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03 20:13:25
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編輯|張益銘
7月2日,央行披露6月中央銀行各項工具流動性投放情況,各項統計結果顯示,6月各項工具實現凈投放6560億元,其中短期逆回購實現凈投放5359億元。
視覺中國圖
浙商證券宏觀聯席首席分析師廖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最新采訪時指出,央行6月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存款準備金、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MLF)、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了適宜的流動性環境。
廖博分析,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仍是2025年貨幣金融工作的重點,重點領域及薄弱環節也是資金重點支持的方向,如消費、制造業、外貿、民營企業、地產等。
MLF凈投放1180億元
具體看各項流動性工具投放,廖博分析,MLF回歸1年期流動性投放工具定位。定位于為金融機構投放中長期流動性的MLF操作,6月實現凈投放1180億元,2025年上半年累計開展2.35萬億元,期限均為1年。
廖博指出,過去10年MLF主要經歷了兩方面的演變。從定位來看,MLF從流動性投放的輔助工具到總量型貨幣政策工具;從歷史階段看,MLF從單一的數量型工具擴展到階段性體現利率工具屬性再回歸流動性投放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3月24日,央行就曾在官網公告中明確將MLF操作由單一價位中標調整為多重價位中標,這標志著MLF利率政策屬性完全退出,此后MLF回歸流動性投放工具定位,與其他各期限工具一同構成央行流動性工具體系,聚焦于提供1年期流動性,余額也顯著下降。
6月短期逆回購凈投放5359億元,廖博指出,央行呵護短端流動性。從以往經驗看,央行對政策利率(如7天期逆回購利率調整)的調整也往往是“先動量后動價”,DR007(銀行間存款類金融機構以利率債為質押的7天期回購利率)上行/下行后,政策利率僅是隨行就市的調整。“我們認為,需要主要觀察DR007與7天期逆回購利率的走勢,DR007持續高于7天期逆回購利率是確認央行收緊流動性的重要信號,反之亦然。”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影響市場資金面,反映在DR007走勢及其與7天期逆回購利率的相對大小中,若DR007持續高于7天期逆回購利率,即是央行明確收緊流動性的信號。
買斷式逆回購余額增加
從分析框架上來看,廖博指出,央行于2004年6月正式建立了流動性預測分析體系,按日對流動性進行分析、預測和監控,央行流動性調控有較強的主動性。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數量是綜合考慮備付金、財政收支、外匯占款、OMO到期量等因素帶來的流動性缺口及市場需求后的靈活調整,數量的多少并不代表央行意圖,而應主要看資金面的實際表現,即DR007。未來DR007仍然是短端流動性最重要的指標,央行所有的意圖都會在其中。
廖博認為,央行通過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替代部分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有助于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緩解銀行凈息差持續收窄的壓力。可以看到,6月買斷式逆回購凈投放2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是央行在每日根據一級交易商需求開展7天期逆回購操作的基礎上,額外投放的資金,有利于保持短、中、長各期限流動性合理充裕,體現央行堅持支持性貨幣政策立場。因此,無論是放量MLF凈投放,還是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或指向對沖后續債券集中在二三季度發行對流動性的壓力。
從實踐看,自2024年10月央行啟用買斷式逆回購以來,買斷式逆回購余額逐步增加,減輕了MLF投放中長期流動性的壓力。廖博指出,啟用買斷式逆回購可提升流動性管理的精細化水平,豐富基礎貨幣投放工具,填補7天期逆回購和1年期MLF之間的期限空白。另外,買斷式逆回購常態化操作可對市場形成示范作用,推動更多市場參與者熟悉并運用這一交易方式。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