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11 06:48:16
每經編輯 杜宇
當地時間10月10日,美股三大指數均小幅收跌,道指跌0.14%,納指跌0.15%,標普500指數跌0.21%。
熱門科技股漲跌不一,英偉達漲超1%,Meta跌超1%,蘋果、特斯拉跌幅不足1%。貴金屬、金屬與采礦、油氣板塊漲幅居前,黃金資源漲超8%,泛美白銀漲超5%,科爾戴倫礦業、美國黃金公司、世紀鋁業漲超3%,英國石油、西方石油、帝國石油漲超1%。太陽能、加密貨幣概念股走低,第一太陽能跌超9%,Sunrun跌超6%,嘉楠科技跌超3%,Coinbase跌超1%。
在AI算力領域,AMD在10月10日舉辦了一場人工智能主題發布會,推出包括MI325X算力芯片在內的一眾新品。然而,在市場熱度平平的同時,AMD股價也出現了一波明顯跳水。據官方文件,與H200相比,具有參數優勢的MI325能夠提供1.3倍的峰值理論FP16(16位浮點數)和FP8計算性能。
多數行業分析均認為,在AI芯片市場中英偉達的占有率能夠達到90%以上,這也是芯片龍頭能夠享有75%毛利率的原因。基于同樣的考量,雙方的股價表現差異也很大——今天開完發布會后,AMD(紅線)的年內漲幅收窄回到20%以內,而英偉達(綠線)的漲幅接近180%。
盡管發布了號稱推理性能打敗英偉達同類人工智能(AI)芯片的新品,AMD股價仍大跌收場。股價下跌顯示,投資者還在等待AMD的AI業務帶來回報。其評論稱,雖然AMD發布了新芯片,但該公司近期的財務前景沒有很大變化。和英偉達一樣,AMD 也承諾每年都會推出新的AI加速器,加快創新步伐。不過,AMD 要趕上英偉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華爾街一直在等待出現AMD追趕英偉達取得進展的跡象。這種進步可能要等到AMD的下一次財務報告發布才能看到,也就是預計本月底左右AMD發布今年第三季度財報后。
截至收盤,AMD跌4%,報164.18美元,市值2657.2億美元。
熱門中概股漲跌不一,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漲0.30%。微博、騰訊音樂、阿里巴巴漲超1%,小鵬汽車、京東、百度、拼多多小幅上漲。愛奇藝跌超4%,理想汽車、富途控股跌超3%,嗶哩嗶哩跌超2%,滿幫、網易、蔚來跌超1%,唯品會小幅下跌。
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夜盤收漲0.66%,報13975點。
COMEX黃金期貨收漲0.81%,報2647.3美元/盎司;COMEX白銀期貨收漲2.1%,報31.375美元/盎司。
WTI原油期貨結算價漲3.56%,報75.85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結算價漲3.68%,報79.40美元/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312224956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0月10日,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增長0.2%,經季節性調整前同比增長2.4%。
當月,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后,核心CPI環比增長0.3%,經季節性調整前同比增長3.3%。
美聯儲多位高級官員在高于預期的CPI報告發布后講話。他們大多認為,雖然美國通脹尚未達到2%,但有信心通脹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并不太擔心9月的CPI通脹報告高于預期。不過,不算鷹派的今年票委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說,基于最近參差不齊的數據,他對11月暫停降息持絕對開放的態度。
美聯儲博斯蒂克表示,對11月不降息的可能性持開放態度;最新通脹和就業市場數據讓美聯儲有能力保持耐心;如果經濟數據支持,那么美聯儲在某次會議上暫不采取任何行動將是合適的。
博斯蒂克估計,所謂的中性利率,也就是既不會刺激也不會減緩經濟增長的利率,在3%-3.5%之間,他預計明年利率將降至接近這一水平。“這是一個走向中性的旅程,其中的細微差別是,你在這里移動25個基點,在那里移動50個基點,我不認為這些很重要。”
美聯儲三號人物、紐約聯儲主席威廉姆斯表示,通脹率尚未達到2%的目標,但他有信心,通脹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盡管存在小波折,美國通脹下行的整體趨勢仍相當穩固。通脹降溫是普遍的,各種勞動力市場的指標表明,勞動力不太可能成為價格壓力的來源。
芝加哥聯儲主席Goolsbee表示,最新的美國通脹數據基本符合預期。總體趨勢顯示通脹水平已經顯著下降。他并不太擔心9月的CPI通脹報告高于預期。
里士滿聯儲主席巴爾金表示,通脹率正在向著正確的方向變化。通脹水平已經明顯下降,但還不能宣布抗通脹已取得勝利。對通脹得到控制正越來越有信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市場公開資料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4957840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