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3 11:41:37
每經AI快訊,從中國科學報獲悉,蘇州工業園區蒙納士科學技術研究院李之考博士,聯合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張西旺教授,成功開發了一種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輔助的疏松納濾膜工藝,實現了對鹽湖鋰資源的高效提取,并同時實現了鹽湖鎂資源的增值利用。10月22日,這一突破性成果發表在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上。隨著電動汽車產業發展,鋰資源戰略地位日益凸顯。然而傳統鹵水提鋰工藝存在諸多問題,其中蒸發-沉淀周期長達兩年,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而研究團隊開發了EDTA輔助的疏松納濾(EALNF)工藝,通過EDTA與鎂離子的選擇性螯合作用,顯著放大了鋰、鎂離子在電性和尺寸上的差異,實現了鋰資源的高效提取以及鎂資源的有效增值利用。通過兩級過濾,鋰離子全流程回收率高達90%,遠超傳統的蒸發-沉淀法(30—50%)。相比傳統蒸發-沉淀工藝,該工藝省去了耗時的鹽田晾曬步驟,將生產周期從1—2年大幅縮短至1—2個月。(證券時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