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6-13 08:45:33
每經編輯|趙云
6月12日,A股三大指數小幅震蕩,滬指漲0.01%,深成指跌0.11%,創業板指漲0.26%,北證50指數跌0.25%。全市場成交額13035億元,較上日放量169億元。全市場超2300只個股上漲。創新藥、貴金屬、通信等板塊較強。
創新藥板塊6月12日發力走強,創新藥ETF國泰(517110)開盤逆市上漲,全天收漲4.39%。生物醫藥ETF(512290)收漲2.02%。
來源:Wind
消息面,國產創新藥BD利好頻傳。創新藥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務拓展)在醫藥行業中主要指通過License-in(授權引進)和License-out(授權輸出)等交易模式,實現創新藥產品的商業化合作。近年來,隨著中國創新藥企的崛起,BD尤其是License-out(對外授權)成為藥企獲取現金流、拓展國際市場的重要途徑。
繼三生制藥與輝瑞達成SSGJ-707重磅授權、石藥集團宣布潛在的三項大型海外授權交易后,中國生物制藥也發出預告,近期將有一筆標志性的重磅對外授權交易落地。創新藥板塊重要成份股榮昌生物也在與多家跨國公司洽談BD。榮昌生物的BD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泰它西普傳聞BD金額可能破200億美元,去年曾一度終止。2025年ASCO年會上中國創新藥企共貢獻73項口頭報告,并首次有11項入選“最新突破摘要”(LBA)。與此同時,中國創新藥企業出海也正在加速,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創新藥Licencse-out(海外授權)交易已有41起,總金額達369.29億美元,僅3個月就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
政策面,6月10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明確提出完善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調整機制,制定出臺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用藥保障需求。
來源:格隆匯
這一政策,有望通過“基本醫保+商保”雙軌體系擴大創新藥市場覆蓋,提升創新藥市場競爭力并縮短研發回報周期,直接利好創新藥研發與生產企業。
6月11日,工信部與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生物制造中試能力建設平臺培育工作的通知》,重點培育生物制藥等領域的中試平臺,通過完善產業鏈協同體系, 為創新藥的研發轉化、規模化生產及國際化布局提供底層支撐,進一步夯實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基礎。
A股創新藥同樣受到港股映射邏輯催化。自2018年港交所推出“18A”等創新上市規則,允許未盈利或未產生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2025年恒瑞醫藥等創新藥龍頭登陸港股,受到市場廣泛關注,同時作為離岸市場,美元貶值、資金回流新興市場之下,港股也受到資金催化,港股創新藥板塊表現亮眼,映射邏輯下,A股創新藥也受到一定帶動。綜合來看,創新藥受到基本面與交易面多重催化,后續行情仍然可期。
感興趣的小伙伴建議關注創新藥ETF國泰(517110),自年初以來已經斬獲35.10%漲幅,當前創新藥行情正在持續發酵中,建議持續關注。可以通過分批、逢低、定投的方式入場。
風險提示
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無論是股票ETF/LOF基金/聯接基金,都是屬于較高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的證券投資基金品種,其預期收益及預期風險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
基金資產投資于科創板和創業板股票,會面臨因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提請投資者注意。
板塊/基金短期漲跌幅列示僅作為文章分析觀點之輔助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保證。
文中提及個股短期業績僅供參考,不構成股票推薦,也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預測和保證。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并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