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打破藩籬、重塑地理、試驗創新——川渝高竹新區成長記

          魅力廣安 2025-08-26 20:56:39

          俯瞰川渝大地,廣安向南80余公里。

          四川廣安高灘與重慶渝北茨竹之間,曾橫亙一道無形的界線。

          在地圖上,它僅是一道細線;現實中,卻一度成為阻礙兩地資源互通、經濟融合的隱形壁壘。

          轉變始于2020年12月29日。這一天,四川重慶兩省市政府正式批復同意設立“川渝高竹新區”,范圍涵蓋廣安市鄰水縣高灘鎮、壇同鎮,及重慶市渝北區茨竹鎮、大灣鎮的部分區域。作為全國首個跨省域共建新區,其自誕生起就承擔起一項重大使命: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

          如今,界碑不再是分隔的象征,已成為融合的起點。

          它見證四川駿誼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零部件跨越省界,直供重慶車間;它注視川渝車輛往來不息,嶄新的住房、商場和酒店不斷涌現;它在稅費服務中心聆聽川渝鄉音在同一窗口交匯,“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的創新機制,正切實為企業減負松綁。

          這片262平方公里的土地,曾是省際邊緣地帶,如今已成為改革試驗的沃土。它印證了一種可能:打破藩籬、重塑地理與制度版圖,正在釋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

          近5年來,從籌備到設立、從藍圖到實景,這座“未來新城”正在破土、發芽、茁壯成長。

          跨“界”試驗

          形成100余項改革成果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廣安,因鄧小平故里而聞名,也是一座富有改革基因的城市。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以“同城融圈”為抓手,書寫了跨省域深度融合的“川渝樣本”。

          在川渝高竹新區這片改革“試驗田”里,廣安與重慶已不僅是地理上的“近鄰”、戰略中的“伙伴”,更是深度融合的“圈內人”。

          自古川渝一家親,廣渝更是親上親。兩地山水相連、人文相通,“趕場走親戚,抬腳過省界”是常態,合作基礎深厚。

          2013年6月,鄰水縣高灘鎮依托毗鄰重慶渝北區的區位優勢,搶抓“川渝合作示范區”建設機遇,啟動高灘園區建設,主動承接重慶產業轉移。

          清晰的定位吸引了眾多重慶企業“搶灘”。至2017年,高灘園區90%的企業來自重慶,實現工業產值超20億元。

          初嘗協作甜頭,廣安決心擴大合作。

          2019年,高灘園區升級為高灘新區。隨后,廣安出臺全面對接重慶、建設川渝合作示范區的5年行動方案,推出32條務實舉措,明確規劃、交通、產業等發展路徑。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者!

          2020年1月,已集聚40余家企業、初步形成汽車配套產業的高灘新區迎來升格——經四川省政府批復,設立四川廣安川渝合作高灘園區,正式成為省級開發區。

          同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面啟動。川渝兩省市以宏闊視野與空前合力共推毗鄰地區協同發展;廣安市與渝北區攜手依托高灘園區,共同謀劃川渝高竹新區。

          2020年12月,承載著國家使命與區域夢想的川渝高竹新區規劃獲兩省市政府聯合批復,全國首個跨省域共建新區正式誕生。

          然而,“一區跨兩省、兩省建一區”沒有先例可循:如何統一管理?怎樣科學布局?前期投入與后期收益如何分配?這些都是必須破解的難題。

          堅持問題導向,敢于先行先試。

          政策差異大?新區確立“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原則,推動川渝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實現“進一扇門、辦兩省事”。

          稅費不統一?新區率先統一79項稅費政策及53項執法標準。以城市維護建設稅為例,按照鄰水縣5%的稅率標準,將新區內原適用重慶7%稅率的區域同步降低至5%征收。

          改革與創新,在多領域深入推進:

          ——運行管理“同城共管”。兩地共同出地、出資、出人,組建黨工委、管委會和開發建設公司,探索“小管委會+大公司”市場化運營模式。

          ——規劃開發“同城共融”。兩省市聯合審批新區規劃,實現規劃同步、發展同頻。

          ——基礎設施“同城共建”。開通跨省客運、城際公交,全面融入重慶“半小時通勤圈”;加快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配套。

          ——產業融合“同城共育”。建立統一招商體系,全面推行“川渝通辦”“一站通辦、一網通辦”,聯合組建服務機構,增強市場主體活力。

          ——要素保障“同城共享”。聯合出臺政策措施,允許新區入駐項目申報兩地產業扶持政策、獎補資金,實現人才互認。

          新區逐步構建起“538”改革體系,即5個一體化、3個屬地化、8大領域改革,持續推動跨省域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

          5年來,新區在重大事項一體推進、創新政策協同聯動、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探索共建共贏利益聯結等方面形成100余項改革創新成果,多項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聚力成勢

          “試驗田”成為“樣板間”

          起手開局,宏圖鋪展;落子成勢,步步為營。

          從改革“試驗田”到發展“樣板間”,政策、資源、要素加速向川渝高竹新區匯聚。

          四川駿誼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貨車司機龔昌倫對此感受深刻:“以前因貨車限行,跑重慶需凌晨出發、深夜返回,全程14個小時。”去年4月,新區企業可辦理入渝“貨車臨時通行證”,享受與渝牌貨車同等的指定時段、路線通行權,龔昌倫從此告別“夜行”生活。

          打破壁壘,成效不止于此。

          隨著重慶南北大道延伸至川渝高竹新區,兩地通行愈發便捷:下班吃火鍋、周末旅游,均可“說走就走”;重慶客商來新區考察、廣安團隊赴渝招商也成常態。

          “在川渝毗鄰地區,一座未來新城正在崛起。”四川渝興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殷光華敏銳把握機遇,將企業整體遷入新區。“這里用地成本比成渝低50%左右,水電氣成本低15%以上,還可擇優享受兩地政策。”

          從鄉鎮工業園,到市級新區、省級平臺,再到跨省域共建新區,川渝高竹新區靠的是敢闖敢試的勇氣和務實創新的實踐。如今,這片“試驗田”已成長為“樣板間”,持續釋放發展活力。

          一系列“全國首創”“川渝首次”在此誕生:

          ——全國首個跨省域稅費征管服務中心;

          ——全國首個跨省域實體化運行的公安機關;

          ——川渝首個共建市場監管機構;

          ——川渝首家跨省域辦電實體機構;

          ——川渝首個跨省域醫保服務平臺;

          …………

          改革成效顯著,樣板作用彰顯。目前,新區已基本實現政務服務、稅費征管、公檢法司、醫保社保、水電氣訊等領域“辦事不出新區”,形成8大類100余項改革典型經驗。稅費改革成果入選“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增值稅發票存根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國家發展改革委通報推廣雙圈建設跨區域協作經驗做法。

          2024年7月,川渝兩省市人大協同立法出臺《關于川渝高竹新區行政管理有關事項的決定》,并于2024年8月1日起實施,為新區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改革突破障礙、降低成本,新區已成為投資熱土。200余家企業在此集聚,建立起上下游協作、產供銷暢通的產業集群。其中,80%的企業配套重慶,60%的生產原料購于重慶,90%的產品銷往重慶。

          可感可及

          公共服務加速融圈

          以改革驅動發展,是川渝高竹新區快速崛起的核心密碼。

          如今俯瞰新區,昔日荒地已被高樓和建設項目取代。

          清晨6點30分,鄰水居民喻召成乘坐川渝20路公交,從高竹新區公交首末站出發,兩小時可達渝北區雙鳳橋站。“去重慶就像趕場一樣。”這條跨省公交3年來已運送乘客超100萬人次。

          變化不止于公交。南北大道通車后,在川渝高竹新區工作的羅輝通勤時間從1個多小時縮短至30多分鐘,“比很多重慶市內通勤還快!”

          交通融合帶來切實效益:據測算,經南北大道,每噸貨物從新區至重慶可節約物流成本60元以上,全年為新區企業降低物流成本超500萬元。

          變化還體現在政務服務中。重慶創業者舒小洪在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半小時就辦理好了業務:“以前辦事要到渝北城區,如今省事省心!”

          5年探索,新區聚焦企業痛點打破壁壘,圍繞群眾需求優化服務,真正實現“進一扇門、辦兩省事”。

          企業感受最直接——

          四川欣悅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小蘭稱:“新區稅費政策紅利疊加,物流成本降低近兩成,擴產更有底氣!”

          四川勇圖精創汽車有限公司負責人胡秀穎表示:“南北大道貫通后,半小時到重慶,效率倍增!”

          四川洛彤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羅英紅高興地說:“入渝通行證太管用了!每輛車年省近10萬元!”

          四川海翊峰工貿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袁先鋒坦言:“這里只有產業鏈,沒有‘省界’!”

          改革持續深化。2024年,廣安市制定《推動廣安融入重慶都市圈增強公共服務可感可及若干事項》,逐年推進交通出行、戶籍管理、就業社保、教育文化、醫療衛生、政務服務等領域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推動融圈提速、服務提效。

          成效觸手可及——

          交通先行,雙城暢聯。鄰渝雙城巴士由“班線”升級為“公交”,出行便捷度倍增;兩地公交“一卡通”實現互刷互認,票價親民。“這是實實在在的實惠!”市民甘陶虹稱贊道。

          證件互通,壁壘漸消。電子身份證互認、居住證“跨省互通互認”,模糊了“異地”概念。“證件互通,工作生活都更方便!”重慶籍市民楊青感慨。

          一卡多用,渝廣協同。兩地社保卡已實現廣安454家醫院、1089家藥店“一卡通結”,廣安市博物館、鄧小平故里旅游區“一卡通覽”,公共圖書館“一卡通借(還)”等多個應用場景。

          …………

          如今,胡家梁子上的“四川-重慶”界碑,靜靜見證著這片土地從“隔空遙望”到“相擁共生”的蛻變。川渝高竹新區近5年的成長,正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生動注腳。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中文字幕另类 | 亚洲欧美在线另类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 亚洲最大的中文视频网站 | 亚洲伊人成大香线蕉99综合 | 日韩AV一本二本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