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16 08:31:07
|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NO.1 證監會2023年查辦證券期貨違法案件717件,罰沒63.89億元
5月15日,證監會披露2023年執法情況,2023年,證監會查辦證券期貨違法案件717件,同比增長19%;作出行政處罰539件,同比增長40%,處罰責任主體1073人(家)次,同比增43%;市場禁入103人,同比增長47%;罰沒63.89億元,同比增長140%;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證券期貨違法犯罪案件和線索118件。
點評:2023年證監會查辦的證券期貨違法案件數量和罰沒金額的顯著增長,反映出監管機構對市場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在加大。同比增長19%的案件數量和140%的罰沒金額表明,監管層在提升執法效率和處罰力度。此外,市場禁入人數的增加和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的舉措,顯示了監管層與司法機關的協作更加緊密,對違法行為的零容忍態度。這對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利益具有積極意義,同時也對潛在的違法者起到了強烈的震懾作用。
NO.2 A股首個量化交易法規落地,10月8日正式實施
距離公開意見稿發布僅一個月,國內量化交易的首個監管法規落地了。5月15日,為落實《證券法》關于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監管的規定,促進程序化交易規范發展,證監會制定發布《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管理規定(試行)》,自2024年10月8日起正式實施。其中明確提出,加強高頻交易監管,對于北向程序化交易明確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納入報告管理,執行交易監控標準。上述規定剛發布就引起私募圈熱議,有量化私募人士表示,具體有多大影響,還要看交易所那邊的細則。另有百億量化私募人士表示,適應強監管趨勢,不少量化私募早已開始改變了,招聘包括中低頻相關人才以及相應的合規人才,以后基本面為主的中頻策略將成行業趨勢。
點評:A股市場首個量化交易法規的出臺,標志著中國證券市場在程序化交易監管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該法規的實施將有助于規范市場行為,防止操縱市場等不當行為,促進量化交易的健康發展。特別是對高頻交易的監管加強,以及對北向資金的監管要求,將使得市場更加公平和透明。當然,法規的具體影響還需視交易所的實施細則而定。對于量化私募機構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需要它們加強合規管理,同時可能促使行業向更加注重基本面分析的中頻策略轉型。
NO.3 證監會公布一例操控31只LOF基金謀利案,涉案基金超過2000萬
5月15日,證監會發布的最新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張明因在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控制使用“郭某”等賬戶市場操縱國富恒利債券等31只LOF基金產品,被立案調查、審理,被沒收違法所得153.59萬元,并處以307.18萬元罰款。從作案手法看,張明主要是利用資金優勢進行連續買賣,在自己控制的賬戶間進行證券交易,他的操縱行為導致31只LOF基金二級市場價格漲幅異常,與同期產品凈值漲幅偏離度較高。作案期間,張明控制的賬戶組在滬深兩市申購的涉案基金共計2015.71萬元,涉案LOF產品均為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額,共盈利153.59萬元。上述31只LOF產品在涉案時間段內的場內份額多低于百萬份,比較易于利用資金優勢“操縱”,并由此獲利。
點評:張明操控LOF基金謀利案的曝光,揭示了市場中存在的操縱行為及其對市場秩序的破壞。此案中,張明利用資金優勢和賬戶間的交易進行操縱,導致基金價格異常波動,這種行為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損害了其他投資者的利益。證監會的處罰決定體現了對此類違法行為的嚴厲打擊,有助于維護市場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此案也提醒了基金公司和投資者,需要加強對市場操縱行為的警惕,同時基金公司應加強內部監控,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