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01 10:02:34
每經記者 孫磊 每經編輯 裴健如
得益于理想L6的熱銷和30萬元以上產品AD Max車型銷量占比的持續增長,理想汽車交上了一份多項重點財務指標超市場預期的三季度財報。
10月31日晚,理想汽車發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財報顯示,理想汽車在今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29億元,較2023年第三季度的347億元增加了23.6%,環比增長35.3%,創歷史新高;理想汽車的凈利潤為2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0.3%,該公司已經連續八個季度盈利。
營收和凈利潤增長背后,是理想汽車銷量增長的體現。“三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達到50.3%,新能源汽車季度上險量首次超過燃油車,同時,品牌銷量的‘頭部效應’愈發明顯,特別是在20萬元以上價格帶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三季度前三大品牌市場份額已經超過50%。其中,理想汽車三季度交付量達到15.28萬輛,同比增長45.4%,市占率自今年二季度的14.4%提升至三季度的17.3%。”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說。
營收和毛利率超市場預期
從此前的市場預期來看,營收和毛利率是理想汽車第三季度超預期的兩項重要財務指標。
數據顯示,理想汽車第三季度營收429億元,上年同期營收346.8億元,市場預期412.7億元,同比增長23.6%,環比增長35.3%。其中,車輛銷售收入為413億元,較2023年第三季度的336億元增加了22.9%;2024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車的其他銷售和服務收入為16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11億元增加45.8%。
在毛利率方面,理想汽車第三季度的汽車毛利率為20.9%,超出市場預期的20.2%,也超出了理想汽車此前對第三季度汽車業務毛利率的預期(高于19%)。而超預期的關鍵在于,汽車單價下滑幅度低于市場預期。
有分析認為,第三季度由于低價的理想L6占比繼續上升,市場對于汽車單價的預期已經下滑至了26.6萬元,但或由于理想汽車智駕的突破,導致更高價位的Max和Ultra版本的選擇比例上升,對沖了部分理想L6占比提高的影響,最后帶動汽車業務收入和毛利率都超預期。
在此背景下,今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車的經營利潤為34億元,上年同期為23億元,同比增加了46.7%。今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車的經營利潤率為8%,上年同期為6.7%。同時,理想汽車第三季度經營現金流為110億元,現金儲備則達到1065億元。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三季度,理想汽車的研發費用為25.9億元,環比上季度下滑4.4億元,大幅低于市場預期的32.9億元。
“理想二季度裁員,研發人員數量變少,導致人員薪酬下降。在智駕算法上,理想也將重點從基于規則驅動的算法轉向以特斯拉為首采用的端到端大模型方案,端到端算法相比規則驅動算法需要人員更少,所以理想目前智能駕駛團隊的人數從原先的2000人縮減到1000人之內;三季度并無新品上新,導致新品及技術設計的研發費用有所下滑。”海豚投研分析認為。
展望四季度,理想汽車預計其季度交付量將達到16萬~17萬輛,同比增長21.4%~29.0%;季度營收預計達到432億~459億元,同比增長3.5%~10.0%。
“增程只是汽車技術中比較重要的一項”
從理想汽車第四季度的交付指引來看,僅比第三季度多出1萬~2萬輛,而第四季度往往是銷售政策大規模放出的時間。在業界看來,這與當下越來越多增程產品入市導致的競爭加劇有關。
面對越來越多增程產品的出現,李想認為:“我覺得汽車的競爭是包括技術、產品、供應鏈、銷售、服務等在內的綜合經營能力的競爭。增程只是技術中比較重要的一項,但絕對不是全部。理想L系列在未來一兩年還都處于‘青壯年’的階段,而且消費者購買理想汽車后,我們還會持續地更新功能和升級體驗,持續地提升產品價值。”
“未來三到五年,我認為最大的變量來自人工智能(AI),包含基于真正的人工智能的智能駕駛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助手,它將給消費者帶來和今天完全不同的體驗,這也是真正質變的開始。”李想補充道。
基于此,理想汽車銷售與服務高級副總裁鄒良軍表示:“整體來看,我們希望(理想L系列)明年的銷量增速會是20萬元以上新能源市場增速的兩倍。”
在業內看來,在增程產品的基盤之上,純電產品和出海業務將成為未來理想汽車銷量的增量。對于明年將要發布的純電產品,李想表示:“詳細的產品發布計劃,我們會在合適的時間,通過正式的產品發布會再和大家做分享。因為對于全新的產品,保密工作還是非常重要的。”
“整體來講,我們對于后續的純電車型非常有信心。正如我們增程L系列在高端新能源市場的表現一樣,我們會努力讓純電SUV成為高端純電市場的第一梯隊。”李想解釋稱。
對于出海業務,鄒良軍表示:“海外市場對我們至關重要,我們的出海策略不同于其他車企。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在哈薩克斯坦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售后服務體系。這些售后服務門店的建設,也幫助我們進一步提高了在海外市場中的占有率。”
“關于出海地區的選擇,中東和中亞地區會是公司的首批出口目標市場。在此基礎上,公司也將持續探索并評估其他具有高增長潛力的市場,以實現更廣泛的全球布局。”鄒良軍表示,目前,公司決定暫時不進入西歐、北美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