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專欄

          每經網首頁 > 專欄 > 正文

          蘇培科:利率市場化宜早不宜遲

          2011-03-11 02:49:30

          蘇培科

              自今年初央行行長周小川發表《關于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若干思考》之后,市場就沒有停止過對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路徑的猜測和討論。那么,利率市場化改革在中國條件成熟了嗎?商業銀行有沒有做好準備?放開存款利率的上限和貸款利率的下限會不會導致商業銀行走向窘境?利率市場化將會對轉型期的中國經濟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利率市場化已具備嘗試條件

              如果按照周小川行長的說法,利率市場化的主要條件是需要一個充分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商業銀行要敢于承擔風險定價的責任,對于風險溢價要作出獨立的判斷和定價,另外就是要解決過去推進銀行改革過程中的成本分攤問題。

              而在筆者看來,這些都不是阻礙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前提條件,對商業銀行股改的成本就別再斤斤計較了,畢竟以往中國的商業銀行在充當“二財政”的角色,政府注資買單不良貸款是必須的,況且其持有的股權已經出現了大幅溢價,千萬別讓這本算不清的“賬”成為阻礙利率市場化的絆腳石;而充分公平的市場環境是需要行政放手的,如果利率繼續不放開、不改革,繼續用存貸利差來圈養商業銀行,那么何來充分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商業銀行哪里肯主動地嘗試風險定價和業務創新?如果利率不市場化,那么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定價都是扭曲的,顯然利率市場化改革應該進一步推進。

              利率市場化在中國并不是剛剛才起步,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一直在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如果以1996年銀行拆借利率市場化為標志,中國為利率完全市場化做準備的時間已有15年了,現在徹底改革也不算倉促。到目前為止,國內的債券市場利率、同業拆借利率、貼現利率都已經基本實現了市場定價,外幣利率的市場化基本到位,貸款利率的浮動空間也已經足夠大,2004年10月就已經取消了貸款利率的上限,而下浮的幅度為基準利率的0.9倍,還沒有完全放開。與此同時,存款利率的下限也放開了,下不設底。目前利率市場化改革就僅需要放開存款的上限和貸款的下限,實際上這也是保護商業銀行維系存貸利差的最后一道防線。為了推動中國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革和創新,這一道防線必須要打開,否則商業銀行永遠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另外,利率市場化導致存貸利差縮小之后,肯定會對目前這種依靠存貸利差過活的商業銀行造成影響,但也不必過于擔心,因為目前國內的各大主要商業銀行都基本已經實現了上市融資,已經擺脫了早前盈利不善、壞賬過多的局面,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具備了嘗試的條件。

          “長貸短存”考驗流動性管理

              在目前貨幣政策回歸穩健、不對稱加息使得商業銀行的利差收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加超額存款準備金率超過20%,以及資本充足率和撥備率等監管指標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可支配的放貸杠桿已經越來越小,如果再不放開利率讓商業銀行自行定價,則整個銀行業將面臨利潤率下滑的風險,而且具有創新能力的好銀行也無法脫穎而出。只有當利率市場化后,存貸利差的減少將迫使商業銀行去主動業務創新,風險溢價的判斷和定價也將使得各家銀行經營的水平立刻分化,激烈的市場競爭肯定會讓中小銀行迎來一輪殘酷的洗牌,中小銀行會更加靈活,好銀行會越來越好,而依靠存貸利差圈養的銀行將逐漸喪失盈利能力。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也會給儲戶帶來風險判斷,如果追求高利息收益,選擇一些高息攬存但經營陷入困境的銀行,存款也面臨著風險,商業銀行和儲戶都不能再指望政府為其買單。顯然,存款保險制度的完善和對儲戶的風險教育迫在眉睫。

              在負利率的迫使下,目前商業銀行的存貸結構也正在發生著變化,那就是長期存款短期化、短期存款活期化。但是在固定資產投資驅動的中國經濟結構中,我們的貸款項目卻呈現出中長期化的趨勢,從而“長貸短存”正在考驗著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如果商業銀行再不進行業務創新和開拓新的盈利模式,則依靠存貸利差過日子的格局就難以為繼,這也要求商業銀行需要采取更加靈活的利率來平衡這種不對稱。

          應取消對存款準備金付息

              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大力發展新興戰略行業之際,如果不改變目前信貸資源配置的畸形格局,則中小企業和新興戰略行業企業很難配置到信貸資源。恰恰是那些傳統行業的大企業可以輕松獲得貸款,而且央企、國企等大企業貸款的成本遠低于中小企業,他們龐大的資產和穩定的還款保障,使得各大銀行拿著“總行優質客戶”的牌子追著這些企業放貸,而且貸款利率還較基準下浮5%~10%。

              在貸款利率下限管制的情況下,大銀行依靠財政性存款和國有大企業存款就可以獲取穩定的息差收入,小銀行給這些大企業再高的利息也很難吸引到存款。一旦完全利率市場化之后,放開了存款上限和解除了貸款下限,這些大企業就會與存款銀行展開討價還價,存款的時候要求利率高點,貸款的時候要求利率低點,從而大幅縮小大銀行的息差收入。如果談判或者博弈不成功,則會給中小銀行留下介入的機會。當信用等級高的大企業和信用等級低的小企業,通過利率差使兩邊風險對等后,銀行也就愿意主動給中小企業貸款,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局面也將會得以改善,信貸資源分配也將會更加科學,經濟結構轉型和新興戰略行業的發展,也將會得到更多信貸資金的支持。

              在整個市場激烈的博弈下,真正市場化的基準利率也就會順其自然地誕生。但是,目前我國存款準備金付息制度嚴重扭曲了市場利率,導致即使放開存款上限和貸款下限,利率市場化改革也是不徹底的,因為銀行的每一筆借貸資金的利息中都貼現著存款準備金的利息。當務之急,應該盡快取消對存款準備金付息,減少財政供養商業銀行的局面。與此同時,也應該降低或者取消小額活期存款利率,降低中短期存款利率,以彌補商業銀行因被取消存款準備金利息之后的收益空間。降低短期存款利率其實也便于商業銀行管理流動性和便于應對“長貸短存”的局面,還可以縮小熱錢套利的空間,短期存款利率的減少很有可能會將流入的熱錢變成冷錢。

              當然,任何改革和創新都是雙刃劍,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一些新的挑戰和問題也不容忽視。比如,央行放開利率管制之后,貨幣政策中的利率調控工具將會削弱,宏觀調控固有的邏輯得改變;利率市場化也將考驗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會給廣大儲戶的存款帶來風險,也迫使股市對銀行股重新估值。(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香蕉亚洲视频在线 | 亚洲最新a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五月综合 | 香蕉尹人综合精品 | 亚洲不卡一区综合视频 |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动漫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