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24 10:23:38
近期港股市場掀起的回購狂潮,以騰訊控股和阿里巴巴為首的上市公司正以""真金白銀""力挺市場,僅4月7日至4月11日一周內,港股上市公司就實施了127次回購,總金額高達99.06億港元,較前一周激增88.9%。互聯網巨頭通過大規模股份回購傳遞了對企業自身價值的堅定信心,也引發了投資者對港股估值修復和市場底部信號的期待。
關稅緩和有望推動外資回流港股,平臺經濟政策回暖及AI應用落地(如電商智能推薦、云計算)將打開盈利增長空間。持倉企業多具備全球化業務布局,貿易環境改善后跨境數據流動與科技合作或加速,疊加美聯儲降息周期下流動性改善,板塊彈性顯著,修復動能強勁。
大多數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核心業務(社交娛樂、電商、游戲、本地生活等)從美國業務獲取的利潤有限,受關稅沖擊的負面影響相對較小。互聯網平臺型企業的商業模式——輕資產特性+內需市場和全球化布局,具備一定內在抗風險性,如美團的本地生活服務,微信的支付生態,快手、騰訊的社交娛樂等。從避險到布局,關稅沖擊可能帶來中長期布局的相對低點。
截至4月23日,恒生互聯網科技業指數市盈率(PETTM)僅18.71倍,處于指數自發布以來4.61%的估值分位數,具有較高的配置性價比。
恒生互聯網ETF(513330)支持T+0交易,跟蹤恒生互聯網科技業指數,聚集互聯網平臺經濟,涵蓋了騰訊、阿里、美團、快手、百度、京東等大型互聯網公司,互聯網巨頭權重占比高達90%,前五大成分股占比超60%,銳度高,指數AI含量高達97%,DeepSeek含量達86%,是投資者布局AI+互聯網核心資產的好工具。(聯接A類:013171;聯接C類:01317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