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17 10:11:49
消息面上,根據公開信息,3月份,國內至少有11家致力于創新藥研發的新銳企業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涉及疫苗、小分子藥物、siRNA藥物等領域研發企業。在行業投融資周期的顯著上行階段,創新藥板塊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往往都較為出色,比如參考上一輪2019年-2021年期間,與此同時,2025年美債利率中樞大概率下移,或進一步利好創新藥企融資活動回暖趨勢延續,提振板塊估值。
港股創新藥板塊高盈利持續消化估值。港股創新藥指數2月21日市盈率為64倍,4月17日最新市盈率僅為25倍,不足兩個月前的一半,當前布局性價比突出。
4月17日,港股市場低開高走,港股創新藥板塊開啟反彈。港股創新藥指數成份股中,諾誠健華漲超6%,藥明合聯、和黃醫藥、樂普生物-B、康諾亞-B、信達生物、凱萊英、康希諾生物漲超2%。港股創新藥ETF(159567)今日溢價交易頻現,盤中凈流入超5800萬份。
小而美、高彈性:港股創新藥ETF(159567)跟蹤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創新藥企業權重90%為全市場醫藥主題類指數中最高,有望把握AI賦能創新藥研發、國產創新藥出海、商業健康保險逐步完善的創新藥利好浪潮。
大而全:創新藥ETF(159992)跟蹤創新藥指數,該指數布局創新藥產業鏈龍頭企業,既匯聚全球CXO龍頭企業,又包含國內仿創藥企龍頭,有望同時受益于AI賦能創新藥、國產創新藥出海、針對高價創新藥的醫保丙類目錄出臺等。
國金證券表示,盡管本周醫藥板塊因國際關稅環境變化和地緣預期波動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回調,但我們認為,A股和港股創新藥的回調實際上是一個寶貴的投資機會。首先,中國創新藥的進口逆差較大,這意味著國內市場需求旺盛,而國內企業的創新能力正在逐漸增強,能夠填補這一市場空缺。其次,中國創新藥出海主要采取的是BD(商務合作)和NewCo(設立海外新公司)的方式,這種方式本質上是知識產權的交易,而非具體的藥品制造和出口,因此受到關稅波動的影響較小。這種模式不僅有助于國內藥企降低海外開發和銷售創新藥的風險,還能通過與當地藥企的合作,利用其開發和渠道優勢,加速藥物的上市和銷售,從而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獲得更好的收益。
相關產品:港股創新藥ETF(159567)、創新藥ETF(15999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