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國務院升級消費主引擎 力推六大領域

          2014-10-30 00:57:10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長期以來,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大動力,而“消費”的作用被明顯削弱。2012年,中國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僅為29%,不到美國的一半。隨著經濟結構轉型的需求,消費再次被寄予厚望。

          10月2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其中一項重要議題就是部署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促進經濟提質增效。

          會議指出,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是我國發展巨大潛力所在。在穩增長的動力中,消費需求規模最大,和民生關系最直接。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主任趙萍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于擴大消費而言,出臺直接刺激政策難度比較大,并且容易留下后遺癥,因此更重要的應該是完善消費增長環境,建立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

          消費對GDP貢獻過低 /

          會議指出,要瞄準群眾多樣化需求,改革創新,調動市場力量增加有效供給,促進消費擴大和升級,帶動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推動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增加收入,讓群眾“能”消費;健全社保體系,讓群眾“敢”消費;改善消費環境,讓群眾“愿”消費。這些成為國務院昨日會議強調的重點。

          在上世紀90年代后期“短缺經濟”結束以后,消費需求逐步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中國政府從“十五”規劃開始強調擴大消費,十多年來幾乎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有擴大消費或擴大內需的內容。

          但是從統計數據看,中國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反而持續下降:1978年為48.8%,2000年下降到47%,2010年再次快速下降到34%,2012年僅為29%。而2011年美國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達到70%,比中國高出一倍以上。

          此次會議指出,將分批出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更多用于民生保障。

          去年年底,國家信息中心發布2014年《經濟信息綠皮書》指出,我國消費增長緩慢,與收入體制現狀有較大關系。未來應下決心進一步深入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取得實質性進展,盡量減少企業部門和政府部門對居民部門的擠壓,同時,縮小社會各群體收入差距,擴大中等收入人群規模。

          趙萍說,在消費人群中,只有中等收入群體既有消費能力、又有消費愿望,收入穩定同時消費又較為理性、可持續,是有效消費需求的“主力軍”。

          在讓群眾“敢”消費方面,昨天國務院會議著重強調了提高醫療保險保障水平,全面推開大病保險,統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尼爾森公司此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醫療和退休后的預防性儲蓄是中國高儲蓄率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中國社會保險基金仍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

          消費結構轉型挖潛/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閆敏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3年以來,我國擴大消費政策總基調不變,但扶持領域與支持方向上略有調整,更加注重短期刺激消費與長期培育新增長點相結合。

          在趙萍看來,當前,我國擴大消費戰略的落實首要任務應該是完善頂層設計。“頂層設計必須堅持可持續消費的原則,應盡早探索可持續消費的政策體系,鼓勵適度消費、綠色消費、文明消費和健康消費,促進消費在長期持續平穩快速增長。”

          她還提出,“發展潛力大”的新消費增長點是指那些具有潛在需求但仍有很大比例尚未轉化為現實購買力的消費領域。近兩年來,一系列中央層面文件密集出臺也蘊藏著國家扶持消費的主線脈絡,長期而可持續性的消費熱點領域被不斷置于臺面,包括促進信息消費、環保產業消費、養老服務消費以及體育消費等政策陸續出臺。

          中國經濟正處于 “三期疊加”的關鍵時點,興業證券宏觀分析師王涵指出,居民的消費性支出也可以為企業部門結構調整爭取時間,考慮到當前企業、政府部門偏高的杠桿率,中長期來看,中國的終端需求將更多地依賴于國內的需求。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介紹說,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48.5%,比資本形成總額增速的貢獻要高出7個百分點左右,整個經濟再平衡的態勢比較明顯,“我們正處在消費結構升級的關鍵階段,發展型享受型消費仍會給經濟提供增長的新動力。”

          重點推進六領域

          昨天的會議要求重點推進六大領域消費,首先是擴大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消費,提升寬帶速度,支持網購發展和農村電商配送。

          有報告顯示,移動互聯網迅猛崛起,并發展成為繼傳統線下市場、互聯網電子商務市場之后的第三大新興市場,為現代實體產業孕育了廣闊的市場商機和行業利潤。截至目前,我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5000億元,預估到2020年,這一數據將達到6000億元。

          另一大消費重點提振領域為綠色消費。國務院會議稱,促進綠色消費,推廣節能產品,對建設城市停車、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較多的給予獎勵。隨著一系列新能源汽車的利好政策出臺,業內普遍預計,新能源汽車年銷量有望超過5萬輛。

          排第三的是傳統的房地產消費。為穩定住房消費,我國正在加強保障房建設,已放寬了提取公積金支付房租條件。

          其他三個重點領域均在服務消費領域,分別為旅游休閑消費,教育文體消費和養老健康家政消費。趙萍說,長期以來,我國服務消費蘊藏的巨大潛力尚待挖掘,應出臺相應的產業政策,使居民服務消費潛力轉化為現實購買行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胡健發自北京 長期以來,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大動力,而“消費”的作用被明顯削弱。2012年,中國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僅為29%,不到美國的一半。隨著經濟結構轉型的需求,消費再次被寄予厚望。 10月2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其中一項重要議題就是部署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促進經濟提質增效。 會議指出,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是我國發展巨大潛力所在。在穩增長的動力中,消費需求規模最大,和民生關系最直接。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主任趙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于擴大消費而言,出臺直接刺激政策難度比較大,并且容易留下后遺癥,因此更重要的應該是完善消費增長環境,建立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 消費對GDP貢獻過低/ 會議指出,要瞄準群眾多樣化需求,改革創新,調動市場力量增加有效供給,促進消費擴大和升級,帶動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推動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增加收入,讓群眾“能”消費;健全社保體系,讓群眾“敢”消費;改善消費環境,讓群眾“愿”消費。這些成為國務院昨日會議強調的重點。 在上世紀90年代后期“短缺經濟”結束以后,消費需求逐步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中國政府從“十五”規劃開始強調擴大消費,十多年來幾乎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有擴大消費或擴大內需的內容。 但是從統計數據看,中國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反而持續下降:1978年為48.8%,2000年下降到47%,2010年再次快速下降到34%,2012年僅為29%。而2011年美國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達到70%,比中國高出一倍以上。 此次會議指出,將分批出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更多用于民生保障。 去年年底,國家信息中心發布2014年《經濟信息綠皮書》指出,我國消費增長緩慢,與收入體制現狀有較大關系。未來應下決心進一步深入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取得實質性進展,盡量減少企業部門和政府部門對居民部門的擠壓,同時,縮小社會各群體收入差距,擴大中等收入人群規模。 趙萍說,在消費人群中,只有中等收入群體既有消費能力、又有消費愿望,收入穩定同時消費又較為理性、可持續,是有效消費需求的“主力軍”。 在讓群眾“敢”消費方面,昨天國務院會議著重強調了提高醫療保險保障水平,全面推開大病保險,統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尼爾森公司此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醫療和退休后的預防性儲蓄是中國高儲蓄率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中國社會保險基金仍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 消費結構轉型挖潛/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閆敏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3年以來,我國擴大消費政策總基調不變,但扶持領域與支持方向上略有調整,更加注重短期刺激消費與長期培育新增長點相結合。 在趙萍看來,當前,我國擴大消費戰略的落實首要任務應該是完善頂層設計。“頂層設計必須堅持可持續消費的原則,應盡早探索可持續消費的政策體系,鼓勵適度消費、綠色消費、文明消費和健康消費,促進消費在長期持續平穩快速增長。” 她還提出,“發展潛力大”的新消費增長點是指那些具有潛在需求但仍有很大比例尚未轉化為現實購買力的消費領域。近兩年來,一系列中央層面文件密集出臺也蘊藏著國家扶持消費的主線脈絡,長期而可持續性的消費熱點領域被不斷置于臺面,包括促進信息消費、環保產業消費、養老服務消費以及體育消費等政策陸續出臺。 中國經濟正處于“三期疊加”的關鍵時點,興業證券宏觀分析師王涵指出,居民的消費性支出也可以為企業部門結構調整爭取時間,考慮到當前企業、政府部門偏高的杠桿率,中長期來看,中國的終端需求將更多地依賴于國內的需求。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介紹說,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48.5%,比資本形成總額增速的貢獻要高出7個百分點左右,整個經濟再平衡的態勢比較明顯,“我們正處在消費結構升級的關鍵階段,發展型享受型消費仍會給經濟提供增長的新動力。” 重點推進六領域 昨天的會議要求重點推進六大領域消費,首先是擴大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消費,提升寬帶速度,支持網購發展和農村電商配送。 有報告顯示,移動互聯網迅猛崛起,并發展成為繼傳統線下市場、互聯網電子商務市場之后的第三大新興市場,為現代實體產業孕育了廣闊的市場商機和行業利潤。截至目前,我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5000億元,預估到2020年,這一數據將達到6000億元。 另一大消費重點提振領域為綠色消費。國務院會議稱,促進綠色消費,推廣節能產品,對建設城市停車、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較多的給予獎勵。隨著一系列新能源汽車的利好政策出臺,業內普遍預計,新能源汽車年銷量有望超過5萬輛。 排第三的是傳統的房地產消費。為穩定住房消費,我國正在加強保障房建設,已放寬了提取公積金支付房租條件。 其他三個重點領域均在服務消費領域,分別為旅游休閑消費,教育文體消費和養老健康家政消費。趙萍說,長期以來,我國服務消費蘊藏的巨大潛力尚待挖掘,應出臺相應的產業政策,使居民服務消費潛力轉化為現實購買行為。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毛码 |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 亚洲亚洲电影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