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13 23:18:10
每經記者|陳浩 每經編輯|梁梟 盧祥勇 蓋源源
A股醫療器械公司2022年半年報已經全部出爐。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A股三大交易所一共有112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這112家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收1666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543億元,同比雙雙增長約三成。
受新冠疫情影響,醫療器械內部子板塊持續分化,僅體外診斷板塊就貢獻了行業逾七成凈利潤。而在上半年凈利潤前五的企業中,除邁瑞醫療外,其余四家公司均為新冠檢測概念股,其中九安醫療一躍成為醫療器械板塊的業績之王。其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152.44億元,相當于日賺8400萬元。
近日,國家醫保局發文稱,創新醫療器械暫不實施集采,創新醫療器械賽道現機遇。醫療器械企業加速向創新轉型升級,三大板塊(醫療設備、醫療耗材、體外診斷)上半年研發投入持續增長,產品迭代加快,創新產品獲批仍在加速。而長期來看,出海仍是醫療器械企業的必由之路。
九安醫療上半年營收領跑醫療器械板塊 數據來源:公司半年報 攝圖網圖 劉紅梅制圖
體外診斷板塊利潤貢獻大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A股三大交易所一共有112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較上年同期增加5家;按照申萬行業分類,其中31家屬于醫療設備、43家屬于醫療耗材、38家屬于體外診斷。
整體來看,今年上半年,A股112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收1666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543億元,同比雙雙上漲約三成,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其中,營收取得正增長的有75家公司,歸母凈利潤取得正增長的有58家公司。
分板塊來看,受新冠疫情影響,A股醫療器械板塊內部子板塊持續分化,醫療設備板塊共實現營收429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93億元;醫療耗材板塊共實現營收379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62億元;體外診斷板塊共實現營收857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389億元。可以看出,體外診斷子板塊貢獻了整個醫療器械板塊的超五成營收、超七成凈利潤,新冠檢測需求大增催生該板塊營收和凈利潤再創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醫療耗材板塊營收和凈利潤較去年同期雙雙下降,其中營收同比下降約23%,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約66%。醫療耗材板塊內部,上半年共有15家上市公司營收下降、18家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下降。
藍帆醫療、英科醫療、中紅醫療是其中的典型。這三只“疫情防護概念股”曾在2020年和2021年業績迎來爆發式增長,但在今年上半年,其業績又出現斷崖式下降,營收分別下降50.39%、64.96%、74.68%,歸母凈利潤分別下降105.24%、93.16%、96.49%。
究其原因,上述三家公司均在半年報中提到,一次性手套行業在疫情后呈爆發式增長,而在全行業產能擴張之后,產品需求及價格逐步回歸常態,甚至出現了供過于求的情況,產品價格出現大幅下降。
九安醫療成業績之王
2022年上半年,新冠疫情仍然是左右醫療器械板塊業績的關鍵詞。營收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中,九安醫療、東方生物、達安基因、安旭生物、明德生物、萬孚生物均受益于新冠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需求持續增長。除東方生物外,其余5家公司歸母凈利潤均大幅增長。而在歸母凈利潤前十中,新冠檢測概念股更是占據了其中八席。
九安醫療一躍成為行業業績之王。今年上半年,九安醫療實現營業收入232.67億元,同比增長3989.07%,歸母凈利潤為152.44億元,相當于日賺8400萬元,同比增長27728.49%,僅其一家公司的盈利規模,就占整個醫療器械板塊盈利總額的28%。對于業績變動,公司稱,公司的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2021年11月獲得FDA緊急使用授權并開始銷售,上半年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銷售大幅增長,且毛利率達到81.66%。
雖然中期業績表現相當亮眼,但分季度來看,二季度九安醫療業績增長已露疲態,公司在二季度實現的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5.30億元和9.32億元,相較一季度降幅巨大。實際上,新冠訂單帶來的業績增長能持續多久,也是上述所有新冠檢測概念股亟待解決的問題。二級市場上,上述新冠檢測概念股市盈率普遍低于5倍,顯然多數投資者認為新冠訂單終究不能持續。
從收入貢獻來看,上半年營收前五名貢獻了整個醫療器械板塊營收的7%,歸母凈利潤前五名貢獻了整個醫療器械板塊凈利潤的55%。
盡管醫療器械板塊整體業績向好,但也有不少公司業績下滑。歸母凈利潤方面,冠昊生物同比下降706.56%,是降幅最狠的公司。而在營收墊底的10家公司中,有8家公司為科創板上市公司,科創板企業“造血”能力仍待進一步提高。
研發投入持續增長
近日,國家醫保局發文稱,由于創新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尚未成熟、使用量暫時難以預估,尚難以實施帶量采購。集采疊加國內鼓勵創新的背景下,持續創新迭代的創新器械平臺型公司將迎來更大的機遇。
今年上半年,A股112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合計105億元,占營收比重約為6%,同比上漲36%。而研發投入前十的公司中,邁瑞醫療以14.56億元的研發投入遙遙領先,“醫械一哥”創新本色不減。今年上半年,邁瑞醫療實現營收153.56億元,同比增長20.17%;實現歸母凈利潤52.88億元,同比增長21.71%。
值得關注的是,在研發投入前十的公司中,達安基因、萬孚生物、安旭生物、東方生物這四家新冠疫情概念股占據四席。可見,憑借新冠檢測產品打開市場、夯實現金流的同時,上述公司正在為創新積蓄力量。
目前,邁瑞醫療和聯影醫療是A股醫療器械板塊唯二的千億以上市值企業,重視研發創新和境外市場是兩家公司的共同特點,也有力支撐了公司估值。今年上半年,邁瑞醫療境外收入占比達到近四成。而在九安醫療232.67億元營收中,國外銷售收入占98.48%。盡管九安醫療業績大概率難以持續,但其出色的海外銷售成績無疑刺激了所有公司的出海欲望。
西南證券一份研報認為,從全球器械巨頭的發展路徑來看,國際化是主旋律之一,國內企業未來拔高估值也必然要走出海這條路。華安證券研報也認為,除了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產品的出海外,進入海外大客戶的供應商體系成為今年上半年出海的重要形式,例如綁定大客戶,利用中國產能和供應鏈優勢,以ODM形式出海。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