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20 22:49:05
6月20日,九安醫療(002432,SZ)公告稱,正籌劃資產收購,構成重大重組,標的公司為移動醫療行業,這將是九安醫療轉型移動醫療新的一步。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謝欣
每經實習記者 謝欣
6月20日,九安醫療(002432,SZ)公告稱,正籌劃資產收購,構成重大重組,標的公司為移動醫療行業,這將是九安醫療轉型移動醫療新的一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移動醫療近兩年來持續火熱,除上述九安醫療外,還包括平安好醫生、丁香園、春雨醫生等行業企業,互聯網三巨頭BAT也紛紛進行布局,而在5月27日,平安好醫生宣布獲5億美元融資,刷新國內移動醫療融資紀錄。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移動醫療共獲得18億美元投入垂直行業,目前移動醫療App數量已超過2000款。但市場火爆之下也暗藏隱憂。有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盈利能力不足,發展模式未定等,或將成為移動醫療未來發展的障礙。
移動醫療市場火熱
公開資料顯示,九安醫療主要從事家用醫療器械的開發,2015年公司醫療營業收入達3.98億元,凈利潤虧損1.51億元。九安醫療證券事務代表齊競燁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去年虧損原因主要是研發和市場開拓的投入較大,預計今年上半年依然會是虧損局面。
九安醫療此次收購標的屬移動醫療行業,將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進行募集資金,涉及購買金額不超過8億元。據了解,標的公司是一家國外醫療器械公司,和九安醫療目前在移動醫療上的業務聯系比較強。
齊競燁對此向記者表示,九安醫療將繼續向移動醫療方向轉型,致力于健康管理平臺的打造。
實際上,資本當前對移動醫療領域分外熱情。
5月27日,O2O健康醫療服務平臺“平安好醫生”宣布獲5億美元A輪融資,創新國內互聯網醫療領域融資紀錄,平安好醫生主要通過全職醫生團隊、簽約社會化醫生和名醫預約體系,把控足夠多的醫生資源。
有消息稱,平安好醫生未來將在線上和線下同步發力。線上通過快捷咨詢、健康計劃、健康商城、健康社區等產品,實現線上醫網、藥網和信息網的三合一。線下方面,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曾提出要打造類似星巴克連鎖店模式的“平安診所”,這也可能會是平安好醫生在獲得巨額融資后的發展重點。
互聯網三巨頭BAT同樣也已布局移動醫療領域,據相關統計,百度主打的“百度醫療”主要布局三家移動醫療,包括知我藥妝網、醫護網和趣醫網。
而阿里巴巴的移動醫療布局實際上來自它自營的兩大支柱——螞蟻金服及阿里云。其布局的移動醫療則只有兩家。阿里健康今年3月注資醫學影像云服務平臺萬里云2.25億元,獲得其25%股權,另一家則是醫藥網。
三大巨頭中,騰訊的布局最為完整,投資的企業多達13家,包括垂直網絡社區“媽媽網”,問診O2O平臺“妙手醫生”、“鄰家醫生”,和京東合投的健康管理智能硬件“濱刻普銳”,掌上醫院的開發方卓健科技等;還投資了許多垂直領域的創業公司,比如醫療美容領域的“新氧”、藥物研發領域的“晶泰科技”、急救領域的“第一反應急救”等。
而在6月15日。深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支付寶、微信和平安壹錢包,啟動了醫保移動支付的試點。首批手機支付醫保試點覆蓋了深圳市人流量最大的14家醫院。目前醫保移動支付試點業務范圍包括醫院的普通門診掛號和繳費業務。
實際上,從6月初開始,支付寶、微信和壹錢包已經展開了試運行。數據顯示,支付寶自5月31日試運行以來,綁定金融社保卡的用戶近2萬人,單日綁卡數亦保持了迅猛增長態勢。
前景未必樂觀
記者獲悉,現今移動醫療主要可分為預約掛號、問診咨詢、醫藥服務、資訊文獻、可穿戴醫療以及其他細分功能類應用等數個模塊。
就在6月份,國家衛生計生委曾表示,我國移動醫療市場增速達20%以上,而據統計,從2015年12月到2016年1月短短兩個月就有近十家移動醫療互聯網項目獲得融資。
不過,盡管受到資本青睞,但對移動醫療的現狀和前景,也有相關人士表示了擔憂。
北京鼎臣醫療管理中心負責人史立臣此前曾表示,實業和資本不是一個概念,資本對移動醫療的投資很多是被其概念和想法所吸引。
6月20日,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再次表達自己的擔憂稱,首先需要擔心的是移動醫療的盈利能力,現在的移動醫療還處于融資燒錢的階段,盈利能力差,甚至許多大的移動醫療企業目前的盈利狀況都還不太好。
據記者了解,移動醫療市場實際上包含兩個市場,一個是醫療機構市場,主打“智慧醫療”概念;另一個是針對消費者,而有相關人士預測,最終主要的市場將會是圍繞消費者的市場。
史立臣則認為,有些移動醫療企業并沒有真正根據市場需求定位自己的產品和概念,而是試圖將其強加于醫療機構和消費者,這樣未必會受到市場認可,“現在國內移動醫療行業才剛剛起步,行業整合至少還需5年,但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一大批企業在燒完錢后死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