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監管

          每經網首頁 > 監管 > 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陳晶瑩:鼓勵有技術實力的公司進入征信業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07 13:56:48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副校長陳晶瑩表示,鼓勵有技術實力、有數據的公司進入征信業,發揮市場活力;鼓勵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讓中國征信業從較高起點起步。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施娜 肖樂    

          每經記者 施娜 肖樂 每經編輯 姚祥云

          陳晶瑩

          本次兩會,征信業的市場化發展問題得到代表委員的廣泛關注。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賈康提交提案,建議我國對征信業監管的重心放在征信業務、用戶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性等方面,讓市場決定征信服務場景。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副校長陳晶瑩昨日也提交了代表建議:為防止我國信用違約風險跨市場、跨行業、跨區域轉移,客觀上要在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之外,再培育一些社會征信機構,構建與市場需求適配的多元化全覆蓋的征信體系。

          信用行業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

          我國的征信行業起步較晚,經過30年的發展,形成了以央行征信中心為主導,民營征信機構為補充的混合經營格局。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征信業發展報告(2003-2013)》顯示,據不完全調查,截至2012年底,我國有各類征信機構150多家。我國的征信機構主要分三大類:第一類是政府背景的信用信息服務機構20家左右;第二類是社會征信機構50家左右,其業務范圍擴展到信用登記、信用調查等,主要以從事企業征信業務為主,從事個人征信業務的征信機構較少;第三類是信用評級機構,納入人民銀行統計范圍的信用評級機構共70多家。

          易觀智庫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4月底,央行征信系統已經收錄了8.64億自然人(其中有信貸記錄的自然人3.61億人)、2068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其中有中征碼的企業及其他組織1023萬戶)。央行個人、企業征信系統基本覆蓋全國傳統信貸市場。

          陳晶瑩表示,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深化,在持牌金融機構之外,一些準金融活動,也形成企業和個人的負債,并對經濟金融發展形成重大影響。然而,央行征信中心難以對持牌金融機構以外的債務人負債信息做到全覆蓋。

          "目前央行征信中心主導的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中,有信貸數據的只有3.2億人。而我國接近14億人口基數。諸如水、電、燃氣、電話費等有價值的信用信息并沒有完全納入當前數據庫中,眾多個人信用信息仍割裂在諸如法院、教育部門、電信運營商等部門,"信息孤島"依然嚴重。"陳晶瑩表示。

          此外,陳晶瑩指出,我國對于新技術征信服務不夠重視,也阻礙了征信業的發展。國內一些新興征信機構,如騰訊征信、芝麻信用等,擁有大量交易數據或社交數據,有利于對個體的全息畫像,是個人征信數據的重要補充。但整個信用行業沒有一整套統一的行業標準。且目前監管層對于征信信息采集、征信服務范圍的限制也在某種程度上排斥了新技術的應用,導致這些機構的外部應用場景受挫,客觀上不利于征信行業的發展。

          實際上,將新興征信機構納入監管體系已有開端,但尚未真正破局。2015年1月,央行印發了《關于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六個月。不過,八家個人征信機構的牌照遲遲未能正式發放。

          "首批8家民營試點機構至今未獲得正式牌照,第二批試點也未能啟動,錯位互補的征信體系的建設受到極大影響。而一些害群之馬打著"信用服務"、"數據服務"的幌子,非法買賣個人信息,催生黑色產業鏈,侵害公民的隱私權。"陳晶瑩說道。

          鼓勵有技術實力的公司進入征信業

          對于未來征信業的發展,陳晶瑩建議,首先要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多元化、全覆蓋征信體系。鼓勵有技術實力、有數據的公司進入征信業,發揮市場活力;鼓勵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讓中國征信業從較高起點起步。

          二是實施與市場需求適配的監管機制。她認為,征信監管的基本出發點在于維護信息主體的權益。在充分保護用戶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應允許采集用戶正面信息,不應過多限制數據采集范圍。監管的強度應隨著信息科技創新應用發展進行適應性調整,而不是通過限制創新發展來緩釋風險。

          三是加強對個人信息保護,嚴打非法個人信息"黑產"。建議盡快制定我國《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義務主體,強化責任追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陳晶瑩 征信業 人大代表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原创在线观看蜜 | 日本午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抖音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高清 | 亚洲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