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09 18:30:32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趙云
近期,有關超聚變公司借殼上市的傳聞牽動著不少投資者的神經。
日前,又一條“重磅消息”傳出。4月7日上午,財達證券投顧馬某某在同花順APP上開設的頻道發文稱,“據悉,榮科科技擬以120-220億元的價格收購超聚變公司。為了確保該重組方案的順利推進,審計、評估、法律意見書和券商輔導等準備工作必須在半年內完成,預計在2024年5月1日前公布具體的重組方案。”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疑似上市公司敏感內幕信息引發大量關注。昨日晚間,榮科科技發布公告對上述消息的真實性予以否認,稱公司不存在上述資產收購重組計劃,也未進行相應的審計、資產評估、券商輔導等工作。
今日,榮科科技大幅低開,全天下跌超12%。《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一些公開信息來看,已經有投資者可能受上述信息誤導買入了榮科科技,并產生賬面虧損。
就相關消息來源何處,今日馬某某向記者回應稱是“寫作小助手推薦的”“第一段內容摘自公告,第二段是總結網上的傳聞”。
另外,就公司投顧在第三方平臺公開發布上述不實信息的有關問題,今日記者還向財達證券方面發去了采訪函,截至發稿,對方尚未回應。
4月7日上午,財達證券投顧馬某某在同花順APP上開設的頻道曾發布文章聲稱,“據悉,榮科科技擬以120-220億元的價格收購超聚變公司。資產評估完成后,公司將公布定價。為了確保該重組方案的順利推進,審計、評估、法律意見書和券商輔導等準備工作必須在半年內完成,預計在2024年5月1日前公布具體的重組方案。目前,該資產重組方案已經啟動,市場對此充滿期待。”
截圖自:同花順APP
然而,記者查閱發現,榮科科技近期公告中并無“擬以120-220億元的價格收購超聚變公司”的內容。對此,榮科科技方面今日也向記者予以確認。
去年市場曾有類似傳聞,當時消息稱,榮科科技與超聚變公司為同一控股股東,有資產注入預期等。對此,2023年10月19日,榮科科技曾發布澄清說明公告,表示公司未有與超聚變進行資產注入及股權合作的計劃,對資產注入等猜測與事實不符。在鯤鵬服務器方面,公司未參與鯤鵬服務器的研發,不存在股權合作關系。個別自媒體將公司列為“鯤鵬概念股”疑似市場炒作行為。
另一方面,即便上述文章內容屬實,也存在提前泄露上市公司內幕信息的嫌疑。
截圖自:榮科科技公告
對此,昨日晚間,榮科科技再度發布澄清說明公告予以駁斥。公告指出:公司近日關注到市場傳聞有關公司的不實信息……公司就相關信息進行了核實,對情況澄清如下:公司不存在上述資產收購重組計劃,也未進行相應的審計、資產評估、券商輔導等工作。對資產注入等猜測與事實不符,疑似市場炒作行為。
另外,就上述文章中所稱的“豫信電科將增資20億元到榮科科技,增資后國有股占比約為45%”,今日記者致電榮科科技進行求證。榮科科技方面也表示,這些內容不屬實。
據了解,在同花順APP上開設頻道的券商投顧都是經認證、有資質牌照的投顧。記者昨日觀察發現,幾乎每天盤中,馬某某的頻道都會發布大量的股票類資訊信息,甚至一分鐘內都會發布多條篇幅不短的文章,疑似并非人力所為。
截至昨日晚間,上述馬某某頻道發布的榮科科技相關文章的閱讀量已經超過了2萬,評論數超過90條,關注度明顯高于頻道在4月7日發布的其他文章。
不過今日早間記者再查看該頻道時,發現上述有關榮科科技的文章已被屏蔽或刪除。
來源:馬某某所發送私信
就上述榮科科技相關文章內容來源何處,今日記者向其發送私信詢問。他回復稱,“寫作小助手推薦的,然后參考的4月1日上市公司公告。”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此類寫作小助手可能是一種AI應用,“現在這種寫作輔助小工具其實還是挺多的,無論是線索類的還是成文類的,目前都有AI工具可以實現。”
今年4月1日,榮科科技曾發布公告《榮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于控股股東的股權結構變更的公告》,主要內容為河南國有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對豫信電科認繳出資5.99億元,導致公司控股股東的股權結構發生變更。但公告中并沒有涉及融科科技將收購超聚變公司等內容。
就上述文章的信源,馬某某進一步向記者表示,“他的這個重組方案上市公司沒有正式公布之前,我們都只能是猜測。現在也得結合市場反饋來分析,年后這波它從3塊多上來已經翻了兩倍了,有些資金可能是提前埋伏了的,而且目前獲利已經非常非常豐厚。我覺得公司說5月1日前公布具體的重組方案,應該是最后的時間窗口,一旦公布了哪怕是真重組可能也是利好兌現,到時候可能會換一批資金,就是炒概念的換成炒業績的資金。”
來源:馬某某所發送私信
隨后記者問及其有沒有就榮科科技將收購超聚變的消息向上市公司進行求證,馬某某沒有正面回應,表示相關消息總結自網上的傳聞,“這篇文章發之前我也認真看過也翻看了上市公司公告,第一段內容就是摘自公告,第二段是總結的網上的傳聞,并在最后一段做了風險說明。”
上述文章發布后的首個交易日(4月8日),榮科科技開盤后一度快速拉升,最高上漲近10%,全天逆勢大漲4.7%。
4月8日榮科科技全天分時圖
不過隨著昨晚澄清公告發布,今天(4月9日)榮科科技股價明顯降壓,早盤以12.13%的跌幅大幅低開,收盤大跌12.8%。從今日全天榮科科技的盤面表現來看,4月8日買入的投資者,目前都處于浮虧狀態。
記者注意到,昨晚9點過后,有投資者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本人受財達證券執業人員馬某某在同花順專欄的公開傳謠文章誤導,今日投入2萬多,買入2200股榮科科技。馬某公然造謠,當晚榮科科技即發布公告澄清。現在本人不但資金可能面臨損失,精神亦受到極大傷害,萎靡不振,寢食難安,懇請有關部門主持公道。”
另外,還有不少投資者日前在上述文章的評論區表達了不滿情緒,一些投資者認為發布此信息屬于造謠行為。
事實上,無論從法律層面,還是從行業自律監管層面,公開發布有關證券市場的不實信息都被不容許。
《證券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擾亂證券市場。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擾亂證券市場,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證券業協會發布的《證券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管理規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證券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不得有以下行為,其中包括不得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
就投資顧問在第三方平臺開設頻道發布資訊的有關情況,記者也與多家大型券商營業部負責人進行了探討。
華南某大型券商營業部負責人表示,其所在券商投顧沒有在第三方平臺開設這樣的資訊類頻道,“前10的券商一般還會保留同花順交易通道,但一般不會去這樣合作。前些年由于券商自己的APP還打造的不夠好,所以和第三方平臺合作較多,但現在排名靠前的券商都在打造自己的APP ,這些年各家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也是非常多的。”
華東某大型券商營業部負責人則向記者指出,“我們公司有很嚴的合規程序,基本可以理解為不允許投顧在第三方平臺發表評論。雖然口子是有的,但審批起來很嚴格。”
據了解,其所在公司規定,員工對于面向不特定對象,無法落實適當性管控要求的,不得發表涉及具體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的推薦建議等。“有了這一條規定,基本上在第三方平臺開頻道發布資訊的情形就被限制很多了。”
就相關頻道公開發布的上述不實信息的來源,對于投顧日常在第三方平臺上發布市場類資訊是否經公司合規審核,以及對于投資者受誤導買入了榮科科技可能產生損失公司是否需要承擔責任等問題,記者今日向財達證券方面發布了采訪函,不過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