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6 18:19:03
全球包裝產業面臨可持續發展挑戰,塑料排放問題嚴峻。消費品行業包裝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關鍵,尤其在食品飲料、美妝個護等領域。調研顯示,中小市值上市公司飲料行業包裝可持續性得分低。企業面臨系統性轉型路徑缺失、技術創新不足等挑戰。轉型難點在于成本與認知,需企業創新、供應鏈協同與消費者參與。
每經記者|王郁彪 每經編輯|裴健如
全球包裝產業正面臨嚴峻的可持續發展挑戰。據國際環境法中心(CIEL)統計,到2050年,塑料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能超過560億噸,占全球剩余碳預算總量的10%~13%。
這一環境危機在消費品行業尤為突出。食品飲料、美妝個護等領域的包裝不僅是產品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更在ESG監管趨嚴、消費者環保意識提升、供應鏈綠色采購要求等多重壓力下,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議題。
在近日舉辦的“消費品行業包裝可持續轉型賦能交流會”上,商道咨詢合伙人郎華指出,包裝作為產品保護的關鍵環節,對消費品行業至關重要。研究表明,包裝在飲料、美妝個護等行業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占比分別高達40%和20%。
同時,會上還發布了《消費品行業中小規模上市公司包裝可持續轉型調研報告》部分數據和《企業可持續包裝管理評價表》。數據顯示,受評的30家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本次項目研究范圍為≤350億元人民幣)中,飲料行業平均得分僅1.33分(滿分5分)。這也意味著,精準提升包裝的可持續性,已迫在眉睫。
僅得1.33分!飲料包裝可持續性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受限于系統性轉型路徑缺失、技術創新不足以及產業協同資源匱乏等現實困境,眾多企業在推進包裝可持續轉型過程中面臨巨大挑戰。這一點在中小市值上市公司身上表現尤為明顯。對此,郎華強調,這類公司需要技術和資源支持。
記者注意到,會上還發布了SEE基金會支持的“氣候同行者——消費品行業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包裝可持續轉型減排潛力探索與促進項目”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消費品行業中小規模上市公司包裝可持續轉型調研報告》部分數據與《企業可持續包裝管理評價表》。
報告調研了來自食品、飲料、酒業、美妝個護四個行業的30家企業。數據顯示,受評的30家中小市值上市公司中,飲料行業平均得分僅1.33分(滿分5分)。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海 攝(資料圖)
雀巢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總監張琦舉例稱,雀巢即飲咖啡PET(熱塑性聚酯材料)瓶減重,徐福記新年糖罐100%再生PET材料的使用,以及咖啡、寵物等相關產品軟包裝可回收再生設計,均為推進可持續包裝轉型的實踐。
蒙牛包裝研發部高級經理陳放則稱,蒙牛擁有覆蓋包裝全生命周期的“4R1D”循環經濟策略、綠色包裝目標以及相關管理機制。實踐方面,則有沙漠有機系列可再生材料包裝、優異C推出無標簽環保瓶、在酸奶包裝上應用單一材質軟塑材料等。
企業可持續轉型“難”在成本與認知
在推進企業可持續轉型的過程中,機遇與挑戰并存。這既需要企業在實際運營層面做出一些創新實踐,如技術工藝上的突破,同時也需要其提升自身能力和意識,更需要全社會提供鼓勵和支持企業氣候行動的良好氛圍。
不過,站在個體企業的角度來看,可持續轉型究竟難在哪里?
華熙生物ESG管理中心可持續發展總監王蘇丹坦言,以化妝品行業為例,在推進包裝可持續轉型過程中,它面臨環保材料成本高企、供應鏈改造難度大,包括材料與配方兼容性、生產線升級、起訂量限制、運輸倉儲適應性及標準不統一等問題。而在消費端,消費者對環保包裝溢價和體驗的接受度有限也充滿挑戰。因此可持續包裝轉型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企業創新、供應鏈協同與消費者參與三位一體協同推進,并結合行業標準與社會推動,才能真正實現全生命周期綠色轉型,創造經濟與環境雙贏。
而包裝的可持續轉型,不僅面臨可持續性與成本平衡的挑戰,更是整個產業鏈協同重塑的系統工程。
郎華認為,包裝轉型必須實現設計、生產、回收全鏈條協同推進,單一環節的改進難以取得實質性成效。
安姆科相關負責人表示,可持續發展是安姆科開展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安姆科開設安姆科包裝學院,致力于構建一個包裝行業開放式技術和知識共享平臺,希望通過多方協同合作,打破包裝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政策驅動成效顯著,上市公司循環經濟實踐正在提速。
如,ESG信息披露正成為推動包裝可持續轉型的關鍵抓手。上市公司協會方面分享稱,近年來,上市公司的可持續信息披露率持續增長,2024年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強制披露率達94%,其中循環經濟議題披露率較2022年提升約11個百分點,達到87.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