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11 19:37:02
2025年3月7日,三達膜(688101)發布公告稱,因與藍曉科技(300487)的合同糾紛,其募集資金賬戶中的5861萬元被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凍結。
雙方于2022年3月7日簽訂了一份價值1.14億元的《5000噸電池級碳酸鋰吸附設備供貨及安裝施工合同》,合同涉及青海地區的原鹵提鋰項目。
此次訴訟源于雙方對部分款項支付條件的不同理解。根據公告,藍曉科技已于2025年2月8日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導致三達膜名下的銀行存款被凍結。該案將于2025年3月25日在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三達膜正積極與藍曉科技及法院溝通,爭取盡快解除凍結。
每經記者 張文瑜 西安 每經編輯 賀娟娟
一樁橫跨三年的買賣合同糾紛,讓兩家上市陜企在近期對簿公堂。
3月7日晚間,三達膜(688101)披露了關于涉及重大訴訟暨募集資金賬戶部分資金被法院凍結的公告。其因合同糾紛被起訴,導致募集資金賬戶5861萬元資金被法院凍結。
起訴三達膜的,則是陜西另一上市公司藍曉科技(300487)。
2022年3月7日,三達膜與藍曉科技簽署《5000噸電池級碳酸鋰吸附設備供貨及安裝施工合同》,合同金額達到1.14億元。
來源:藍曉科技公告
作為鋰電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吸附設備是鹽湖提鋰技術的核心,藍曉科技憑借其吸附分離材料技術優勢成為供應商,而三達膜則作為采購方布局鋰資源加工領域。
據藍曉科技此前披露的《關于簽訂鹽湖提鋰日常經營合同的公告》,該項目為青海地區原鹵提鋰項目,藍曉科技主要負責原鹵提鋰吸附段裝置界區工藝、設備、電氣、儀表、控制系統等,協助設計院完成詳細工程設計,負責項目安裝。
按照合同約定,項目總工期為166日歷天,三達膜將按照合同約定進度向藍曉科技分批支付貨款。
然而,合約簽訂3年之后,合同雙方因部分款項的支付是否具備支付條件存在分歧,從而對簿公堂。
根據公告披露,2025年2月8日,藍曉科技于向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提交財產保全申請書,申請查封、凍結三達膜名下5861萬元的銀行存款或其他等值財產。管轄法院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公司名下的銀行存款進行了凍結。
其中,三達膜中信銀行白城募投項目的募集資金賬戶被凍結4300萬元,洮南募投項目的募集資金賬戶被凍結1561萬元。
來源:三達膜公告
三達膜于2025年3月6日、3月7日分別收到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寄送的《民事裁定書》《傳票》,要求公司向藍曉科技支付5861萬元。該案將于2025年3月25日在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上海久誠律師事務所許峰律師向記者表示,賬戶對外來說是公示的,外部并不區分是具體什么性質的賬戶。只要是公司的賬戶,保全和執行都可以操作,對于起訴方來講,申請保全是權利。
拉長時間線來看,三達膜與藍曉科技的合作實則是三達膜2022年2月與金昆侖鋰業有限公司(簡稱:金昆侖)簽訂的《5000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EPC總承包工程》中的子環節,該工程總金額為2.1億元。
來源:三達膜公告
三達膜拿下該項目后,將部分業務進行轉包,藍曉科技主要負責提供吸附設備及工藝支持。
根據合同約定,金昆侖按照合同約定的項目進度向三達膜支付進度款、驗收款。
彼時,三達膜在公告中表示,本合同屬于公司日常經營活動相關的銷售合同,合同履行對公司2022年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也就是說,該項目原計劃在2022年就能履約并帶來業績收入。
不過,記者翻閱三達膜公告發現,其2022年年報中提到,5000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EPC總承包合同于2022年2月簽訂,該項目于2022年4月開工,該項目按合同正常履行,目前項目處于調試階段,尚未確認收入,預計將于2023年完成驗收。
到了2023年年報時,其表示,該項目(即5000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將按合同正常履行,目前處于調試階段,因業主整體項目進度延遲,該項目尚未驗收確認收入。這意味著,截至2023年年底,上述項目仍未完成驗收。
來源:三達膜公告
藍曉科技直接發起民事訴訟追討款項,說明其主張“已完成交付義務”。
三達膜表示,本次被法院凍結的募集資金并非由于募投項目自身原因而導致,而是公司與藍曉科技的合同糾紛所致。由于募集資金賬戶的資金受限,將會影響所涉及募投項目相關款項的支付。“公司將積極與藍曉科技及管轄法院聯系,爭取被凍結的募集資金賬戶盡早解除凍結。”
三達膜保薦機構長江證券認為,本次被凍結的募集資金專用賬戶資金金額為5861萬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54%,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貨幣資金的8.61%。除前述部分被凍結資金外,其他募集資金可正常使用。
“本次部分募集資金被凍結賬戶涉及白城募投項目和洮南募投項目,其中白城募投項目已結項,洮南募投項目工程已開始試運行,目前正在進行生產調試工作及竣工相關手續的辦理過程中,本次部分募集資金被凍結事項將會影響募投凍結賬戶所涉及募投項目相關款項的支付。”
3月11日,針對訴訟相關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采訪提綱分別發送至藍曉科技、三達膜公司官方郵箱,但截至發稿,均未收到回復。關于雙方訴訟后續進展,記者也將持續保持關注。
訴訟事宜之外,不妨簡單了解一下兩家同屬“分離技術”賽道的陜企。
藍曉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吸附分離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提供以特種吸附分離材料為核心的配套系統裝置和整體解決方案的科技公司,也是目前中國產量最大、品種最齊全的特種樹脂生產企業。
目前,該公司在西安、渭南、鶴壁及比利時等地分別建有吸附分離材料生產基地、系統設備及集成裝置生產區、危廢資源化回收園區等。年產吸附分離材料5萬方,提供系統裝置100余套。
2024年前三季度,藍曉科技營收約18.92億元,同比增加19.9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5.96億元,同比增加15.1%。
值得注意的是,藍曉科技算是陜股的明星企業。
2月17日,民營企業座談會在北京召開,藍曉科技董事長高月靜作為陜西唯一受邀的民營企業代表參加了本次座談會。
此外,日前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24胡潤中國500強》榜單,陜西省有三家企業上榜。其中,藍曉科技以290億元人民幣的企業價值,在榜單中排名第450位。
同樣聚焦于分離技術賽道的三達膜,則選擇以膜技術為核心競爭壁壘。
據記者了解,三達膜主要從事膜材料研發、特種分離膜技術應用和水務投資運營兩大類業務,上游延伸至膜材料,下游延伸至膜應用,具體業務涉及工業料液分離、產品分離純化、廢水資源化、飲用水安全保障等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三達膜在原有的工業分離傳統業務基礎上,拓展鹽湖提鋰新的應用場景。
日前,三達膜在投資者互動平臺透露,公司在鹽湖提鋰方面的技術已較為成熟,在青海、西藏以及南美多個地區的鹽湖均有較為成熟的運用。得益于近年來新能源行業的迅速發展,公司近年來在此業務領域也收獲了一些訂單,該業務對公司近年來業績的貢獻推動較大。
根據其披露的業績快報,2024年三達膜實現營業收入14.18億元,同比下降2.27%;歸母凈利潤3.12億元,同比增長22.94%。
封面圖片來源:VCG21141030156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