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ESG一周丨《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編制工作指引》印發;首批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名單公布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10 19:13:16

          近日,生態環境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近日印發《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編制工作指引》;近日,首批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名單公布,標志著我國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建設正式啟動;截至2024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6.3億噸,累計成交額430.33億元。

          每經記者 付克友    每經編輯 文多    

          ESG政策

          多部門印發“指南”促進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編制

          生態環境部官網1月6日消息,生態環境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近日印發《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編制工作指引》,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負責人表示,“構建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是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該指引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產品碳足跡標準編制的重要依據。據悉,《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編制工作指引》鼓勵各方積極參與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制修訂,確保實現2027年前制定100項和2030年前制定200項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的目標,促進國內國際標準銜接互認。

          點評:《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編制工作指引》旨在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體系,積極推動團體標準、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互相銜接、同向發力,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綠色低碳轉型,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和雙碳目標實現。

          中國氣象局:增強城市氣候韌性安全

          2025年全國氣象工作會議8日至9日在北京召開。中國氣象局局長陳振林在會上表示,為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頻發態勢,下一步將強化氣象災害防治體系建設,健全以預警為先導的應急聯動機制,持續提升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能力,全面推進氣候變化研究型業務體系建設,加強監測、影響、風險評估與預警能力,完善氣候變化適應和碳排放評估工作體系。推進城市智慧氣象服務體系建設,增強城市氣候韌性安全。

          點評:增強城市氣候韌性安全的舉措,有助于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頻發態勢,保障社會穩定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也體現城市在治理能力上的創新和提升,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為實現全球氣候目標貢獻力量。

          ESG發布

          首批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名單公布

          市場監管總局官網1月8日消息,市場監管總局、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聯合印發通知,公布了首批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名單,標志著我國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建設正式啟動。此次試點聚焦市場需求迫切、外貿壓力嚴峻、減排貢獻突出、產業鏈供應鏈帶動明顯的產業,選取鋰電池、光伏、鋼鐵、電解鋁等10類重點產品開展試點,涉及全國25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據悉,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工作協同和數據共享,制定發布統一的認證目錄、認證實施規則和認證標識,加快構建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推動我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工作。

          點評:首批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名單的公布,有助于提升企業的透明度和責任感,推動企業采取更有效的減排措施;同時,有助于提升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的綠色轉型。此外,完善我國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將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支持。

          ESG研究

          科研人員分析10年數據 居民生活碳排放有何變化?

          近期,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戰略與碳資產研究中心相關團隊在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領域的研究成果顯示,2010年至2020年間,粵港澳大灣區及周邊城市的居民碳排放量幾乎翻了一番,能源代謝率增長了1.5倍。在這些因素的分解中,總體家庭增長和能源代謝率是影響大灣區碳排放上升的主要正向驅動因素,分別貢獻了60%和32%。

          點評:這項研究揭示了家庭部門在碳排放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了影響家庭碳排放的關鍵因素。這提示需要加強居民能源消費的低碳轉型,推動綠色生活方式,以實現碳中和目標,提升區域可持續發展水平。

          ESG投資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成交430.33億元

          央廣網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2024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交易及清繳工作順利結束。截至2024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6.3億噸,累計成交額430.33億元。我國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發電、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紙、航空等重點行業,上述八個行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國總量的75%。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納入的發電行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國總量比例約40%。

          點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成交430.33億元,反映了市場對碳排放權交易的活躍參與和日益增長的需求,顯示了碳定價機制的有效性及其在促進減排方面的重要作用。這一市場的發展也為投資者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參考,推動資本市場向更加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ESG觀點

          中華環保聯合會主席王秀峰:ESG助力中國品牌提升國際形象和競爭力

          近日,中華環保聯合會主席王秀峰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表示,企業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即ESG,客觀反映并科學評價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質量,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抓手和衡量可持續發展行動的重要指標,國際社會要求企業加深ESG信息披露逐漸成為大勢所趨。踐行ESG理念已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更好參與全球經貿投資活動、提高國際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加強與國際規則深度對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度創新和市場創新,推動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徑。

          點評:ESG契合國際趨勢,能夠增強品牌信任,吸引關注可持續發展的資本。同時,ESG推動企業創新,把握綠色低碳發展先機,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提升企業治理水平,從而在全球市場贏得戰略主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ESG政策 多部門印發“指南”促進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編制 生態環境部官網1月6日消息,生態環境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近日印發《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編制工作指引》,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負責人表示,“構建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是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該指引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產品碳足跡標準編制的重要依據。據悉,《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編制工作指引》鼓勵各方積極參與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制修訂,確保實現2027年前制定100項和2030年前制定200項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的目標,促進國內國際標準銜接互認。 點評:《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編制工作指引》旨在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體系,積極推動團體標準、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互相銜接、同向發力,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綠色低碳轉型,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和雙碳目標實現。 中國氣象局:增強城市氣候韌性安全 2025年全國氣象工作會議8日至9日在北京召開。中國氣象局局長陳振林在會上表示,為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頻發態勢,下一步將強化氣象災害防治體系建設,健全以預警為先導的應急聯動機制,持續提升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能力,全面推進氣候變化研究型業務體系建設,加強監測、影響、風險評估與預警能力,完善氣候變化適應和碳排放評估工作體系。推進城市智慧氣象服務體系建設,增強城市氣候韌性安全。 點評:增強城市氣候韌性安全的舉措,有助于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頻發態勢,保障社會穩定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也體現城市在治理能力上的創新和提升,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為實現全球氣候目標貢獻力量。 ESG發布 首批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名單公布 市場監管總局官網1月8日消息,市場監管總局、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聯合印發通知,公布了首批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名單,標志著我國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建設正式啟動。此次試點聚焦市場需求迫切、外貿壓力嚴峻、減排貢獻突出、產業鏈供應鏈帶動明顯的產業,選取鋰電池、光伏、鋼鐵、電解鋁等10類重點產品開展試點,涉及全國25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據悉,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工作協同和數據共享,制定發布統一的認證目錄、認證實施規則和認證標識,加快構建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推動我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工作。 點評:首批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名單的公布,有助于提升企業的透明度和責任感,推動企業采取更有效的減排措施;同時,有助于提升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的綠色轉型。此外,完善我國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將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支持。 ESG研究 科研人員分析10年數據 居民生活碳排放有何變化? 近期,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戰略與碳資產研究中心相關團隊在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領域的研究成果顯示,2010年至2020年間,粵港澳大灣區及周邊城市的居民碳排放量幾乎翻了一番,能源代謝率增長了1.5倍。在這些因素的分解中,總體家庭增長和能源代謝率是影響大灣區碳排放上升的主要正向驅動因素,分別貢獻了60%和32%。 點評:這項研究揭示了家庭部門在碳排放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了影響家庭碳排放的關鍵因素。這提示需要加強居民能源消費的低碳轉型,推動綠色生活方式,以實現碳中和目標,提升區域可持續發展水平。 ESG投資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成交430.33億元 央廣網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2024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交易及清繳工作順利結束。截至2024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6.3億噸,累計成交額430.33億元。我國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發電、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紙、航空等重點行業,上述八個行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國總量的75%。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納入的發電行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國總量比例約40%。 點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成交430.33億元,反映了市場對碳排放權交易的活躍參與和日益增長的需求,顯示了碳定價機制的有效性及其在促進減排方面的重要作用。這一市場的發展也為投資者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參考,推動資本市場向更加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ESG觀點 中華環保聯合會主席王秀峰:ESG助力中國品牌提升國際形象和競爭力 近日,中華環保聯合會主席王秀峰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表示,企業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即ESG,客觀反映并科學評價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質量,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抓手和衡量可持續發展行動的重要指標,國際社會要求企業加深ESG信息披露逐漸成為大勢所趨。踐行ESG理念已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更好參與全球經貿投資活動、提高國際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加強與國際規則深度對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度創新和市場創新,推動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徑。 點評:ESG契合國際趨勢,能夠增強品牌信任,吸引關注可持續發展的資本。同時,ESG推動企業創新,把握綠色低碳發展先機,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提升企業治理水平,從而在全球市場贏得戰略主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碳排放 ESG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 在线精品亚洲第一区焦香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不卡 | 日本乱子伦一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