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20 23:29:05
每經編輯 金冥羽
據央視新聞報道,正當美國哈佛大學對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整改要求進行抗爭之際,美媒19日報道稱,政府寫給哈佛大學的整改郵件其實“發錯了”,發出之前“未經授權”。
美國政府近期因哈佛大學拒絕其提出的對學校管理結構等大幅改革的要求,宣布凍結對該校總額為22億美元的多年期撥款。今年以來,美國政府已因類似原因威脅削減多所高校的資金,此舉對在美國的科研人才造成沖擊。
哈佛硬剛整改令
美官員:郵件發錯了
據此前報道,美國聯邦政府機構11日致信哈佛大學,稱該校“未能滿足聯邦政府撥款所需的條件”,并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要求哈佛大學削弱“更熱衷于激進主義而非學術研究”的教職員工和學生的影響力。14日,哈佛大學校長艾倫·加伯發公開信拒絕“整改”,選擇“硬剛”。
然而就在哈佛大學公開“抗爭”后不久,美國總務管理局高級官員喬希·格林鮑姆致電學校說,這封郵件其實是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出的。
據悉,格林鮑姆是與哈佛大學進行相關談判的三名政府代表之一。格林鮑姆先是說,那封郵件是由另一位代表、衛生與公共服務部代理總顧問西恩·凱韋尼的郵箱發出,但并沒有經過自己和第三位代表、教育部代理總顧問托馬斯·惠勒的授權。此后他又改口稱,郵件本是預制好準備發的,但發送日期不對。其稱,那封郵件不應在11日發出,因為那時雙方的談判還處于“有建設性的階段”。
在收到郵件前,哈佛大學已與美國政府就相關問題談判數周,校方原本認為他們可以避免與政府發生沖突。但這封郵件卻徹底斷絕了他們的這一想法。
白宮“甩鍋”
白宮高級政策策略師梅·梅爾曼說,哈佛大學收到郵件后應該與政府相關部門核實,但他們沒有這樣做,而是發起了一場“受害者運動”。
而哈佛校方18日發表聲明說,這封郵件“由三名聯邦官員簽署,使用官方郵件模板,從一名高級聯邦官員的電子郵箱發出”,“收到美國政府此類信件的人,即使其中包含的要求非常過分、令人震驚,也不會質疑其真實性或嚴肅性”。
聲明還說:“我們仍然不清楚美國政府最近言行中究竟有哪些是錯誤的,或者美國政府究竟想做什么和說什么。即使這封信是個錯誤,政府本周采取的行動也會對學生和員工以及‘美國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地位’產生現實影響。”
哈佛校方14日宣布拒絕政府要求后,特朗普政府當天晚些時候宣布,將凍結對該校總額為22億美元的多年期撥款以及6000萬美元的多年期合同款項。1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文,威脅剝奪哈佛大學的“免稅地位”,應視作“政治實體”征稅。16日,美國國土安全部威脅取消哈佛大學招收國際生資質。
哈佛一名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說:“即使假定政府現在希望撤回其一連串令人嘆為觀止的侵擾性要求,其最近幾天的所作所為也表明,它確實就是想這么要求,行動勝于雄辯。”
新政威脅美國多所高校
哈佛大學14日拒絕了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改革其管理結構、招聘及招生政策的要求。特朗普政府當天晚些時候宣布,將凍結對該校總額為22億美元的多年期撥款,以及6000萬美元的多年期合同款項。美國國土安全部16日還要求哈佛大學分享該校外國學生簽證持有者信息,否則將失去招收國際生的資質。
今年1月以來,特朗普政府對多所美國高校發出威脅,稱如果校方不調整政策,將面臨削減資金的后果。3月,哥倫比亞大學4億美元聯邦撥款被撤銷。康奈爾大學和西北大學等高校的聯邦撥款也被凍結,并面臨調查。
3月底,約1900名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學院成員發布公開信,呼吁特朗普政府“停止對美國科學事業的全面攻擊”。公開信說,“特朗普政府正通過削減研究資金、解雇數千名科學家、取消公眾獲取科學數據的權限以及迫使科研人員出于意識形態原因改變或放棄工作”,“重創美國的科學事業”,為此,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學院的成員們不得不聯合起來,向公眾發出“求救信號”。
封公開信由13名來自多個領域的科學家撰寫,并得到了覆蓋38個州、400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約1900名科學家的支持。
關稅政策損害美國科研
英國《自然》雜志近期刊發多篇文章指出,特朗普開啟第二個總統任期以來,美國政府已采取多項措施,“深刻改變了美國科學”,如關閉多個研究項目,解雇大量聯邦機構的科研人員等。新一輪關稅政策更將導致美國科研設備和用品價格大幅上漲,對美國科研再次造成嚴重沖擊。
數據顯示,美國在全球實驗室設備和試劑進出口方面占重要地位,每年進口的實驗室設備和試劑價值巨大,其中許多產品來自受關稅上調影響的國家和地區。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全球供應鏈和醫療保健的戴廷龍指出,特朗普的新關稅政策意味著“科研成本結構的系統性變化”,而且是在科研機構已經面臨巨大財務壓力時實施的,“這不僅是勒緊褲腰帶的問題,這可能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并有可能造成持久損害”。
特朗普政府還針對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開啟大規模裁員計劃,預計裁員總數將達1萬人,涵蓋公共衛生、藥品審批、疫苗管理等諸多關鍵領域。此舉引發員工“抗議潮”及公眾質疑。美國輿論認為,這將對美國公共衛生體系的穩定性和權威性、藥品審批機制等造成深遠影響,使民眾健康安全以及美國在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地位面臨極大威脅。
科研人員考慮“出走”
據西方媒體報道,面對特朗普政府不確定的政策環境,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考慮離開美國。與此同時,一些國家正利用這一機會從美國吸引新的人才。
《自然》雜志3月底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1600多名參與調查的美國科研人員中,超過四分之三的人表示正考慮離開美國,歐洲和加拿大是他們的首選目的地。
歐洲多地高校表示,近期收到越來越多來自美國的科研人員求職申請。其中,法國是“搶人”動作最快的國家之一。據法國《解放報》報道,法國負責高等教育和科研的部長級代表菲利普·巴蒂斯特致信該國研究機構及大學,希望為考慮離開美國的科研人員提供接納方案,并要求相關機構就優先引進的技術和研究領域提出建議。
其他歐洲國家的科研機構也感受到美國“人才流失潮”。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發言人向美國《科學》雜志透露,他們今年收到大量來自美國的申請,主要來自希望返回歐洲的科研人員。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劍橋大學也試圖吸引來自美國的科研人員,研究領域包括生物制藥、人工智能等。
澳大利亞科學院院長切納帕蒂·賈格迪什4月17日發表聲明說,正式啟動一個全新的人才引進項目,吸引欲離開美國的頂尖人才來澳大利亞。聲明說,這對澳大利亞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機遇”,有望吸引欲離開美國的頂尖人才到這里扎根,培育下一代本土科學家和創新者。
編輯|金冥羽 杜恒峰
校對|湯亞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