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數字化、法治化、綠色化 守護“滾滾”家園的四川妙招|深改在一線

          首屏新聞 2024-09-27 20:11:54

          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記者 楊德慧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四川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確定的重點改革領域。

          四川,是熊貓“滾滾”的故鄉。推進高質量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是四川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行動,是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創新性工作。

          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設立近三年來,四川片區通過數字化、法治化、綠色化“三化”改革,修復大熊貓棲息地近四萬畝,生態系統功能持續向好,主要保護對象的種群數量穩中有升,大熊貓野外監測年遇見數由178只上升到185只。

          四川“三化”改革如何推進國家公園建設?我們來到大熊貓國家公園第一批試點縣——雅安市滎經縣,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尋找答案。

          數字化

          解鎖熊貓公園智慧管理模式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野生大熊貓.jpg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野生大熊貓

          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建設,離不開有效的管理。而數字技術,可以讓國家公園的管理更加智慧、高效。

          “看,在這個平臺上,我們片區的152條巡護線路清晰可見,還能看到界樁、礦產資源等的具體位置。”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共建共管共享服務中心主任周楊感嘆,“管理的有序和高效,離不開三維數字孿生平臺的加持。”

          “平臺綜合運用互聯網、物聯網、遙感等技術,實現了國家公園林地'一張圖'。”周楊進一步介紹,“通過系統,我們可以掌握巡護員巡護里程、大熊貓痕跡點等信息,讓片區內繁雜的管理工作變成可視化的數據庫,實現對自然資源、巡護執法、防火預警、林業有害生物等的有效管控。”

          不僅是三維數字孿生平臺,綜合行政執法智慧平臺更是讓每一個執法事項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獨立編碼”。

          “平臺與大熊貓國家公園涉及探頭、監控、移動APP等連接,實時接收、反饋社區居民、執法人員、管護員、網格員巡查時發現的違反線索。”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綜合執法中隊中隊長周榮鋒舉例,“整個龍蒼溝片區,我們可以在30分鐘之內趕到現場,如果沒有這個平臺,群眾舉報后,首先要反映到鄉(鎮)政府,然后分辨違法案件屬于哪個職能部門,再聯系相關職能部門,往往這個時候違法人員和執法證據已經不見了。”

          周榮鋒說,執法人員在現場核查時,還可通過移動化的網上辦案體系,實現對現場執法視頻、執法文書質量等的實時監督和記錄。值得一提的是,在該平臺,每一個執法事項在系統中都有一個獨立的編碼,配備執法流程圖,使執法事項所依據的規范性條款有據可查,每一步執法流程都標準合規。

          法治化

          專人隊伍專職國家公園執法管理

          為解決“權責邊界不清、協調聯動不順”等難題,去年2月,專職“國家公園執法管理”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綜合執法中隊掛牌成立。

          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綜合執法中隊開展禁筍工作,守護大熊貓口糧.jpg

          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綜合執法中隊開展禁筍工作,守護大熊貓口糧

          “我們在龍蒼溝、牛背山、滎河鎮、泗坪鄉、安靖鄉5個大熊貓國家公園入口社區鄉鎮,都組建了入口社區綜合行政執法辦公室。”周榮鋒介紹,在常駐辦公基礎上,林業、水利、文體旅、生態環境等6個重點涉及大熊貓國家公園的行政主管部門都分別指派專人,靈活參與行政執法,一旦發現問題,立刻“公園吹哨,部門報到”。

          在此基礎上,滎經縣人民法院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法官工作站、滎經縣人民檢察院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檢察室、滎經縣公安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警察大隊相繼成立,及時將大熊貓國家公園綜合行政執法中查辦的涉嫌犯罪的案件無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防止以罰代刑、有罪不究、降格處理等現象的發生。

          此外,圍繞大熊貓國家公園執法管理需要,當地還進一步明確綜合執法隊伍的執法權限,梳理法定職權397項,同步履行與行政處罰權相關的行政檢查權。

          綠色化

          生態廊道建設“傘護”國家公園伴生物種

          “我們所在的位置是大相嶺山系,再過去就是邛崍山系。”滎經縣大相嶺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工作人員張冬玲向記者介紹。

          由于108國道及其沿線的人類活動干擾和森林采伐,使得大相嶺山系和邛崍山系大熊貓種群隔離。

          而連接兩大山系的重要紐帶——泥巴山走廊帶的建設,為大熊貓打通了棲息地,使生活在兩個山系的大熊貓得以“串門”“相親”,實現種群遺傳基因交流。

          開展大熊貓種群動態監測.jpg

          開展大熊貓種群動態監測

          大熊貓廊道建設以來,保護區在泥巴山廊道區域啟動廊道監測項目,監測大熊貓及棲息地狀況,包括可食竹更新監測、補栽喬木的生長監測、動物多樣性監測、人為干擾監測。

          在泥巴山廊道開展樣方監測.jpg

          在泥巴山廊道開展樣方監測

          冷箭竹純林改造.jpg

          冷箭竹純林改造

          與此同時,當地積極開展大熊貓棲息地改造修復工作。與阿拉善SEE四川項目中心合作開展“熊貓回家”項目,累計改造棲息地6000畝,補植本土闊葉樹種10萬株,為大熊貓種群交流和其它野生動物生存提供了良好環境。

          據最新統計,該區域布設的250臺紅外相機中,有24處紅外相機點位拍攝到大熊貓影像資料,總計拍攝到包括大熊貓、四川羚牛、林麝、紅腹角雉、白腹錦雞等58種鳥獸,并首次拍攝到黑頸鶴、斑林貍、赤狐。

          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縣管護總站科研監測負責人、滎經縣大相嶺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副主任付明霞表示,作為大熊貓國家公園基層建設者,要深刻學習并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中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安排部署。“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要做好大熊貓為主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鞏固保護成效。”付明霞道出具體舉措,要做好國家公園監測巡護,通過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建設夯實基礎;要開展退化棲息地修復及廊道建設,為國寶大熊貓及其他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拓展空間;要實施國家公園科研—科普一體化,將科學研究轉化為自然教育及生態體驗活動,探索生態價值轉化路徑。”

          圖片及視頻素材由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縣管護總站提供

           

          責編 趙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中文在线精品国产 | 偷自拍亚洲综合在线 |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 中文字幕免费久久99 | 亚洲ⅴa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天堂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