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22 00:04:45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深圳此前提出,大力支持重點產業、重點產品、重點集群、重點企業加快乃至超常規發展,形成全市經濟穩定持續發展的新支柱新動能。去年10月,深圳三個重點產業辦公室同步亮相,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和人工智能產業的“優先級”被提升到最高級別,顯示出推進產業發展的決心。
每經記者 劉艷美 每經編輯 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7760970
新華社消息,記者20日從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了解到,2024年深圳堅持工業立市、工業富市、工業強市,預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萬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1.2萬億元。
深圳市工信局介紹,預計2024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1.5萬億元,占GDP比重進一步提升至近45%。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壯大。
解讀:一般來說,規上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是衡量城市工業經濟發展水平最重要的兩個指標。
近年來,深圳、上海與蘇州的“工業第一城”之爭頗為激烈。2019年,深圳規上工業總產值首超上海,晉級全國大中城市首位。2022年,深圳全國工業增加值再度實現對上海的反超,首奪規上工業總產值、全部工業增加值“雙料冠軍”,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工業第一城”。
2023年,深圳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4.8萬億元,繼續領先蘇州(4.4萬億元)、上海(近4萬億元);全國工業增加值達到11818.61 億元,同樣高于上海(10846.16億元)和蘇州(10552.17億元)。
隨著2024年深圳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萬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1.2萬億元,深圳連續第三年蟬聯全國“雙第一”,工業第一大市的地位更加穩固。
誰扛起了“工業第一城”的大旗?
從去年前三季度數據來看,高技術制造業占深圳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近60%,是“頂梁柱”般的存在。電子信息制造業、汽車制造業是支撐深圳市工業較快增長的主要力量,同比分別增長13.7%、36.3%。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深圳此前提出,大力支持重點產業、重點產品、重點集群、重點企業加快乃至超常規發展,形成全市經濟穩定持續發展的新支柱新動能。去年10月,深圳三個重點產業辦公室同步亮相,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和人工智能產業的“優先級”被提升到最高級別,顯示出推進產業發展的決心。
按照規劃,到2025年,深圳要打造形成4個萬億級、4個五千億級、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基本建成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
四川2024年GDP為64697億元
四川省統計局1月21日消息,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4年四川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4697.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619.9億元,比上年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22816.9億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36260.2億元,增長6.3%。
北京去年GDP為49843.1億元
1月21日,北京市統計局發布2024年北京經濟運行數據。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843.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高于全國(5.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16.4億元,增長1.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226.8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2499.9億元,增長5.1%。
海南去年GDP為7935.69億元
海南省統計局1月21日消息,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4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7935.6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627.63億元,比上年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1497.92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4810.14億元,增長3.6%。
湖北進出口增速中部第一
1月20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武漢海關副關長、黨委委員陳朝陽介紹,2024年,湖北進出口規模再創歷史新高,進出口總值首破7000億元,達到7058.4億元,增長9.6%,增速位居中部第一,高于全國4.6個百分點。
廣東支持深交所打造世界一流交易所
廣東省人民政府近日印發《關于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助力廣東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措施》,加強資本市場重點平臺建設。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建設具有創新市場特色的全球資產配置平臺,打造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鏈條服務體系和科技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生態體系。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研發上市電力期貨等重大戰略品種,豐富期貨產品體系。加強廣東期現聯動市場體系建設。高質量建設廣東區域性股權市場,完善與全國股轉系統的對接機制。支持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完善運營機制。
全國首個異構人形機器人訓練場啟用
中新網消息,全國首個異構人形機器人訓練場21日在上海正式啟用,首期能容納超過100臺人形機器人同時訓練。據介紹,上海計劃重點推進“1+N”虛實融合具身智能訓練場建設,加速應用落地,推動人形機器人與大模型的融合。此次啟用的訓練場是上述“1+N”格局中的核心,將助力人形機器人的技術突破和應用落地。
工信部:全力以赴擴內需
1月21日,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工信部將深入實施消費品“三品”戰略,不斷夯實擴大內需戰略的供給基礎,進一步豐富百姓的消費體驗感和獲得感。
一是全力以赴擴內需。加力擴圍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制定增強輕工消費品供需適配性助力擴大內需行動方案,組織實施紡織服裝卓越品牌“賦新”計劃,培育一批千億級輕工紡織產業集群,支持地方創建一批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比如大家熟悉的山西老陳醋,持續打造消費新的增長點。
二是千方百計優供給。以歷史經典、時代優品、潮流新銳三個大類為重心,加快中國消費名品方陣建設,用三年左右的時間著力培育千件優質品牌,打造一批國際一流消費品企業。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等產品下沉到鄉鎮和農村,讓更多優質產品走進尋常百姓家。
三是多措并舉促升級。制定紡織、輕工、食品、醫藥等重點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加快推動數字技術、人工智能在消費品工業領域的融合應用,遴選推廣一批“數字三品”應用場景典型案例,培育壯大消費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
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3.5億千瓦
國家能源局1月21日發布2024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12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3.5億千瓦,同比增長14.6%。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8.9億千瓦,同比增長45.2%;風電裝機容量約5.2億千瓦,同比增長18.0%。
2024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3442小時,比上年同期減少157小時;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11687億元,同比增長12.1%;電網工程完成投資6083億元,同比增長15.3%。
2024年我國城市更新完成投資約2.9萬億元
新華社消息,記者21日從住建部了解到,2024年我國共實施城市更新項目6萬余個,完成投資約2.9萬億元。
據介紹,我國建立了城市體檢與城市更新一體化推進機制。29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城市體檢,全方位查找城市短板問題,確定城市更新重點任務。310多個城市編制城市更新專項規劃,普遍形成“城市更新規劃—單元(片區)策劃—項目實施方案”的實施體系,部分城市強化精細化城市設計引導。16個省份建立城市更新項目庫,加強項目謀劃、常態化儲備和動態調整。
城市快遞業務量排名,金華第一
1月20日,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937.0億件,同比增長19.2%。其中,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750.8億件,同比增長21.5%。
分城市看,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去年有42個城市快遞業務量達到或超過10億件,21個城市快遞業務量超過20億件,其中快遞業務量前十城市分別為金華(義烏)市、廣州市、深圳市、上海市、揭陽市、東莞市、杭州市、汕頭市、蘇州市、成都市。
快遞業務收入前十城市則分別為上海市、廣州市、深圳市、金華(義烏)市、杭州市、東莞市、北京市、蘇州市、佛山市、成都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