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2 20:23:21
5月22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科技金融政策有關情況。金融監管總局稱正制定科技保險高質量發展政策,優化服務體系。去年保險業提供科技保險保障約9萬億元,投資科技企業超6000億元。證監會推進資本市場開放,支持科技企業境外上市,已備案242家企業,其中83家為科技企業。
每經記者|周逸斐 每經編輯|陳星
5月22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科技金融政策有關情況。
近日,七部門聯合發布《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提出發揮科技保險支持創新的減震器和穩定器作用。金融監管總局在科技保險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還有哪些舉措?
金融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長郭武平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提問時表示,金融監管總局正在聯合科技部等部門研究制定科技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進度還比較快。主要是優化科技保險服務體系,更好發揮保險業風險補償、風險減量、資金杠桿以及鏈接互通的功能作用。
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 每經記者 周逸斐 攝
郭武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科技保險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未來產業培育發展具有減震器和穩定器的作用。金融監管總局主要實施了三項政策舉措。
第一,完善首臺(套)、首批次保險補償機制。配合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發布了政策文件,擴大首臺(套)、首批次保險補償范圍,調整機制流程,優化條款費率。試點啟動以來,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過萬億元。
第二,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將保險資金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上市股權的風險因子調整為0.4;投資科創板上市普通股票,風險因子從0.45調整為0.4;科技保險適用財產險風險因子計量的最低資本要求,按照90%計算償付能力充足率。這幾項政策主要是給予了政策傾斜和優惠,釋放更多保險資金,支持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
第三,重大技術攻關保險保障機制試點。金融監管總局會同科技部等部門,在集成電路、商業航天等重點領域,建立健全共保體機制,為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提供風險分擔方案。截至去年底,保險業全年提供科技保險保障約9萬億元,投資科技企業超過6000億元。
目前金融監管總局正在實施和即將實施的還有三項政策舉措:出臺了保險資金投資未上市企業重大股權的政策,允許保險公司投資與保險業務相關的科技相關企業。
調整了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將保險資金投資單一創業投資基金的余額占基金實繳規模的比例從20%提高到30%,為更多保險資金投向創業投資基金創造條件。
此外,金融監管總局正在聯合科技部等部門研究制定科技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主要是優化科技保險服務體系,更好發揮保險業風險補償、風險減量、資金杠桿以及鏈接互通的功能作用。
中國證監會首席風險官、發行監管司司長嚴伯進表示,證監會堅定不移地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力支持科技企業用好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從2023年3月31日起,境外上市新規正式實施,到現在兩年多,備案管理機制運行平穩,截至今年4月底,已經完成了242家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的備案,其中83家為科技企業,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先進制造等領域。
證監會將會同跨部門協調機制成員單位,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利用境內境外資本市場規范發展,為科技企業境外上市提供更加透明、高效、可預期的監管環境。
嚴伯進強調,證監會在支持科技企業發展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募集資金的監管。一直以來,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首發和再融資的募集資金都有著嚴格的監管要求、披露要求和使用要求,比如科創板要求募集資金必須投向科技創新領域。
近期證監會修訂發布了《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監管規則》,提出了募集資金應當專款專用、專注主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嚴格監管募集資金用途變更,進一步強化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的安全性和使用規范性。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周逸斐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