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玉芝:從美國醫改立法反思中國醫改
2010-03-23 03:48:15
銀玉芝
美國當地時間21日晚,美國國會眾議院以220票對212票通過參議院醫改法案。美國是少數至今未提供全民醫療保險的發達國家,本次醫改法案通過將涵蓋95%美國公民。醫改法案估計將在未來10年讓美國增加9400億美元開支。
這一結果并不意外,因為美國民主黨在眾議院中占有多數席位。事實上去年12月24日,美國參議院以60票贊成、39票反對的優勢,通過了醫改法案,就基本確保了醫改法案最終能被通過。當然,參議院版本的醫改法案在眾議院通過后,先交由奧巴馬簽字,并將“預算協調”法案送到參議院投票,才能最終生效。而依照“預算協調”規則,參議院只需簡單多數、即51票就能使法案通過,所以通過基本沒有問題了。
不能忘記的是,100年來,醫改多次成為美國總統大選的核心議題之一,但直至2008年,全美3億人口中依舊有4630萬人沒有醫保,包括920萬非美國公民。另外,還有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醫保不足”。美國實行全民醫保的過程為何如此漫長而艱辛?其實,美國的立法動議普遍都是這樣。具體到醫改法案,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唯一沒有全民醫保的國家,但美國醫保體系開支高、效率低的問題卻沒有解決。
歷任美國總統并非不想解決這一問題,但美國的建國先賢們,為了制衡各方利益,在程序和制度安排上,不容易出現單一利益集團,利用自身優勢通過一些不利于公共利益的法案。相反,類似醫改這種牽扯太多利益群體的全民性立法,因為復雜的立法程序,也增加了立法成本降低了立法效率,要想通過也非常不容易。
事實上,美國的立法動議,一般都是在兩院同時被提出。兩院專門的委員會都要進行密集的商議,如果他們覺得議題足夠重要,委員會將舉行聽證會,以了解并考慮正反兩方的意見。之后才進行立法投票,并且有權審議投票的委員會一般都有多個,比如此次醫改法案就涉及5個委員會。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審議階段沒有通過,立法也就停止了。所幸的是,美國醫改法案在5個委員會都獲得了通過。但是各個委員會之間的分歧很大,要想把5個方案合并成一體,并被兩院接受,其難度可想而知。
不僅如此,參眾兩院的醫改法案之間也有不同。此前,參議院版本比眾議院的更穩健,妥協性更強,也就容易獲得各方的支持。但是眾議院背后的利益群體,也有其自己的利益訴求。眾議院版本需要更多的財政投入,必然要增稅,特別是向富人增稅;而參議院更多照顧中產階級的利益,對大規模增稅和稅種的考慮也和眾議院不同。所幸的是,參眾兩院最終實現了互相妥協。
比較而言,中國醫改方案決策過程由發改委、衛生部等部委以及少數智庫完成,決策過程相對封閉。雖然也向社會征求了意見,但是,我們看到的是,最終方案公布后,各部委的協調依舊困難,原則性的政策往往不具備操作性,特別是地方探索配套措施更是異常艱難。
當然,我國與美國有財稅體制不同等區別,但必須正視的是,美國的醫改最終形成的是兩院都批準了的法案,而中國醫改方案不過是一個文件而已。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制定過程上,更重要的區別在于執行力和資金配套上的迥然不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