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 2018-07-28 09:46:36
外資私募陣營正持續擴大,新加坡一家名為畢盛投資的資管機構也加入該陣營。該機構在中國市場權益類投資已達一百五十多億元人民幣規模。畢盛投資的總經理謝生向華爾街見聞分享了未來戰略布局。
近日,又一家新加坡資管機構拿到中國私募牌照,外資搶灘A股再次加速。
中國基金業協會公示信息顯示,畢盛(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畢盛投資)近期備案成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畢盛投資是新加坡畢盛資產(APS ASSET)在中國成立的外商獨資企業(WFOE)。
這標志著已有14家外資資管獲得了中國內地私募牌照。畢盛投資成為繼富敦之后,第二家拿到私募牌照的新加坡資管。
據華爾街見聞了解畢盛資產成立于1995年4月,系當時與萬國證券共同設立的合資公司,2000年3月份退出合資模式。2002年11月,畢盛開始在上海成立團隊投資A股。2012年11月,畢盛獲得QFII資格,2014年獲得RQFII資格。
畢盛投資法定代表人、總經理謝生對華爾街見聞表示:今年年底前將爭取備案首個股票私募產品。未來WFOE私募產品將由現有QFII投資管理團隊在同一個策略和流程框架下進行投資管理。
謝生曾在嘉實基金、富國基金和景順長城基金等機構擔任高管,主要負責市場銷售。他對華爾街見聞表示希望能以過去十多年在行業積累的經驗將畢盛的國內業務做大做強。
華爾街見聞了解到,畢盛投資對中國股票市場投資規模約為23億美金,其中QFII額度為2.3億美金,RQFII額度為15億元人民幣(約2.2億美金),對外委托的投顧規模約為18.5億美金。
這表明,畢盛投資在中國市場權益類投資已達一百五十多億元人民幣規模。
謝生還向華爾街見聞透露,畢盛目前在上海,北京和深圳設有辦公室。國內A股投研團隊負責人是張清(Stella Zhang),她已在畢盛服務22年。其余幾位投資經理多數也在畢盛工作超過10年。
“正式備案后,我們正在與券商機構談未來渠道發行,券商最看重的是投研能力和過往業績。由于今年整體A股市場環境并不理想,且外資WFOE大都缺乏境內歷史投資業績和品牌認可度,外資私募的初期產品規模相對較小。”他向華爾街見聞續稱。
截至目前10家外資資管總計發行16只私募基金產品,另有4家外資私募還未向基金業協會備案產品。業內人士透露,外資私募產品規模普遍在1-2億之間。
據華爾街見聞了解,畢盛資產的基金產品以股票多頭策略為主。
其中,多頭策略覆蓋四大市場,即A股、亞洲股市(除日本以外)、日本股市以及越南股市,投資A股通過QFII、RQFII、滬股通和深股通渠道為主;多空策略覆蓋兩大市場,分別為亞洲股市(除日本以外)和中概股。
該機構旗下“APS CHINA A SHARE FUND”(畢盛中國A股基金)2018年一季報持倉報告顯示,三大超配的A股板塊依次為信息技術、日用消費品和非必需消費品,持倉占比分別為30.1%、22.6%和16.5%。
可見,截至一季度末,畢盛A股持倉中,信息技術和大消費占比近7成。
華爾街見聞還發現,截至一季度末,畢盛對A股金融板塊明顯低配,持倉占比只有0.7%,對通信行業、能源和公共事業為零配置。
這份一季度持倉報告還披露了五大重倉股票,依次為啟明星德、東方國信、貴州茅臺、吉利汽車和永輝超市。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