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18 23:51:10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按照江蘇的規劃,2025年海洋生產總值達到1.1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8%,并將在評估“十四五”規劃各項指標落實情況的基礎上,啟動編制《江蘇省“十五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合理確定“十五五”發展目標。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797736
4月18日,江蘇省自然資源廳發布《2024年江蘇省海洋經濟統計公報》。2024年江蘇海洋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萬億大關。公報顯示,2024年江蘇海洋生產總值達到10046.2億元,比上年增長6.0%,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3%。
在海洋三大產業方面,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占比分別為3.2%、42.6%和54.2%,其中第二產業占比較高,高于全國海洋二產占比6.8個百分點。
解讀:沿著中國萬里海岸線一路向南,共有11個沿海省份。2024年,我國海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萬億元,同比增長5.9%,拉動國民經濟增長0.4個百分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
江蘇擁有海域面積3.7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954公里,沿海灘涂等海洋資源稟賦獨特。早在《江蘇省“十三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中就曾提出,到2020年,海洋生產總值力爭達到1萬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0%,初步建成海洋經濟強省。
眼下,突破“萬億”目標,江蘇比當初預計時間晚了4年。海洋經濟體量與經濟地位不匹配,江蘇最直觀的對照組是廣東——2024年廣東GDP14.16萬億元,江蘇GDP13.70萬億元,兩地間差值不足5000億元。同期,廣東海洋生產總值已經突破兩萬億元,而江蘇則是剛剛邁過萬億大關。
也因此,曾有江蘇當地專家表示,江蘇和廣東的經濟差距主要在海洋,如果江蘇的海洋生產總值這個“關鍵量”能夠趕上去,江蘇地區生產總值也將順勢而上。
眼下,“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已經連續四年被寫入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提出,要深化陸海統籌、江海聯動,培育壯大十大海洋產業鏈;今年則提出,加快沿江沿海港口轉型發展,推動高技術船舶與海工裝備、海洋清潔能源等加快形成領先優勢。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江蘇這兩項重要產業已經在全國“登頂”——2024年,海洋船舶工業實現行業增加值380.8億元,占全國的27.8%,排名全國第一。此外,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同樣排名全國第一,實現行業增加值270.6億元,占全國的26.2%。
海洋電力業方面,2024年江蘇海上風力發電量328.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9%,海上風力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1183.3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均位居全國前列,實現行業增加值92.8億元,同比增長7.6%。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按照江蘇的規劃,2025年海洋生產總值預計達到1.1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8%,并將在評估“十四五”規劃各項指標落實情況的基礎上,啟動編制《江蘇省“十五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合理確定“十五五”發展目標。
湖北發布“加快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0條”
據湖北發布消息,4月17日,湖北省民營經濟發展大會舉行,會上發布《湖北省加快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通過20條舉措充分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和創造力,加快湖北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優化湖北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總體目標:到2027年形成50個左右民營特色產業集群,民營經濟年均增長6%左右,增加值達到4.5萬億元。
河南支持鄭州建設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先行區
河南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了《河南省數據要素市場培育行動方案(2025—2027年)》,圍繞實施數據基礎制度創新、數據開發利用提升、數據市場需求激活等八個行動,提出28條具體任務。為建設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當中提出要制定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建設方案,支持鄭州建設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先行區,布局建設一批省級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并開展試點。
重慶將申創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
據重慶日報消息,近日《金融支持重慶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印發,著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助力重慶打造民營經濟發展高地。其中提出,為助力民營企業做大做優做強,重慶將積極申創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組建科技金融聯盟、實施“科創領航計劃”,落實好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和科技企業并購貸款試點等政策,力爭2025年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突破8500億元。
中部地區成立國家級高新區G100聯盟
4月18日,中部地區國家高新區G100聯盟成立大會在湖北省武漢東湖高新區舉行。本次活動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指導,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主辦,湖北省科技廳、山西省商務廳、江西省科技廳、河南省科技廳、湖南省科技廳共同支持,標志著中部地區國家高新區首次實現跨區域聯盟共建。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中部中心正式落戶武漢,低空融合發展創新實驗室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落地,多項省部級戰略合作協議集中簽署。
商務部:將擴大對廣東等自貿試驗區改革任務授權賦予新改革試點任務
據央視新聞消息,在4月18日舉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商務部將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充分發揮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作用,開展更多首創性、引領性改革探索,形成更多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成果,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全局,堅定應對外部風險挑戰。
商務部自貿區港司司長孟華婷介紹,擴大對廣東、天津、福建等自貿試驗區的改革任務授權,賦予其新的改革試點任務。支持有條件的自貿試驗區圍繞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海洋經濟等重點產業,開展全產業鏈集成創新,加強對中西部和延邊等地區自貿試驗區的政策賦能,支持其更好發揮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下一步,商務部將加快總結提煉并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新一批制度創新成果,進一步提高經驗案例的含金量,向更大范圍釋放改革開放紅利;支持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自貿試驗區加強協同聯動,推動特色產業協調布局和開放發展。
2024年大型營業性演出票房收入達296.36億元
近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了《競逐升級、多元發展——2024大型營業性演出市場趨勢及特點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24年大型營業性演出依然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票房收入達296.36億元,同比2023年增長66%,占2024年演出市場總票房51.1%。
從地域分布上看,大型演唱會開始向二線城市集中,二線城市大型演唱會場次和票房較2023年出現大幅提升,占比均達到了60%以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川渝地區穩定保持著大型演唱會核心票倉的占位,合計票房占比達63.5%,其中,長三角地區消費最為活躍,票房占比達到了全國大型演唱會總票房31.4%。
廣東“百強鎮”出爐,東莞、佛山、中山包攬前十
近日,廣東縣域經濟研究與發展促進會發布了《廣東鎮域綜合發展力研究報告》,評出100個綜合發展力水平較高的鎮域。從全省來看,東莞市虎門鎮、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中山市小欖鎮、東莞市長安鎮、東莞市大朗鎮、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東莞市厚街鎮、東莞市常平鎮、東莞市塘廈鎮、東莞市寮步鎮位列廣東省鎮域綜合發展力前十。
頭部強鎮主要集中在東莞、佛山和中山三座城市。東莞表現最為突出,7個鎮入圍前十,分別是虎門、長安、大朗、厚街、常平、塘廈、寮步。佛山則以獅山鎮和大瀝鎮為代表,其中獅山鎮作為全國首個GDP突破千億的鎮,2024年GDP達1370億元。中山小欖鎮憑借GDP增速和綜合發展力的提升,躋身全省百強鎮前三,2024年,GDP達586.4億元,增速為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