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0-09 22:42:09
近期,一個淡出投資者視線的基金類別似乎又有要火的趨勢。記者注意到,9月29日,短期理財型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4.126%,略高于貨幣基金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4.06%,最高的收益率突破了5%。值得注意的是,其成立數量也比前幾年同期要高出不少。為何最近短期理財基金又火了呢?這類產品又值得大家買嗎?
每經編輯 左越
每經記者 左越 每經編輯 江月
最近,一個淡出投資者視線的基金類別似乎又有要火的趨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來短期理財型基金的收益率略高于貨幣基金,而其成立數量也比前幾年同期要高出不少。
實際上,在我們的印象里,短期理財基金并非短期理財的首選,畢竟其收益率不如債基,流動性又不如貨基。那怎么最近短期理財基金就又火了呢?到底又值得大家買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9月共有5只短期理財型基金成立,僅次于今年6月的發行數量。
根據wind資訊數據,9月29日,短期理財型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4.126%,略高于貨幣基金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4.06%。而在去年年底,貨基的收益率還是略為高過短期理財基金的。去年12月30日,貨基和短期理財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分別為3.4%和3.29%。
具體來看,以9月29日為例,高于貨基4.06%收益率的短期理財基金共有57只(各類份額分開統計,下同)。其中,興銀雙月理財A、B的7日年化收益率分別為5.14%、5.26%,也是全市場中僅有的收益率突破5%大關的短期理財基金。
9月29日7日年化收益率排名前20的短期理財基金
從現存基金的成立時間來看,這一趨勢更為明顯。在剛過去的9月里,共有5只短期理財基金成立。而在2013年下半年之后,某個月份沒有短期理財基金成立的情況時有發生。僅以今年為例,截至目前共有23只短期理財基金成立,而6月以來成立的新基金就占到了17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記得,短期理財基金也曾有過風光時刻,其風起又沉寂的發展歷程與基金市場變化有分不開的關系。短期理財基金興起于2012年,在那之前由于銀行30天以內理財產品被喊停,巨大的短期理財需求難以得到滿足,所以基金公司的短期理財基金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市場的追捧。
不過,隨后由于余額寶的爆發及其他原因,短期理財基金開始走向下坡路。一些當初首募規模百億級別的短期理財基金在幾年之后規模嚴重縮水,還有一些短期理財基金選擇轉型成貨幣基金,更有甚者不得不清盤。
實際上,短期理財基金此前的沉寂與自身特點還是密切相關,這也使得其長期以來收益率不如債基,流動性又不如貨基。
一位滬上基金公司債券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對貨幣基金的基金經理來說,是以流動性為最優考慮,這使得貨基和短期理財基金在資產配置和自身屬性上有所差異。長期來看,貨基的表現更為穩定,而短期理財基金的上下波動幅度相對更大。
關于它們之間的差異,濟安金信副總經理王群航給出的下面這個表格,則更為直觀↓↓↓
那么,怎么最近短期理財基金又火了呢?
上述基金經理也提到,這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比如正逢關鍵時點,比如月末、季末、跨年這些特殊時期,再加上整體債券市場也處在平靜調整的過程中,此外還有流動性新規實施的影響。而短期理財基金究竟能不能實現對理財資金的分流,還是要看接下來市場的變化,如果僅是短期的抽高,那就需要繼續觀察。
顯然,在現階段,流動性新規的影響無法忽視。
例如《貨幣市場基金特別規定》里第二十九條要求,基金管理人應當對所管理的采用攤余成本法進行核算的貨幣市場基金,實施規模控制。同一基金管理人所管理采用攤余成本法進行核算的貨幣市場基金,月末資產凈值合計不得超過該基金管理人風險準備金月末余額的200倍。
以及新規第三十三條規定,貨幣市場基金投資于主體信用評級低于AAA的機構發行的金融工具,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合計不得超過10%。其中,單一機構發行的金融工具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合計不得超過2%。
以新規當中的幾條要求為例,就能看出新規的新要求對貨基影響不小,那些或許不再適合貨基的資金自然就出現了富余。而對于這些資金,短期理財基金或許正是選擇之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