互相成就的過程,而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NBD:能否理解為兆易創新既是雙碳理念的踐行者,也是受益者?
李曉燕:我們和行業、整個社會,是一起成長、進步的。企業靠ESG成長只是單個企業的成長,我們也希望有機會能跟同行坦誠交流、互動,幫大家提供一個探索的范本,跟大家一起攜手前行。
文中及封面圖片來源:兆易創新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