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7家上市公司暴露環境風險 三達膜控股公司被罰62.5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06 22:52:47

          每經記者 劉志遠    每經編輯 段煉 張海妮    

          干擾自動監測設施排放污染物,三達膜(SH688101,股價13.71元,市值45.52億元)控股公司被罰62.5萬元。未獲得環評審批手續即擅自開工建設,華能國際(SH600011,股價7.10元,市值1115億元)控股公司收到46.4萬元罰單……

          2025年4月第一周,哪些上市公司的環境保護與信披責任亮起了紅燈?且看A股綠色周報第195期。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環保領域知名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自2020年9月起,基于31個省份、337個地級市政府發布的環境質量、環境排放和污染源監管記錄等權威數據來源,每周收集剖析中國數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數萬家公司(包括分公司、參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環境信息數據,發布“A股綠色周報”,旨在借助環境數據庫及專業解析、傳播能力,讓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環境信息更加陽光透明。

          根據4月第一周收集到的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共有7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

          一周綠鑒:三達膜控股公司干擾自動監測設施數據

          在企業管理能力、財務狀況、行業競爭等因素之外,環境風險日漸成為上市公司重要的經營風險之一。環境風險關乎企業發展,也關乎企業形象。

          本期數據顯示,生態環境領域違法違規等風險信息共關聯到7家上市公司。其中,5家屬于國資控制的企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7家上市公司背后有77.53萬戶股東,投資標的登上環境風險榜,可能使他們面臨投資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三達膜控股公司濟寧三達水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寧三達)因干擾自動監測設施排放污染物,被濟寧市生態環境局汶上縣分局罰款62.5萬元。

          信用中國收錄的文號為“濟環汶罰(2025)3號”的處罰書顯示,自2024年2月7日12時開始,濟寧三達污水外排口總氮小時值經常超標。為降低出水口總氮自動監測數據,自2024年3月至2024年4月中旬,該公司經理鄭某某指使公司門衛楊某某不定時從該公司自備井內抽取地下水注入接觸消毒池內,對廢水稀釋后進行排放,造成公司外排廢水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總氮等污染物指標自動監測數據與實際監測數據相比偏低,系干擾自動監測設施排放污染物的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條第三項,濟寧三達被濟寧市生態環境局汶上縣分局罰款62.5萬元。

          4月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三達膜公開電子郵箱發去采訪函。

          4月3日,三達膜致電記者,相關人員表示將相關情況匯報后再回復。但截至發稿記者未獲進一步回應。

          同時,信用中國收錄的文號為“普2410030479號”的處罰書顯示,上海建工(SH600170,股價2.67元,市值237.25億元)控股公司上海建工一建集團有限公司因未編制建筑垃圾處理方案報備案,被上海市閔行區馬橋鎮人民政府罰款20萬元。

          4月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上海建工公開電子郵箱發送采訪函。同一天,記者致電上海建工,接線人員表示,將采訪函的情況匯報給相關同事,再回復。但截至發稿記者未獲進一步回應。

          環保處罰:華能國際控股公司違反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本期,華能國際控股公司華能清潔能源(曲靖宣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曲靖華能)違反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被曲靖市生態環境局罰款46.4萬元。

          信用中國收錄的文號為“曲環罰字(2025)10-4號”的處罰書顯示,曲靖華能未獲得環評審批手續于2024年6月在宣威市海岱鎮小白巖片區擅自開工建設8臺單機容量為6.25MW的風電機組,吊裝工程已于2024年9月底完成,部分附屬設施還未完成安裝。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8年修正)第三十一條第一款,曲靖華能被曲靖市生態環境局罰款46.4萬元。

          4月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華能國際公開電子郵箱發去采訪函。同日,記者致電華能國際,接線人員表示,將查看采訪函,了解該處罰情況并內部討論后再回復。但截至發稿記者未獲進一步回應。

          此外,信用中國收錄的文號為“紹市環(越)罰(2025)7號”的處 罰 書 顯 示 ,京 華 激 光(SH603607,股價18.38元,市值32.81億元)全資子公司紹興京華激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因2024年10月5日在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城東經濟技術開發區實施了環保設施未建成、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建設項目即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等的行為,被紹興市生態環境局依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罰款31萬元。

          4月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京華激光公開電子郵箱發送采訪函,但被對方系統退回。

          4月2日至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京華激光公開電話,但暫未聯系上對方。

          近年來,隨著ESG(環境、社會責任及管治)投資理念逐步升溫,投資者越來越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市公司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的環境責任也應受到重視,因此直接或間接參股企業環境數據被納入A股綠色報告項目數據庫。

          需要說明的是,環境信息數據的公開均有賴于環境監管信息公開水平的不斷提升。從2008年《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到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章專章確立“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的條款,信息公開從制度建設上得到保障。

          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完善公眾參與程序,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提供便利。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及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編寫的《2018~2019年度120城市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PITI)報告》也指出,環境信息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逐漸成為政府和社會公認的原則。

          (實習生程新語、李俊浩、方勁驍和肖立群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對本項目環境數據存在疑問,或需要就榜單涉及環境問題進行溝通反饋,請聯系蔚藍地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數據 經濟 三達膜 環境治理 陜西省 凈水概念 西部大開發 污水處理 上市公司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本AⅤ碰碰碰视频 | 午夜福利小草久久99 |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乱字幕 | 日本欧美麻豆精品 | 色爱区综合激月婷婷视频 | 亚洲日韩每日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