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南充:三千年絲脈 一座城的織夢之路

          南充市融媒體中心 2025-11-20 20:39:51

          2025年初冬,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嘉陵江畔的“中國綢都”。11月20日至23日,由四川省商務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指導,南充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絲綢協會、四川省絲綢協會承辦的2025四川絲綢博覽會,將在南充隆重舉行。這不僅是行業的盛事,更是南充這座擁有三千年絲綢文明的古城,向世界展示其產業底蘊、創新活力與未來雄心的絕佳舞臺。

          從周代貢品到巴拿馬金獎,從“絲綢源點”到“中國綢都”,南充的絲綢血脈從未斷絕。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南充正以絲為媒,以產為基,以文為魂,編織著一幅傳統與現代交融、柔美與力量并蓄的嶄新畫卷。

          根脈·三千年絲綢源點鑄魂

          南充與絲綢的緣分已延續3000余年:早在公元前1000余年,南充蠶絲織物已成為周代朝廷貢品,到唐代詩人賈島寫下“蠶月繅絲路,農時碌碡村”的詩句,生動描繪南充桑蠶興旺的盛景;從1912年民主革命家張瀾創辦六合絲廠,到1915年六合絲綢斬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正是南充以絲綢踐行“實業報國”理念的生動注腳。

          這段輝煌的歷史,在南充留下了厚重的“工業活化石”。坐落于高坪區都京街道的六合絲廠,創立于1912年,不僅是“中國絲綢工業活化石”,更憑借無可替代的歷史文化價值,先后榮獲“國家工業遺產”“中華老字號”稱號。廠區內,青磚灰瓦的民國風格建筑群、古老的木質繅絲機群以及張瀾先生手植的百年桑樹,共同構筑了立體、鮮活的中國絲綢工業記憶體系,奠定了南充作為“絲綢源點”的堅實歷史根基。

          “絲綢基因早已融入南充的血脈。從手搖繅車到智能化生產線,改變的是生產方式,不變的是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全國繭絲綢行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李偉說的這句話,道出了南充絲綢業的精神內核。

          這份傳承,至今仍在嘉陵江兩岸生生不息。目前,南充全市仍有4萬余農戶從事蠶桑產業,優質桑園面積穩定在30萬畝。在儀隴縣銅鼓鄉蠶桑現代農業產業園內,連片的“川桑825”“農桑”等良種桑樹綠意盎然。為破解傳統蠶桑“產量低、品質不穩”難題,儀隴縣聯合西南大學、四川省農科院組建專家團隊,篩選出適配當地丘陵氣候的桑樹品種,配合首創的特定種植規格,使桑葉產量與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我們一手接3000年蠶桑文明‘文脈’,‘無地不見桑、無戶不事蠶’的傳統從周代延續至今;一手接現代絲綢產業‘主脈’,3家省級蠶種場、73家規上絲紡服裝企業構建起了從養蠶到成衣的完整產業鏈。”南充市商務局副局長吳瀚用“兩條脈絡”精辟概括了南充繭絲綢的特色優勢。

          這張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底牌,是南充區別于其他產區的顯著優勢,也是其舉辦絲博會、對話世界的最大底氣。

          新機·科技賦能綢都破繭

          歷史是根基,創新是血脈。步入新時代,南充絲綢產業并未沉溺于往昔榮光,而是通過科技賦能、模式創新與鏈條延伸,在守正創新中煥發出蓬勃的生機。

          ——科技賦能,鍛造產業硬核競爭力。

          在四川布碧絲有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繅絲廠內,6組自動化繅絲機持續運轉,蠶繭經80℃熱水煮煉后,48根生絲通過電子清糙機并絲成錠。依托自動旋轉上蔟、精細化分級等工藝,其生絲清潔度與潔凈度均達到國際最高6A標準,成功通過歐盟有機認證。

          四川布碧絲有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繅絲廠。馬永紅攝

          “我們生產的絲綢品質起步就是5A,其中80%以上達到6A以上標準。”公司總經理許少琳介紹,“現在我們的真絲產品,直接供應給歐美多個國家,與數十個知名品牌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在儀隴縣,四川布碧絲構建了從“栽桑養蠶”到“絲紡加工”再到“服裝出口”的全產業鏈,成為四川唯一覆蓋一二三產的絲紡企業,產品穩定銷往歐美市場。

          ——數字轉型,開拓內外銷新航道。

          在位于嘉陵區絲紡服裝產業園的四川順成紡織品有限公司紡織車間,一臺臺紡織機器飛速運轉,發出有節奏的轟鳴聲。“我們的真絲綢緞在國際市場很受歡迎。特別是部分紗類、紡類產品,與南亞、中東等地區的客商已穩定合作20余年。”公司總經理王尚雪介紹,目前產品已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5年開年至今,出口訂單同比增長10%。

          外貿筑基,內銷拓路。一場深刻的渠道變革正在“千年綢都”悄然推進。

          游客參觀世界絲綢源點博物館。南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梁洪源攝

          11月10日上午,四川依格爾紡織品有限公司絲綢博物館內,雙直播間同步開播。一名主播手持蜀錦面料,通過鏡頭向網友展示其紋理與工藝;另一個直播間內,主播正圍繞絲綢四件套的材質、紋樣設計展開講解。

          “此前我們主要采用B2B模式,以外貿訂單和線下經銷商為主,2024年底嘗試直播帶貨后,發現C端市場潛力巨大。”四川依格爾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杜璋介紹,采用“工廠直發”模式,省去中間環節,讓消費者以更實惠的價格買到產品。2024年底至今,公司線上銷售額已累計約500萬元,復購客戶占比高達70%。

          ——政策引領,構筑產業發展新高地。

          南充市委七屆十二次全會明確提出“做實‘中國綢都·絲綢源點’品牌”,將其納入巴蜀特色文化旅游發展示范區建設總體布局。這一戰略決策,為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政策驅動力。

          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全市建成省星級蠶桑園區3個(數量居全省第一)、絲紡服裝、桑產業等加工園區4個。嘉陵區蠶桑現代農業園區入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四川省川中北蠶桑產業集群成功申報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更令人振奮的是,2025年,全國首個“紡織產品數字護照”試點落地南充。“數字護照以二維碼為載體,掃描后除了可以看到一些基礎信息,還能看到生產銷售數據、售后回收數據、生態環保數據等。”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副所長劉陽解釋道。這相當于為“四川造”紡織產品出海提供了獨一無二的“身份證明”,將極大提升南充絲綢在國際市場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藍圖·經緯交織絲啟新程

          2025四川絲綢博覽會,是南充絲綢產業過去與現在的集中展示,更是通向未來的窗口。南充正以此次絲博會為契機,擘畫一幅更為宏偉的發展藍圖。

          ——平臺筑基,打造開放合作新樞紐。

          “2025四川絲綢博覽會作為南充彰顯‘中國綢都’魅力、深化產業協同的核心平臺,自籌備以來備受行業矚目。”中國絲綢協會副會長、四川省絲綢協會會長吳金良介紹,目前招商招展捷報頻傳,已確認250余家蠶桑繭絲綢企業、地方特色產品企業參展,另有240余名采購商、供應商等確認參會。

          本次博覽會將啟用南充國際會展中心A、B、C三大展館,總面積達13600平方米。組委會特別在C館增設南充9個縣(市、區)專館,集中展示各地非遺產品、老字號好物及特色風物,讓地方文化與絲綢產業深度交融。這場盛會必將成為促進國際國內產業雙循環的重要平臺。

          ——文旅融合,培育經濟增長新極點。

          工業遺產的活化利用,已成為南充文旅融合的典范。六合絲廠探索的“工業遺產+文化傳承+旅游體驗”模式,使其從塵封的生產場所,轉型為富有魅力的文化體驗空間。

          “我們通過全域開放、活動聯動,日均接待游客量穩定在2000人次以上。”六合絲綢博覽園現場負責人青曉宇介紹。在這里,游客既能在百年老廠房里感受歷史滄桑,也能在文創展銷區選購心儀的絲綢產品,甚至體驗非遺扎染技藝。

          川北醫學院留學生體驗扎染(資料圖)。南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梁洪源攝

          這種融合模式正被快速復制。嘉陵區依托依格爾絲綢博物館、銀海絲綢的“中國蠶絲被之鄉文化館”等,推出“絲綢文化+絲綢工業”精品旅游線路,每年僅通過旅游參觀帶動的蠶絲制品銷售就已突破一億元。文旅產業,正成為絲綢經濟新的增長極。

          ——前瞻布局,開啟高質量發展新程。

          面向“十五五”,南充已明確路徑。南充市商務局副局長吳瀚表示,將深入實施“四大行動”:

          一是實施“全鏈提質擴容”行動。聚焦“前端強原料、中端補短板、后端提價值”,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化、規模化延伸。將新建一批標準化蠶桑園區,引進一批行業頭部智能印染企業。

          二是實施“品牌拓市增效”行動。圍繞“讓‘南充絲綢’賣得好、叫得響”,在一線城市新增品牌展銷店,在“一帶一路”沿線布局海外倉,組織企業抱團參加米蘭時裝周、廣交會等國際展會。

          三是實施“文化鑄魂增值”行動。推動絲綢文化從“保護”向“活化”轉變,依托六合絲廠打造“絲綢源點”5A級景區核心區,聯動閬中古城、朱德故里打造“絲綢+”精品線路。

          四是實施“平臺筑基賦能”行動。積極建設共享式污水處理中心和智能倉儲物流區,依托保稅物流中心(B型)構建直達物流通道,幫助企業降低物流成本。

          千年嘉陵江,奔流不息;千年絲綢夢,歷久彌新。

          當古老的機杼聲與現代化的智能織機共鳴,當飄逸的絲綢與數字化的“產品護照”結合,當百年的工業遺產與時尚的文旅體驗融合,南充這座“絲綢源點”城市,正以其獨特的韌性與柔美,編織著一條通向世界的嶄新絲綢之路。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综合婷婷网 | 亚洲天堂2021AV在线 | 亚洲欧美国产动漫综合 | 午夜精品在线观看 | 日本欧美大码aⅴ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