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19:32:41
7月11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2024年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擬定名單,包括中信證券、中金公司等21家機構,旨在規范網下詢價與申購行為。入選機構可享受注冊綠色通道、減免信息報送等激勵措施。名單依據《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管理指引(試行)》評選,滿足五項要求的機構可自主申請。考核指標涵蓋股票主動管理能力、合規風控及調整項。
每經記者|王硯丹 每經編輯|彭水萍
7 月 11 日,中國證券業協會正式發布2024年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擬定名單并啟動公示,旨在進一步規范首次公開發行證券網下詢價與申購行為,提升網下投資者價值發現能力,引導專業機構投資者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市場生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博時基金、大成基金、富國基金、廣發基金、國泰基金、華安基金、華泰資產管理、匯添富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南方基金、平安資產管理、睿遠基金、上海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泰康資產管理、銀華基金、招商基金、中國人壽、中歐基金等21家機構入選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 “白名單” 擬定名單。
據了解,此次 “白名單” 分類管理工作依據《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 管理指引(試行)》等規定開展,評價期覆蓋2024年全年(2024 年1月1日至12月31 日)。
中證協明確指出,“白名單” 是協會對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過往參與首發證券網下詢價和申購業務情況進行分類管理的聲譽管理機制,并非對金融機構的綜合業務評價,也不代表協會對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未來經營情況和業務開展情況的綜合判斷。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不得用于廣告、宣傳、營銷等商業目的。
根據公告,本次公示期為2025年7月11日至7月24日(10個工作日)。中證協特別強調,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公示名單持有異議的,可于公示期間以書面形式(注明通訊地址和聯系方式)向協會提出,匿名及逾期不予受理。單位提出異議的,應在異議材料上加蓋單位公章;個人提出異議的,應在異議材料上簽署本人真實姓名。
入選“白名單”的機構,可享受以下激勵措施:(一)開通網下投資者注冊綠色通道、減免信息報送要求;(二)在入會、登記、備案、注冊、業務創新安排等工作中,提供優先辦理、簡化程序或者材料等服務;(三)選任專業委員會委員時優先考慮“白名單”機構的工作人員;(四)將“白名單”分類管理所列證券公司記入執業聲譽信息庫;(五)協會認為有必要采取的其他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3日,中證協發布《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管理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并于發布當日開始實施。因此本次所公示的名單,是上述《指引》發布后首份。
根據《指引》,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可自主申請進入“白名單”:
(一)具有良好的綜合經營管理能力,在上一年度監管評級中,網下投資者達到A級或者相當層級以上。
(二)具有良好的股票投資管理能力,上一年度管理的中國境內主動權益類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保險資金、年金基金賬戶連續四個季度平均總資產以及自營投資賬戶股票總市值達到300億元以上。
(三)具有獨立的股票研究能力,且具有兩年以上主動股票研究、投資經驗的中國境內研究人員、基金經理、投資經理數量合計達到30人以上。
(四)具有良好的信用記錄,上一年度未受到刑事處罰,未因權益投資交易業務、資產管理業務重大違法違規行為被相關監管部門采取行政處罰、行政監管措施或者被相關自律組織采取書面自律監管措施、紀律處分,未被列入關注名單、異常名單,未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經營異常名錄、市場監督管理嚴重違法失信名單,未發生重大經營風險事件、未被依法采取責令停業整頓、指定其他機構托管、接管、行政重組等風險處置措施,未因自身不當行為引發負面輿情關注或者被投訴、舉報并造成較大不良影響,未出現不配合相關監管部門、自律組織等行政和自律監管的情況。
(五)新股報價審慎、客觀,最近二十四個月內,未出現新股報價不經獨立研究直接使用主承銷商投資價值研究報告,或在履行完定價決策程序后人為調整估值報價的情形。
(六)中國證監會和協會要求的其他條件。
入選“白名單”的考核指標則包括股票主動管理能力、合規風控、調整項三類。
其中,股票主動管理能力方面,包括五個指標:
一是新股投研團隊,涉及新股投研團隊建設的細分指標。
二是新股績效考核,涉及風險考核、獨立考核的細分指標。
三是新股報價與持有期限,涉及報價審慎和客觀性、新股持有期限的細分指標。
四是主動權益賬戶資產管理規模,涉及主動管理權益規模的細分指標。
五是長期業績,涉及超額收益率、凈值回撤、股票換手率的細分指標。
合規風控方面,主要考察機構上一年度刑事處罰、行政處罰和行政監管措施,以及上一年度相關自律組織措施,進行分數扣減。
調整項方面,主要考察機構對行業突出貢獻、監管加分等。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0000928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