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2 21:16:18
2025 年第42周,深圳、重慶等地二手房成交創新高,深圳周錄得量環比增長39.1%,重慶環比上漲294%。9月重點14城二手住宅成交同比上漲13.12%,但高掛牌量使價格下行。前9月,30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同比增9%,低總價剛需成交占比增。9月百城二手住宅均價同比跌7.38%,不過成都等部分城市成交價回穩,市場呈現分化。
每經記者|陳利 每經編輯|陳夢妤
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紀錄又創新高了。
2025年第42周(10月13日—19日),深圳二手房周錄得量1696套,環比增長39.1%,創近半年來單周新高;同一時段,重慶中心城區二手房住宅共成交2511套,環比上漲294%,合計約25.21萬平方米。
10月12日,上海二手房單日網簽量達到1266套,創下近五個月來的單日成交新高;9月,成都二手房市場活躍度回升,二手住宅成交19399套,環比增長10.9%,同比增長27.6%。
麟評居住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9月重點14城二手住宅成交108617套,環比上漲5%,同比上漲13.12%,單月成交量創2022年以來同期新高。但在連續4個月上升的高掛牌量背景下,價格持續面臨一定下行壓力。
核心城市二手房市場復蘇勢頭強勁。
根據麟評居住大數據研究院監測,2025年第42周,重點11城二手房成交量環比上升68.1%。
以深圳為例,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數據顯示,深圳二手房周錄得量1696套,環比增長39.1%,創近半年來單周新高。從區域看,龍崗區域二手房錄得量激增,為502套,領先其他區域。
圖片來源: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
深圳樂有家研究中心數據顯示,10月19日,樂有家二手住宅門店簽約量創下今年4月21日以來的單日高點,對比前一周日(10月12日)上漲28%,更遠超國慶假期的單日簽約量;帶看方面,10月19日二手看房量同樣處于近期高點,遠超國慶假期看房熱度。
樂有家研究中心分析,目前深圳樓市整體交易活躍度處于下半年高位,由于今年國慶假期,出游人數顯著增多,因此部分置業需求延后釋放。
不只是深圳。
據上海網上房地產,10月12日,上海二手房單日網簽量達到1266套,不僅顯著高于日常水平,也創下近五個月來的單日成交新高。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9月,上海政策效果有所顯現,二手房成交進一步回暖,全月二手住宅成交17723套,環比增長2.7%,同比增長27%。
麟評居住大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前9月,二手房市場恢復情況明顯好于新房,成交總體規模可觀、增長平穩,重點14城二手房累計成交量為1023207套,較去年同期上升9.4%,創2020年以來的新高,“主要得益于3、4月份成交量的高位運行”。
此外,據克而瑞監測,2025年前9月,30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累計同比增9%,與新房成交環比轉降形成鮮明對比。
“從成交結構來看,低總價極致剛需成交占比持增;高端豪宅成交趨穩。”克而瑞分析指出,相較而言,剛改中改需求“塌陷”,成交區域呈現出顯著分化行情,上海向城市近遠郊、京杭向城市核心區不斷聚焦。
但二手房掛牌量也在持續上漲。
麟評居住大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9月14個重點城市二手住宅掛牌量約202萬套,環比上升1.1%,在售掛牌量自5月以來連續4個月上升,近兩月漲勢相對溫和;去化周期方面,9月重點城市的二手房去化周期為17.7個月,環比上升6.4%。
需要注意的是,9月14個重點城市在售二手房掛牌量同比下降約13%,去化周期同比下降14.1%。
但在二手房掛牌量持續高位影響下,市場去化持續承壓,導致短期價格持續處于下行態勢。
根據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9月百城二手住宅均價環比下跌0.74%,同比下跌7.38%;截至9月,百城二手房價格已連續41個月環比下跌。
圖片來源:中指研究院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表示,結合安居客平臺數據來看,9月全國二手房線上找房人數占比達64.1%,環比升1.6個百分點,找房人數相對增多。
但線上百城二手房掛牌時長升至95天,其中三四線99天,顯示出中小城市二手房去化難度更大。二手房成交占比提升結合掛牌時長上升,可以看出二手房成交量提升是“以價換量”結果,大量掛牌價格未調整的二手房拉長了整體去化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城市二手房成交價出現了明顯回穩信號。
典型如成都,克而瑞四川監測顯示,9月成都中心城區二手住宅成交均價為15218元/平方米,環比上漲1.6%,同比上漲3.5%,均價達年內高位。
“今年以來價格雖有小幅波動,但同環比數據已多月站穩0位線以上,止跌回穩的大趨勢愈發清晰。”克而瑞四川分析指出。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涵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