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23 16:51:29
11月23日,浙江大學就一名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學生方某因曬國內外旅游照片引發爭議一事作出回應。方某為2021級本科生,曾多次被認定為資助對象,今年有三次旅游記錄。經調查,學院認為方某存在不合理消費行為,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并取消受資助資格。方某已認識到錯誤并接受處理結果。
每經編輯|張錦河
近日,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一位拿到資助金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朋友圈曬出到國內外多地旅游的照片。此事引發關注。
11月23日,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浙江大學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發布情況通報:
近日,網絡反映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受助對象方某曬國內外旅游照,引發廣泛關注。學院第一時間成立調查組,面談涉事學生,查閱有關材料,審查認定程序,開展相應調查工作。
經核實,方某為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2021級本科生,于2021-2022學年、2023-2024學年、2024-2025學年秋冬學期被認定為資助對象,2022-2023學年因經濟困難有所緩解未申請資助對象資格,資助的認定流程和申請材料符合《浙江大學本科學生資助工作管理辦法》規定。今年以來,該生有多次出行各地的情況,其中旅游3次。經學院研究,認為該生存在辦法規定的不合理消費行為,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取消其受資助資格。目前,學生本人已經認識到錯誤,接受處理結果,并做了書面檢查。
學院深入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將進一步做好受助對象經濟狀況的動態了解,完善意見建議的響應和反饋機制,加強學生資助管理和教育引導工作。感謝社會各界的關心和監督。
此前,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發布消息,曬出疑似該學生朋友圈從1月開始連發多地旅游打卡的照片,其中既有昆明、麗江、三亞等國內城市,也有韓國、日本等國家。
該網友質疑:“讓這種一年去20多個地方旅游的人拿助學金,對得起每一個納稅人的錢嗎,對得起浙大求是的校訓嗎?”
據紅星新聞,公開信息顯示,該男生已被推免至清華大學傳播學攻讀碩士。11月22日,清華大學回應記者稱,已接到有人對涉事學生的舉報,正在調查中。
事件在浙江大學一校園論壇上也引發了很大的討論。
大皖新聞報道,記者收到了多張疑似方同學在校園論壇上發布的解釋帖截圖,其中發帖人從收入來源、為什么申請資助、出行支出等方面詳細介紹了自己的情況。收入來源包括勤工助學1100小時的收入、歷年累計獎學金、學校資助、家教所得等等。
帖子中還稱,他父母多年前離異,目前都未負責他的生活費和學費。父親因生意失敗欠債幾百萬,目前在工廠做小時工。他還有一個8歲的弟弟,母親在鞋廠務工,收入入不敷出。他自己要負擔爺爺的生活費。
帖子中還解釋,朋友圈里去的那些地方,部分是因為出任務和社會實踐去的,并不是旅游;部分是因私出行,包括朋友生日、看望母親等;帖子中對去韓國濟州島和日本大阪等地旅游的行程,列出了較詳細的支出明細,并強調是“使用自己的存款前往旅行”。帖子中還稱,“我的個人收入是能覆蓋支出的,我勤工助學獎學金等所得,除了用于上述途徑外,均用于日常生活費用和學費。再次對自己錯誤意識向大家道歉。”
網傳本人發帖回應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帖子中還表示,“本人家庭條件差,但因自己如今依靠勤工助學和獎學金獲得了一定的報酬,我有能力支付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此外還有一定的結余,于是我產生了錯誤的認識,我以為我可以依靠這一筆錢去充實自我,去看看以前我沒有能力、我家庭不能支撐我去到的地方看看。”
11月21日,大皖新聞記者聯系了浙江大學學生工作部,詢問對于網民發帖子稱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一位領取助學金的本科學生去多地旅游一事,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針對助學金的事情,學校這邊是一直在調查處理的。”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公眾號、紅星新聞、大皖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