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27 16:42:56
2025年上海車展期間,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中國是寶馬集團的最大單一市場,也是全球最有活力的汽車市場。BMW新世代駕趣概念車首次亮相,其成果將應用于未來寶馬量產的每一款新車,且很多技術來自中國,為中國消費者量身定制。齊普策強調,寶馬秉承安全第一原則,不“卷參數”,注重整體優化和系統性整合。
每經記者 孫桐桐 每經編輯 孫磊
“中國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寶馬集團的最大單一市場。中國是全球最有活力的汽車市場,能在中國出色就能在全世界出彩。”2025年上海車展期間,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2025上海車展上,BMW新世代駕趣概念車首次亮相,搭載全新智能集成硬件BMW駕控超級大腦。此外,寶馬還展示了定制中國版全新BMW新世代操作系統X,并首次整合駕駛輔助信息和車道級導航。
“新世代不僅是一款新車或一個平臺,而是這些年來寶馬集團所取得的全部技術突破和創新成果的集大成者,其成果會應用于未來寶馬量產的每一款新車。當然,新世代是全球的車型,但其凝結的技術很多來自中國,為中國消費者量身定制。”齊普策表示,首款中國專屬新世代車型BMW iX3L已在沈陽工廠下線并開啟測試。
秉承安全第一原則
據記者了解,“新世代”是寶馬集團成立以來最大的一項投資,包括全新的架構、全新設計語言、第六代電驅技術,大圓柱電芯等。未來,這些電芯將由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多年深度合作的伙伴生產。
以BMW新世代車型為代表,寶馬將全面開啟強大的產品攻勢。按照規劃,今年寶馬集團計劃在中國推出10余款新車型;2026~2027年,將推出包括新世代車型在內的20余款BMW新車。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中國市場中有一些‘卷參數’的現象,但是我們始終強調安全第一,安全是寶馬不可撼動的底線。我們在發展技術和創新的過程中,不會讓我們的客戶承擔任何風險。寶馬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則。寶馬認為,汽車的發展不是參數的堆積,不是簡單的新技術堆砌,而要進行整體優化和系統性整合。寶馬的優勢正是系統整合的能力,我們把市場中最先進的技術系統整合在一起,優化成為最好的解決(方案)。我們不認為多就是好,相反少而精,客戶會用、敢用、能用的技術才是好的技術。”齊普策向記者表示。
在智能駕駛與AI技術應用上,寶馬展現出百年車企的審慎態度。據了解,寶馬在全球部署600余項AI應用,其中中國市場占200余項,涵蓋語音識別、質量控制、生產優化等多個環節。目前,寶馬已在中國啟動360度全鏈AI戰略,與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深入合作,并計劃為在售車型接入DeepSeek深度思考功能。
在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領域,齊普策表示寶馬在德國有非常多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并希望能夠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把先進的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技術引入中國市場。
齊普策強調:“創新的解決方案必須是可靠的,安全的,讓用戶用起來沒有風險,這才是真正意義上好的創新。作為一家汽車制造廠商,哪些是不可以讓步的,哪些是不可以妥協的,在創新的過程中我們要做好平衡。”
中國創新融入寶馬體系
在齊普策看來,汽車行業不是短跑沖刺,更像鐵人三項,綜合各方面優勢,才是市場的獲勝者。
“汽車行業的盈利性是非常重要的,一家企業要長期發展,最終還是要盈利的,才能夠長期生存下去,給消費者創造他們需要的產品。相信在未來12~18個月,我們會看到中國汽車行業向著更加健康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更加關注消費者真正的需求和消費者的安全。總的來說,寶馬希望能夠把真正的創新和突破性的技術、解決方案整合到新世代車型上,從而持續贏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 齊普策向記者表示。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資料圖)
在智能化領域,寶馬注重本土化研發。在本屆上海車展上,定制中國版全新BMW新世代操作系統X也已亮相。該操作系統由中國研發團隊主導完成,優化了中國用戶常用五大用戶場景的10個本地化交互體驗。此外,寶馬還首次將駕駛輔助信息和中央顯示屏上的車道級導航整合起來,以便更加清晰且直觀地顯示周邊路況,更好地執行駕駛輔助相關決策。
“我們在中國的創新和重要的研發成果,會反哺到寶馬全球的解決方案中。我們希望把全球任何地方最優秀的創新成果放到交付給客戶的產品中。”齊普策表示。
事實上,中國創新已經走向全球,融入寶馬的整個體系。目前,寶馬在中國擁有德國之外最大的研發團隊,涵蓋傳統汽車工程師與軟件開發者。寶馬為中國市場定制的一些設計也推向了海外市場,并且反響良好。例如,最近在印度推出的長軸距版BMW X1廣受歡迎,類似的設計也在日本、泰國和印尼等市場得到應用。
“中德之間的技術合作對我們非常重要,我們在未來會繼續擴大在中國研發的足跡和相關能力,我們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齊普策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