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25 23:16:15
幾天前,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財政部經濟建設司發布“國際化消費環境建設試點城市評選結果公示”,全國有15個城市入選公示名單,入圍者除了5個正在建設中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外,還有南京、杭州、廈門、青島、武漢、長沙、深圳、成都、昆明、西安等10座城市。此次試點以省份為單位申報,各省份推薦一座城市,且計劃單列市單獨申報。縱觀后10座城市,消費十強省份中僅安徽、河南“顆粒未收”,而山東、福建則是有青島、廈門兩座計劃單列市入圍。
每經記者|楊棄非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_700794352_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又有新進展。
幾天前,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財政部經濟建設司發布“國際化消費環境建設試點城市評選結果公示”,全國有15個城市入選公示名單,入圍者除了5個正在建設中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外,還有南京、杭州、廈門、青島、武漢、長沙、深圳、成都、昆明、西安等10座城市。
根據此前相關文件,試點城市意在“培育建設國際化消費環境,強化‘購在中國’品牌打造,進一步豐富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等,也因此,不少人將后10座城市視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后備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試點以省份為單位申報,各省份推薦一座城市,且計劃單列市單獨申報。縱觀后10座城市,消費十強省份中僅安徽、河南“顆粒未收”,而山東、福建則是有青島、廈門兩座計劃單列市入圍。
國際化消費環境試點選擇標準包括“消費帶動作用強、發展潛力大、境外旅客較多”,試點獲批也將影響城市消費進一步增長。“掛零”省份緣何錯失?對比試點要求,其代表消費大市又應如何提升?
自2021年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五市獲批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工作以來,坊間關于誰是下一批的猜測就不絕于耳。
事實上,此次試點城市中,大部分都曾直接提出推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不少城市甚至出臺具體實施方案。
原因不難理解。此前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陸銘曾分析指出,不應僅從消費的角度解讀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要認識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設有助于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滿足國內外消費需求,提升本地服務消費的質量和多樣性進而吸引國內外人才,并輻射帶動城市群的發展。
除開獲批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工作的5座城市之外,此次10個試點為何能夠獲批?一種較為普遍的觀點是,它們既有一定共性,又各具消費特色。
此次試點支持方向,包括豐富高品質消費供給、優化涉外支付服務和提升國際化服務水平三個方面,“國際化”無疑是一大關鍵詞。而伴隨今年入境游不斷深入,多個試點城市在國際消費環境建設上也表現出引領性。
一個例子是,今年以來,我國離境退稅政策不斷優化升級,8月離境退稅商店數量突破1萬家,同期,深圳離境退稅商店已突破1500家,成都則超過500家、其中超150家為“即買即退”商店,兩座城市甚至超過江蘇等省份全省數量。
而從整體消費熱度來看,根據Visa調研數據,今年上半年境外游客來華Visa卡總交易量top10城市中,深圳、成都、杭州僅次于上海、北京、廣州三市,廈門、南京兩市也入圍其中;而從增速上看,成都更以超90%居于全國第一。

圖片來源:資料圖
如果說便利性是吸引國際消費的基礎,那么獨特性就是國際游客“用腳投票”的助推力。對照各個城市此前發布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相關實施方案,不少城市也擁有“獨一份”的促消費秘籍。
比如,昆明特別提及“打造南亞東南亞消費窗口”。與之相匹配的是,昆明憑借云南省在境外營銷、文旅產品供給、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的精準發力,以及東盟旅游團入境免簽政策的推動,上半年接待外國游客人次同比增長超過90%。
再比如,武漢依托大江大河特色,打造兩江四岸等濱水文旅展示區;西安則是推進“三城四都”建設,其中包括突出西安千年歷史積淀、建設歷史文化之都……這些發力方向,無不彰顯出城市現有旅游消費資源優勢。
從十座城市分布來看,除了昆明和西安兩市之外,絕大多數均出自消費前十省份。同樣令人關注的是,在此輪發展機遇下,誰“缺席”了?
如果以今年前三季度數據來看,河南和安徽兩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位于全國第六和第九位,但兩省無一城市入圍試點。其中,鄭州和合肥此前均提出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也是兩省最有潛力入圍試點的城市。

河南可謂今年的消費“黑馬”,不僅數據上在前三季度領跑經濟大省,更因泡泡瑪特、胖東來和蜜雪冰城的先后“出圈”而有了“現象級IP”加持。其中,泡泡瑪特、蜜雪冰城均與鄭州密切相關,也讓鄭州消費品牌收獲新一波流量關注。
就在今年3月,鄭州市委書記安偉會見鄭州老牌商場、丹尼斯集團董事長王尚卿,再次談及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議題。當地媒體當時指出,鄭州正處于“沖關”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節點。
不過,與不少消費大市相比,鄭州短板也十分明顯。中共河南省委黨校經濟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林永然曾撰文指出,鄭州消費能級相對較低、缺乏輻射性強的地標消費場景、國際消費龍頭企業和市場主體較少。特別是在多個領域,國際化程度明顯較低。
往小了說,以餐飲行業為例,盡管鄭州餐飲類消費品豐富度有較大提高,但國際化水平明顯不足,且同質化現象較為普遍;
往大了說,鄭州城市國際知名度相對較低,具有較高國際影響力的各類商業品牌和活動較少,且鄭州城市經濟的國際化水平相對較低,國際商務往來密度不高,急需引進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全球行業領先企業、國際創新型企業等。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260081
再來看合肥,隨著城市產業創新轉型進入新階段,消費更成為急需補足的短板。
今年7月,安徽省委在全省季度工作會議上,提出7個方面的47個“創新之問”,“擴大內需”正是一個重要方面。有業內人士分析,城市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吸引年輕人,除了人才吸引能力、創新氛圍在內的未來發展潛力之外,有沒有以消費場所、社交場所、夜間活動為代表的城市活力同樣是青年人更加關注的方向。
眼下,合肥正以新興產業向全球攬才,更要通過完善消費供給來留人。今年,有關合肥缺乏百億體量的商業綜合體、國際知名商業企業不足的討論先后出現。外界看來,合肥要讓更多消費留在合肥,更要讓商業環境與城市定位相契合。
“缺席”試點的可能還不止于這兩座城市。
上述10座試點城市中,包括深圳、青島和廈門三座計劃單列市。若將其排除在外,且不計此前已獲批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廣州,廣東、山東和福建三省此輪均無城市入圍,背后則是兩組城市關于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爭奪。
早在2023年,山東印發《擴大內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就曾提及,將“支持濟南、青島對標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北方消費中心和重要國際消費目的地”。推動兩市消費協同發展的用意不言自明,但與青島相比,濟南明顯“矮了一頭”。
從數據上看,今年前三季度,青島社消零達4990.6億元,居于“北方消費第二城”;而濟南則為4009億元,二者差距明顯。而具體到商業表現上,根據仲量聯行發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國零售地產與消費市場研究報告》,青島人均優質零售地產面積同樣明顯高于濟南。

但濟南也不斷加碼消費。突出體現在首店數量上,數據顯示,去年,青島80余家首店落戶,不及濟南的110家;更受外界關注的是,在長達數年的推進中,明年山姆山東首店究竟“花落誰家”。
濟南此次未能進入名單,為兩地消費競合又添下一筆,而“國際化”或許是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8月,濟南政協官網發布民革濟南市委會《關于擴大要素供給、進一步拉動內需的建議》。除高端消費、體驗式消費存在差距,文旅體融合、養老服務、數字服務創新仍有提升空間外,濟南對外開放度和外國人消費水平存在明顯不足,截至去年10月,濟南遙墻機場入境外國人超過4.92萬人次,與之相比,作為過境免簽政策試點城市杭州的34.8萬人次。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572954
與之類似的是,在福建,廈門、福州、泉州亦共同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創建,且早早出臺相關實施方案。
廈門在消費總量上并不占優。今年前三季度數據顯示,廈門社消零為2556.84億元,遠低于福州、泉州的4448.6億元、4626.15億元。但從人均消費支出來看,參照去年數據,廈門則以4.9萬元遠高于福州、泉州的3.63萬元、3.37萬元。
更重要的是,“國際化”同樣是廈門的優勢項。今年1-9月,廈門接待入境過夜游客數量達到154.62萬人次,同比增長67.55%,其中外國人共計72.22萬人次,占比達46.71%。而根據上述Visa調研數據,廈門居于上半年境外游客來華Visa卡總交易量第九位。
對于廣東、山東和福建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這些“國際范”的消費城市引領下,帶動省內更多城市“躍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