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09 18:43:10
每經記者 陳晨 每經實習編輯 段煉
中原證券最新公告披露了關于對上交所2019年年度報告監管工作函的回復,記者梳理發現,其中包含8個方面問題,關于經營業績下滑、子公司情況、信用業務減值準備、資管計劃逾期等。
其中在信用業務中,公司2019年年報顯示,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期末賬面余額20.35億元,其中近七成項目已逾期,但減值準備計提比例僅為19.82%,減值準備計提是否充分、審慎便引起了上交所的詢問。
另外,記者注意到,2020年上半年受到擔保品市值下跌及融資人信用狀況變化影響,中原證券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追加計提減值準備1.14億元。
根據中原證券公告披露,上交所關注公司信用業務。2019年年報顯示,中原證券融出資金賬面價值60.61億元,較期初增加28.39%,但融出資金利息收入同比下降7.09%。其中,境外融資業務減值計提比例高達22.07%,而境內僅為0.26%。
融出資金增加但利息收入卻下滑,這一現象便引起了上交所的關注。公司對此回復稱,2019年末,公司融出資金余額為61.32億元,同比增加13.31億元,主要為境內融出資金余額增加15.11億元。
整體來看,公司融出資金規模上升但利息收入下滑主要是因為融出資金日均規模和平均利率下降所致,其中2019年境內融資融券業務日均規模49.06億元,同比下降0.25億元,導致融出資金計息基數下降,影響收入。同時,證券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為吸引客戶,公司給予客戶大幅利率優惠,導致利息收入減少。
那么為何境外融資業務減值計提比例遠超境內呢?公司稱,由于境內外股票交易機制、交易范圍等規則不同,境外融資業務相對風險較高,主要表現在:一是境內融資交易業務融資保證金比例不低于100%,境外孖展融資業務融資保證金比例相對較低;二是境內融資交易業務標的有10%的漲跌幅限制,而境外孖展融資業務的交易范圍包括香港、美國、日本、新加坡及澳大利亞等地上市的股票,無漲跌幅限制,波動幅度較大。截至2019年末,境外融出資金余額2.52億元,兩筆單項金額較大的孖展融資已分別于2017年和2018年全額計提減值準備。
除了融資融券業務外,股質項目計提是否充分也是上交所問詢的方面。記者注意到,2019年末,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賬面余額20.35億元,逾期項目金額14.18億元,逾期項目金額占比七成,但減值準備計提比例僅為19.82%。
中原證券稱,逾期項目中,按照違約概率/違約損失率方法累計計提減值準備54.15萬元;其他逾期項目以擔保物回收價值為基礎,綜合考慮債務人信用狀況、還款能力、其他司法凍結資產預估可收回金額,累計計提減值準備4.02億元。綜上,公司股票質押業務減值計提謹慎、充分。
記者看到,股票質押涉訴逾期項目包括神霧科技集團、新光控股集團、石河子市瑞晨股權投資、長城影視、科迪集團、王繼青。這6大逾期項目賬面融資本金為11.11億元,截至2019年末減值準備余額為3.98億元。
當然,除了涉訴項目外,其他非涉訴逾期項目共6筆,融資本金合計3.06億元,質押物充分,價值合計4.15億元,累計計提減值準備合計408.64萬元。
前述已經看到,截至2019年末,中原證券股票質押式回購余額為20.35億元,已計提減值準備4.03億元,那么目前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中,是否存在其他潛在風險或減值跡象,是否需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呢?
對此,中原證券回復稱,2020年6月末,股票質押式回購余額為17.95億元。2020年上半年受到擔保品市值下跌及融資人信用狀況變化影響,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追加計提減值準備1.14億元。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對相關項目計提減值準備充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中原證券同時還披露了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公司稱,為準確、客觀地反映公司2020年6月30日的財務狀況和2020年第二季度的經營成果,經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對各項金融資產、存貨和長期資產等進行全面清查和減值測試,2020年第二季度計提信用減值準備人民幣6837.90萬元,轉回存貨跌價準備人民幣570.75萬元,合計人民幣6267.15萬元,減少2020年第二季度利潤總額人民幣6267.15萬元。
記者看到,公司計提第二季度信用減值準備6837.90萬元中,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計提達4763.92萬元,占比近七成。
圖片來源:中原證券公告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2020年第二季度對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4763.92萬元,主要是對涉及新光圓成、銀禧科技和科陸電子的股票質押業務,分別計提減值準備1305.85萬元、1810.93萬元、751.89萬元,另外,還對信用風險較低的股票質押業務按模型計提減值準備人民幣894.38萬元。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中原證券已對涉及新光圓成、銀禧科技和科陸電子的股票質押業務累計計提信用減值準備分別達1.54億元、7119.47萬元和776.49萬元。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