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30 11:34:24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趙云
知名私募大V虧到凈值只剩下0.095?近期,該消息在私募圈瘋傳。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該大V的公眾號為“大佳的投資筆記”,在雪球等平臺名氣較大,且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網傳一位粉絲兼產品投資人曬出的聊天記錄顯示,大佳的基金凈值已經接近虧完。
中基協數據顯示,堅石資產規模在5億元以下,該私募曾在2024年6月28日被深圳證監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原因是在投資管理過程中未獨立開展投資決策。對此,記者以投資者名義電話采訪了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對方表示,確實出現了產品凈值只剩1毛錢不到的情況。
據了解,“大佳的投資筆記”因2022年取得了不錯的收益,在雪球等平臺圈粉無數,也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堅石資產。
中基協數據顯示,深圳市前海堅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12日,公司管理規模在5億元以下。而此次巨虧的產品堅石大佳傳奇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根據管理人2025年第2季度最新報送信息,該基金存續規模低于1000萬人民幣。堅石大佳傳奇1號成立于2023年3月2日,目前是“正在運作”狀態。
該投資者在雪球平臺透露,其是從粉絲轉為投資者的。2022年,公眾號“大佳的投資筆記”公布了59.32%的年度收益,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算是相當好了。基于關注了2年多的“信任”,該投資者聯系上了他們的助理,跟投了一筆。
2023年3月,在助理的發測評答案的幫助下,該投資者完成了“合格投資者”認證,申購了他們的私募產品——“堅石大佳傳奇一號”,總計投入了100萬元。
2023年8月,投資者收到了來自助理的一則重要通知,由于市場下跌,產品凈值已跌破0.7的預警線。助理提到了“雪球合約”和“券商下調估值”,并強調這“并非實虧”“只虧了150萬”。
該投資者“以為還真沒虧多少”,就簽了。后來,其發現不對勁,第一時間在開放日選擇了贖回。
到了2025年8月,其他投資者收到了基金已虧損殆盡、準備清盤的消息。
據投資者透露的內容來看,對于產品凈值大幅下滑,公司還和投資者協商,取消預警止損線。公司表示:“基金產品凈值跌破0.7的預警線,為防止再度下跌導致基金產品被動減倉,將會損失很多頭寸。現在和你協商取消預警止損線,以保證基金的正常運作。”對于凈值快速下跌的原因,公司表示,公司持有的雪球合約,在極端行情下,券商會快速下調估值,而并非實虧。
對于上述一系列問題,記者以投資者名義電話采訪深圳市前海堅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公司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是有一個產品,目前凈值只剩一毛錢不到”。
記者詢問:“公司目前的策略是否是復制策略,是否會影響到其它產品?”工作人員回避了此問題。
記者問及公司產品是否有風控措施時,對方表示:“目前堅石中根CTA二號只有一個客戶,這個需要問孫總。”
值得注意的是,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公布的情況,深圳市前海堅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有多只私募產品,管理規模低于1000萬元。
其中包括堅石匯金一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堅石宏源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堅石資產莫言量化網格CTA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堅石A1號私募基金、堅石鳳凰涅槃二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等產品。
此外還有14只產品已經清算,包括堅石近賢CTA一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堅石A11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堅石明智量化一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堅石匯金二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等。
私募排排網信息顯示,深圳市前海堅石資產深耕國內股票及期貨市場,擅長網格策略及多策略組合。從個股精選到策略擇時,從倉位管理到風險控制,無不體現著深入骨髓的“長期主義”理念。市場的底層邏輯并非基本面信息和k線數據本身,而是資金供求和心理。
但是從其產品的業績表現來看,并非如此。上述投資者的留言認為,其虧損原因是“帶杠桿做空科創板兩個多月”。
公司實際控制人孫良履歷顯示,其1988年9月至1999年5月期間在黑龍江省鐵力市商業飲食服務有限公司市場部擔任市場推廣專員。1999年8月至2004年10月在深圳市深圳華汽車出租管理部擔任大隊長。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間在深圳市利康藥業有限公司銷售部門擔任銷售經理。2011年9月至2016年3月在深圳市鼎盛聚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部擔任投資經理。2016年4月至今在深圳市前海堅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擔任法定代表人、總經理。
從公司股權結構來看,孫良股權占比51%,孫明麒股權占比49%。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6月28日,深圳證監局發布了關于對深圳市前海堅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孫良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經查,深圳市前海堅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堅石宏達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投資管理過程中,未獨立開展投資決策,未履行謹慎勤勉義務。孫良負責上述私募基金的投資決策。相關行為違反了相關規定,決定對堅石資產、孫良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