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欣旺達動力擬赴港IPO A股變道港股引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22 16:39:18

          每經記者 苗詩雨  王琳    每經編輯 孫磊

          6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被上汽、蔚來、小鵬、理想等一眾車企和資本看好的欣旺達動力即將分拆赴港IPO。

          這是自2023年7月欣旺達發布公告,計劃分拆欣旺達動力至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一年后,再度傳來新動態。而此次從A股市場轉至香港交易所上市的變動,無疑在業界引發了廣泛關注和熱議。

          對此,欣旺達動力方面負責人士告訴記者,目前該動態處在保密階段,最新情況暫不清晰。一位電池領域專家告訴記者,目前電池領域龍頭效應顯著,拆分赴港上市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經營壓力所致,另一方面可能也需要考慮多輪融資后給投資人一些回報。

          該名專家表示,從當前的競爭格局來看,主流的新能源車企可能會將“腰部”的動力電池企業產品納入其車型的備選方案中。這也意味著,即便欣旺達動力未來成功分拆并上市,其在激烈的行業梯隊競爭中能否脫穎而出,仍然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挑戰。

          動力電池企業出貨量激戰,經營壓力步步緊逼

          從市場格局看,在目前磷酸鐵鋰電池占據市場主流需求的背景下,以三元電池為主打產品的欣旺達,壓力不容小覷。

          頭部有地位穩固的寧德時代、比亞迪,“腰部”區域有被業內看作具備進軍行業前三的潛力股億緯鋰能,后起之秀也有蜂巢能源來勢洶洶。

          根據韓國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發布2024年1~4月除中國市場外(以下簡稱海外市場)的全球動力電池使用量榜單,欣旺達位列全球第10位,其動力電池全球使用量1.1GWh,同期孚能科技及中創新航使用量分別為2GWh、1.8GWh。

          而拉長時間線看,欣旺達的出貨量在全球10強的門檻處徘徊。此前SNE Research發布的2024全球1~2月及一季度動力電池裝機量的數據顯示,彼時欣旺達并未出現在TOP10名單中,全球動力電池使用量的第10位為蜂巢能源。

          這與此前欣旺達管理層預期的動力電池業務進入國內前三、全球前五的目標,仍存差距。

          另一方面,財務數據也顯示出一定壓力。按照欣旺達2023年的年報,年內資產減值6.29億元,主要為存貨跌價準備。2023年,欣旺達鋰電池生產量與上年幾乎持平,銷售量同比增長0.32%,但庫存量同比增長了4.25%。

          具體看電動汽車類電池,欣旺達2023年該部分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4.91%至107.95億元,儲能系統類業務的收入則同比增長144%至11.1億元。

          在欣旺達營業收入的波動之際,還面臨著來自電池行業中價格競爭所帶來的毛利率挑戰。從毛利率表現看,2023年電動汽車類電池產品毛利率為11.22%,比上年同期增加0.94%;2022年毛利率同比變動則為11.15%。

          圖片來源:欣旺達公告 

          欣旺達動力方面的營收也亟待改善。數據顯示,2021~2023年,欣旺達動力實現營收分別為29.64億元、129.22億元和110.04億元,凈利分別為-10.53億元、-10.94億元和-1.44億元。

          而目前,整個動力電池領域“廝殺”激烈,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儲能電池產品技術加速推新。上述專家也告訴記者,未來想要搶占市場份額,技術和資金同樣重要,欣旺達推動欣旺達動力上市或也有資金方面需要。

          面對不小挑戰,近期欣旺達投資者關系活動的公告也表示,目前正在根據市場、客戶需求逐步調整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占比比例,預計今年占比可以達到50%以上。

          日前,欣旺達斬獲理想M8、M7,以及小米第三款車型的電池定點項目的消息,也被資本市場看作是欣旺達攻占市場的又一舉措。

          為何赴港而非留A?或與A股IPO監管收緊有關

          實際上,對于尚未實現盈利的欣旺達動力來說,選擇赴港而非在A股上市的原因,或與A股IPO市場監管趨嚴的大環境有關。今年以來,證監會大力推動新股發行的全流程嚴監管,以及問責體系的全面加強。

          “對于未盈利企業赴科創板上市,有段時間基本上停掉了。”聯儲證券總裁助理尹中余向記者表示,最近的“科八條”又重提了虧損企業的上市問題,但整體來說,對于未盈利企業的上市把關應該還是比較嚴格的。

          上述“科八條”是指證監會于6月19日發布的《關于深化科創板改革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其中提到“支持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市場潛力大、科創屬性突出的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提升制度包容性”。

          在更早之前的今年3月15日,證監會也發布了《關于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其中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從嚴審核未盈利企業,要求未盈利企業充分論證持續經營能力、披露預計實現盈利情況。

          事實上,自2023年以來,科創板IPO撤否企業中,存在持續虧損問題的就已有10多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而與之相反,今年以來則又掀起了一波尚未實現盈利企業赴港上市的熱潮。“目前A股市場上市比較擁擠,很多情況都不會讓上。”尹中余表示,這主要與擬IPO企業擁有融資需求、有上市對賭等情況有關。

          此外,欣旺達動力選擇赴港而非留在A股上市,也或與目前“A拆A”大幅降溫的背景有關。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2024年以來,已有十余家上市公司宣布了終止“A拆A”計劃。最近的則是在6月14日晚間,晶盛機電、寶鋼股份、海信視像和華海藥業4家上市公司同時披露,擬終止旗下子公司分拆上市的計劃。

          不過,一些上市公司在分拆子公司赴滬深交易所上市計劃“夭折”后,也瞄準了北交所作為分拆子公司上市的目的地,目前已有多氟多、迦南科技、臥龍電驅、辰欣藥業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擬/已將旗下子公司在新三板掛牌,并可能尋求后續擇機申請北交所上市。

          “現在分拆上市確實是不鼓勵了,滬深交易所現在確實管得很嚴。”尹中余表示,分拆上市對于母公司的市值的壯大來說,也基本上已沒有好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6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被上汽、蔚來、小鵬、理想等一眾車企和資本看好的欣旺達動力即將分拆赴港IPO。 這是自2023年7月欣旺達發布公告,計劃分拆欣旺達動力至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一年后,再度傳來新動態。而此次從A股市場轉至香港交易所上市的變動,無疑在業界引發了廣泛關注和熱議。 對此,欣旺達動力方面負責人士告訴記者,目前該動態處在保密階段,最新情況暫不清晰。一位電池領域專家告訴記者,目前電池領域龍頭效應顯著,拆分赴港上市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經營壓力所致,另一方面可能也需要考慮多輪融資后給投資人一些回報。 該名專家表示,從當前的競爭格局來看,主流的新能源車企可能會將“腰部”的動力電池企業產品納入其車型的備選方案中。這也意味著,即便欣旺達動力未來成功分拆并上市,其在激烈的行業梯隊競爭中能否脫穎而出,仍然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挑戰。 動力電池企業出貨量激戰,經營壓力步步緊逼 從市場格局看,在目前磷酸鐵鋰電池占據市場主流需求的背景下,以三元電池為主打產品的欣旺達,壓力不容小覷。 頭部有地位穩固的寧德時代、比亞迪,“腰部”區域有被業內看作具備進軍行業前三的潛力股億緯鋰能,后起之秀也有蜂巢能源來勢洶洶。 根據韓國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發布2024年1~4月除中國市場外(以下簡稱海外市場)的全球動力電池使用量榜單,欣旺達位列全球第10位,其動力電池全球使用量1.1GWh,同期孚能科技及中創新航使用量分別為2GWh、1.8GWh。 而拉長時間線看,欣旺達的出貨量在全球10強的門檻處徘徊。此前SNE Research發布的2024全球1~2月及一季度動力電池裝機量的數據顯示,彼時欣旺達并未出現在TOP10名單中,全球動力電池使用量的第10位為蜂巢能源。 這與此前欣旺達管理層預期的動力電池業務進入國內前三、全球前五的目標,仍存差距。 另一方面,財務數據也顯示出一定壓力。按照欣旺達2023年的年報,年內資產減值6.29億元,主要為存貨跌價準備。2023年,欣旺達鋰電池生產量與上年幾乎持平,銷售量同比增長0.32%,但庫存量同比增長了4.25%。 具體看電動汽車類電池,欣旺達2023年該部分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4.91%至107.95億元,儲能系統類業務的收入則同比增長144%至11.1億元。 在欣旺達營業收入的波動之際,還面臨著來自電池行業中價格競爭所帶來的毛利率挑戰。從毛利率表現看,2023年電動汽車類電池產品毛利率為11.22%,比上年同期增加0.94%;2022年毛利率同比變動則為11.15%。 圖片來源:欣旺達公告 欣旺達動力方面的營收也亟待改善。數據顯示,2021~2023年,欣旺達動力實現營收分別為29.64億元、129.22億元和110.04億元,凈利分別為-10.53億元、-10.94億元和-1.44億元。 而目前,整個動力電池領域“廝殺”激烈,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儲能電池產品技術加速推新。上述專家也告訴記者,未來想要搶占市場份額,技術和資金同樣重要,欣旺達推動欣旺達動力上市或也有資金方面需要。 面對不小挑戰,近期欣旺達投資者關系活動的公告也表示,目前正在根據市場、客戶需求逐步調整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占比比例,預計今年占比可以達到50%以上。 日前,欣旺達斬獲理想M8、M7,以及小米第三款車型的電池定點項目的消息,也被資本市場看作是欣旺達攻占市場的又一舉措。 為何赴港而非留A?或與A股IPO監管收緊有關 實際上,對于尚未實現盈利的欣旺達動力來說,選擇赴港而非在A股上市的原因,或與A股IPO市場監管趨嚴的大環境有關。今年以來,證監會大力推動新股發行的全流程嚴監管,以及問責體系的全面加強。 “對于未盈利企業赴科創板上市,有段時間基本上停掉了。”聯儲證券總裁助理尹中余向記者表示,最近的“科八條”又重提了虧損企業的上市問題,但整體來說,對于未盈利企業的上市把關應該還是比較嚴格的。 上述“科八條”是指證監會于6月19日發布的《關于深化科創板改革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其中提到“支持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市場潛力大、科創屬性突出的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提升制度包容性”。 在更早之前的今年3月15日,證監會也發布了《關于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其中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從嚴審核未盈利企業,要求未盈利企業充分論證持續經營能力、披露預計實現盈利情況。 事實上,自2023年以來,科創板IPO撤否企業中,存在持續虧損問題的就已有10多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而與之相反,今年以來則又掀起了一波尚未實現盈利企業赴港上市的熱潮。“目前A股市場上市比較擁擠,很多情況都不會讓上。”尹中余表示,這主要與擬IPO企業擁有融資需求、有上市對賭等情況有關。 此外,欣旺達動力選擇赴港而非留在A股上市,也或與目前“A拆A”大幅降溫的背景有關。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2024年以來,已有十余家上市公司宣布了終止“A拆A”計劃。最近的則是在6月14日晚間,晶盛機電、寶鋼股份、海信視像和華海藥業4家上市公司同時披露,擬終止旗下子公司分拆上市的計劃。 不過,一些上市公司在分拆子公司赴滬深交易所上市計劃“夭折”后,也瞄準了北交所作為分拆子公司上市的目的地,目前已有多氟多、迦南科技、臥龍電驅、辰欣藥業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擬/已將旗下子公司在新三板掛牌,并可能尋求后續擇機申請北交所上市。 “現在分拆上市確實是不鼓勵了,滬深交易所現在確實管得很嚴。”尹中余表示,分拆上市對于母公司的市值的壯大來說,也基本上已沒有好處。
          上市 欣旺達 電池 深圳市 固態電池 無線耳機 蘋果概念 IPO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 先锋资源手机在线 | 在线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人妇 | 三级午夜电影人在线观看 | 亚洲色欧美2019最新在线 | 一区二区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