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6-23 22:36:56
6月23日晚間,上工申貝披露2024年年報問詢函回復公告。公司表示,通用航空飛行器制造業務為2024年開拓,對2024年海外業務未產生重大影響。公司曾因收購通用航空飛行器公司受追捧,但并未帶來業績提振,收購主體DA公司2024年由盈轉虧。
每經記者|朱成祥 每經編輯|董興生
6月23日晚間,上工申貝(600843.SH,股價10.54元,市值75.17億元)披露2024年年報問詢函回復公告。作為2024年低空經濟概念股,上工申貝一度備受追捧,其股價曾從3.42元/股漲至19.28元/股。然而,2024年12月以來,公司股價持續走低。
在此次年報問詢函回復中,上工申貝表示,公司的海外業務主要分為縫制設備及智能制造業務、通用航空飛行器制造(輕型運動飛機相關業務),其中通用航空飛行器制造業務為公司2024年開拓,在2024年度僅有少量銷售收入,對公司2024年海外業務未產生重大影響。
2024年5月21日晚間,上工申貝披露,擬以自籌資金對德國全資子公司杜克普愛華有限公司(德文名稱:Dürkopp Adler GmbH,以下簡稱“DA公司”)進行增資,并通過其在美國新設子公司SGIA購買有效資產(包括存貨、設備、自有知識產權、已簽署合同及相關權利、擬購資產的相關政府許可等)的方式參與美國ICON公司及其關聯方的破產重整。
彼時,上工申貝迅速收到上交所問詢函。上交所表示,公司主營業務為縫制設備及制造設備的生產和銷售,本次購買的飛機制造資產與公司現有業務沒有直接關聯,屬于跨行業投資,且ICON公司已進入破產重整。
低空經濟正是當時的市場熱點概念,因此,上交所要求上工申貝說明是否具備進入新領域的經營資質、技術人才儲備、營運能力、管理經驗等,請公司說明是否存在迎合市場概念、進行概念炒作的情況。
對此,上工申貝表示,公司從2004年開始實施海外并購國際化經營戰略,經歷了5次海外收購兼并。近20年的國際化經營管理,已逐漸培養了一支具備跨國經營管理能力的團隊,積累了一定的國際化經營管理經驗。盡管公司具有長期海外并購和整合管理經驗,海外公司主要集中在德國及其他歐洲國家,在美國僅有2家銷售和應用工程公司,因此對美國飛機制造企業管理方面缺乏經驗。
盡管因為收購通用航空飛行器公司而受到追捧,但這并沒有給上市公司帶來業績提振。而收購主體DA公司,2024年也開始由盈轉虧。
據悉,上工申貝近年來通過DA公司拓展海外業務。2024年度,公司境外營業收入13.33億元,占比超三成,毛利率為24.79%,較上年減少10.58個百分點。報告期(2024年)內,DA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億元,同比下滑15.95%,凈利潤-1.78億元,較上年同期由盈轉虧。
值得一提的是,上工申貝曾于2024年11月發生第一大股東的間接股東變更。據上市公司公告,先導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廣州先導獵宇科技技術有限公司通過協議方式獲取上海宏天元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全部基金份額,從而間接獲得上海浦東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浦東科技”)控制權,轉讓交易價款合計24.9732億元。
而浦東科技為上海浦科飛人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浦科飛人”)的控股股東,浦科飛人則是上工申貝第一大股東。此外,浦東科技也是另一家上市公司萬業企業(SH600641)的控股股東。先導科技集團背后,正是被稱之為“稀散金屬大王”的朱世會。
不過,目前上工申貝仍處于無實控人狀態。據公司2024年年報,由于公司第一大股東浦科飛人和第二大股東浦東國資委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較低,且持股比例較為接近,均未超過30%;在公司董事會成員方面,浦科飛人和浦東國資委提名的董事人數相當,不存在任何一個股東能夠單獨對公司形成控制關系,公司為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的上市公司。
因此,在海外業務陷入虧損的情況下,未來上工申貝如何破局,對這位“稀散金屬大王”而言也是一個考驗。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1572831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