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6-29 10:22:01
國盛證券認為,今年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下半年A股可能偏震蕩,調整即機會。
東吳證券指出,固態電池產業鏈技術持續突破,進入中試關鍵期。
民生證券則關注醫療AI應用ToC的拐點,建議關注相關AI醫療廠商。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肖芮冬
據央視新聞報道,6月27日,滬深交易所就調整主板風險警示股票價格漲跌幅限制比例有關事項公開征求意見,擬將主板風險警示股票價格的漲跌幅限制比例調整為10%。“風險警示股票價格的漲跌幅限制為5%”不再施行,與主板其他股票保持一致。
國盛證券:“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市場調整就是機會
回顧上半年,海外關稅是最大擾動因素,我國宏觀環境整體呈現“經濟強韌性、政策有定力、資產高波動”的特征。基于“十五五規劃”布局中長期;對應到資產端,下半年A股可能會呈現偏震蕩態勢,調整可能就是機會。
政策方面,主要分為“兩步走”,第一步是當前階段,主要是加快現有政策落地,包括加快政府債券發行、推動實物工作量形成等。第二階段是三季度前后,根據實際經濟情況,決定財政進一步加碼力度,包括可能的增加預算、擴赤字,重點關注基本面指標。3月全國兩會已就科技、財稅、資本市場、民生等領域提出超20項改革任務,后續有望狠抓落實;下半年是“十五五”規劃的謀劃階段,有望拉開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
今年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下半年可能大體確定“十五五”時期主要規劃目標、政策制定原則及大體舉措。傾向于認為,“十五五”規劃應會兼顧接續此前規劃,突出經濟、改革、科技、民生4條主線。
對于股票市場而言,低利率環境通過降低無風險收益率和貼現率,影響股票市場的估值邏輯與資金流向。在股票投資領域,投資者需平衡防御與成長屬性。
國盛證券:穩定幣的下一站,國際支付、美股代幣化與AI Agent
穩定幣在支付場景有特別的優勢,市場尤為關注穩定幣發力傳統支付領域、尤其是跨境支付。不同穩定幣之間存在“非同質”化特點,使得穩定幣之間的競爭將尤為激烈。當下,美股代幣化和AI Agent是應用推進的重要賽道,將對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產生虹吸效應。穩定幣具有簡潔的賬戶體系,且Token脫離了銀行賬戶體系,這使得用戶之間的轉賬匯款極為便利,具有支付即清算的特點,這與傳統金融體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傳統金融賬戶是由各類金融機構作為中心化節點,提供金融服務,金融機構負責維護用戶的賬戶和金融基礎設施,同時向用戶收取相關費用。
穩定幣用戶之間的轉賬匯款極為便利,傳統跨國匯款、國際支付甚至是股票交易都無法做到支付即清算,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完成最終結算交割。另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賬戶的設立相比區塊鏈賬戶要復雜許多,而區塊鏈的輕賬戶特點,使得只要有網絡和手機等終端就能輕松注冊賬號。
美股代幣化是接下來有望加速落地的重要賽道,同時Agent與穩定幣賬戶的融合優勢,都將對全球金融流動性產生虹吸效應。
那么,個人用戶和企業如何保管加密貨幣資產?
對于企業而言,私鑰管理更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總之,這涉及資產安全、內控、合規以及多國間協調等系統性建設。投資策略方面,穩定幣與RWA仍將是市場的熱點主題,股票化代幣和Agent交互有望成為全新的爆點。可關注眾安在線、連連數字、恒月控股等港股標的,以及四方精創、中科金財、恒寶股份、朗新集團等A股標的。
東吳證券:固態電池產業鏈技術持續突破,固態進入中試關鍵期
產業鏈進展超預期,固態進入中試關鍵期。固態電池在國家大力支持下,近半年產業鏈發展迅速。
工信部項目預計2025年底前進行中期審查,目前電池材料體系已定型,原材料性能已達量產要求,核心難點在于電池制造工藝,預計2025H2~2026H1進入中試線落地關鍵期,第一波設備陸續到位調試優化,第二波設備預期年底升級改造,固態電池有望進入測試+設備迭代關鍵期。
全固態電池中,固態電解質為核心增量,其中硫化物為主流量產路線,主要采用鋰磷硫氯材料;正極仍沿用液態電池的三元高鎳材料,電壓或者鎳含量略有提升;負極選用硅碳/鋰金屬材料。硫化物為主流量產趨勢,2030年有望突破100GWh。頭部企業+產業鏈加碼后,設備和材料端均有突破,設備干濕法路線并行,并有新方案持續開發,前中后段都有長足進步,硫化物已突破千米級大卷,加壓條件可降至1~2Mpa,量產進度好于此前預期。
投資建議上,第一條線推薦壁壘最高的電池環節,首推寧德時代,其次比亞迪、億緯鋰能,關注國軒高科等;第二條線推薦設備端,比如納科諾爾、璞泰來、曼恩斯特等,關注宏工科技、先惠技術等;第三條線推薦材料端,比如天奈科技、容百科技、當升科技等,關注廈鎢新能、英聯股份、甬金股份等。
民生證券:醫療AI應用ToC的拐點
6月26日,螞蟻集團全新發布AI健康應用“AQ”。圍繞百姓看病就醫剛需、健康管理痛點,AQ提供健康科普、就診咨詢、報告解讀、健康檔案等上百項AI功能,還能高效連接全國超5000家醫院、近百萬醫生、近200個名醫AI分身等專業醫療服務。
6月24日,“智繪健康·創新融合——AI賦能深圳市藥械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醫企向未來’AI專場活動”上,啟動了“臨床千萬人口場景賦能”平臺,標志著深圳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構建起覆蓋超大型城市全人群的AI醫療應用生態體系。在近期發布的《深圳市AI+醫療健康創新協同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明確將開放覆蓋千萬人口的臨床健康管理場景作為核心任務,重點推動AI技術在基層醫療、慢病防控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
中國AI醫療行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在技術突破、商業化落地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伴隨螞蟻發布AI健康管家AQ,華為、魚躍等智能硬件連接有望被打通,慢性病管理等領域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投資建議方面,可關注AI醫療廠商,比如阿里健康、美年健康、衛寧健康等。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2311760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