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3-06-25 08:35:09
化工行業的景氣程度已經跌破去年低點,今年以來化工品的價格亦漲多跌少,而當前化工市場尚未出現觸底反彈的跡象。分析人士認為,化工行業產能過剩嚴重,需求低迷導致過剩進一步表現出來,通過市場低迷期的調整,一部分落后產能有望淘汰出局,而農藥、染料等少數供給端已經改善的行業今年以來則走勢向好。
整體表現低迷
生意社數據顯示,6月23日,化工行業指數為900點,低于去年7月份國際原油暴跌后出現的低點929點。截至6月12日,國內化工行業景氣度遠遠低于去年,在重點監測的109個化工代表性產品中,上漲品種僅19個,占監測品種的17.43%,上漲幅度最大的液氯、鹽酸,漲幅高達40%左右,但兩者均為氯堿行業的次要產品,行業影響力較小。
生意社分析師張明認為,化工市場運行阻力主要來自于供需矛盾,上半年市場需求呈現“過早啟動、后勁不足”的特點,春節期間中下游企業提早備貨,卻未能照常迎來春季行情 ,至6月份普遍陷入全產業鏈清淡的境地。另外,國際市場行情也極度低迷,無法提振國內市場,即便純堿、尿素等產品打破去年同期出口量記錄,這也是生產企業在大幅犧牲利潤的基礎上為減輕庫存壓力的無奈之舉。
以磷化工為例,6月4日,興發集團發布業績預告稱,2013年半年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0%-50%。自今年二季度以來,磷礦石市場發生較大變化,經初步測算目前磷礦石價格同比下降20%以上,而磷礦石開采成本上升以及磷礦石資源稅改革增加稅負,導致磷礦石營業利潤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此外,受今年干旱等天氣因素影響,公司自發電量同比下降30%左右,公司用電成本大幅上升,增加了生產成本。受磷肥市場行情持續低迷等因素影響,全資子公司宜都興發化工有限公司投產的磷銨項目出現虧損。
結構性亮點仍存
盡管化工行業整體表現低迷,何時反轉尚不明朗,但結構性的亮點仍然存在。農藥、染料等少數子行業的供給端已經出現改善,業績表現依然可以看好。
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農藥市場規模約為503億美元,其中化學農藥為440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3.4%和14.9%,預計在2017年規模將達685億美元,全球農藥行業有望在接下來的五年里以5.5%的復合年增長率持續良好發展。中國農藥行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制造成本低和由此帶來的產業轉移,環保要求趨嚴還有利于產能向優勢企業集中。
以草甘膦為例,江山股份今年一季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5229.86萬元,預計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的累計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實現較大幅度增長。201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08億元,同比增長15.6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32萬元,同比增長559.3%。
染料行業也受益于環保要求變嚴和產能的集中。數據顯示,分散染料產量有90%左右集中在浙江地區,浙江龍盛 、閏土股份 、杭州吉華的產能占行業總產能的74%;活性染料產能主要集中在湖北華麗、浙江龍盛、泰興錦云(傳化股份子公司)、閏土股份,占總產能的85%。近年來,染料行業毛利率一直穩定在12%-17%,表現出很強的抗周期性。
原文: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45,20130625300463413.html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